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89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泵体组件包括:轴承式气缸,包括滚动体容置腔及设置在滚动体容置腔内的滚动体;进液结构,位于轴承式气缸的下方,且润滑介质通过进液结构与滚动体容置腔连通;出液结构,位于轴承式气缸的上方,且出液结构与滚动体容置腔连通,润滑介质通过进液结构对滚动体容置腔内的滚动体进行润滑,并从出液结构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对轴承式气缸润滑不足、冷却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传统旋叶式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结构布置在气缸的侧面,但由于滑片头部与气缸内壁的磨损较为严重,造成压缩机的机械功耗偏大,整体能效较差,严重时甚至引起异常磨损等可靠性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气缸内壁增加滚动体和内圈结构(类似滚子)形成轴承式气缸,使得滑片头部与内圈内壁之间的滑动运动转换为内圈与滚动体之间的滚动运动,进而降低泵体组件的机械功耗,提高压缩机能效。然而,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上述结构易造成滚动体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泵体组件长时间运行容易导致滚动体的温度升高而降低轴承式气缸的可靠性,且温度过高会导致压缩过程中轴承式气缸的内壁被过分加热,引起压缩机能效变差。同时,上述泵体组件的滚动体在运行过程与轴承式气缸内壁之间进行直接摩擦,容易造成粘着磨损等,导致泵体组件运行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对轴承式气缸润滑不足、冷却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轴承式气缸,包括滚动体容置腔及设置在滚动体容置腔内的滚动体;进液结构,位于轴承式气缸的下方,且润滑介质通过进液结构与滚动体容置腔连通;出液结构,位于轴承式气缸的上方,且出液结构与滚动体容置腔连通,润滑介质通过进液结构对滚动体容置腔内的滚动体进行润滑,并从出液结构排出。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上法兰,具有出液结构;下法兰,位于上法兰的下方,轴承式气缸设置在上法兰与下法兰之间,且下法兰具有进液结构。进一步地,进液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进液通道,且进液通道的出口连通至下法兰的上端面上,润滑介质能够通过出口进入滚动体容置腔内,当进液通道为多个时,多个进液通道沿下法兰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进液结构还包括第一储液槽,第一储液槽与出口连通,第一储液槽设置在下法兰的朝向轴承式气缸一侧的端面上,且第一储液槽与滚动体容置腔的下端对接。进一步地,第一储液槽为弧形槽或者环槽。进一步地,进液通道包括:设置在下法兰的内圆上的开口槽,且开口槽沿下法兰的上端面向下法兰的下端面延伸,且开口槽与转轴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过流间隙;第一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开口槽的槽底连通;第二过流通道,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连通,且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为出口。进一步地,出液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出液槽,出液槽位于上法兰的朝向轴承式气缸一侧的端面上,当出液槽为多个时,多个出液槽沿上法兰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出液结构还包括第二储液槽,第二储液槽与滚动体容置腔及出液槽均连通,且第二储液槽位于上法兰的朝向轴承式气缸一侧的端面上。进一步地,出液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出液通道,且出液通道与滚动体容置腔连通,当出液通道为多个时,多个出液通道沿上法兰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出液结构还包括第三储液槽,出液通道具有与第三储液槽连通的出液口,且第三储液槽位于上法兰的朝向轴承式气缸一侧的端面上。进一步地,出液通道沿上法兰的径向方向延伸或者沿上法兰的轴线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转轴,转轴穿设在轴承式气缸内,转轴具有顺次连接的中心油孔和径向油孔,径向油孔与进液结构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润滑介质从位于轴承式气缸下方的进液结构进入滚动体容置腔内,并对滚动体容置腔内的滚动体进行润滑、冷却,完成润滑、冷却后润滑介质从与滚动体容置腔连通的且位于轴承式气缸上方的出液结构排出。这样,在上述过程中,能够保证滚动体容置腔被充分覆盖,且润滑介质的高度高于出液结构所在的高度处时润滑介质才能够从滚动体容置腔排出,则润滑介质能够对滚动体进行充分地润滑,同时,润滑介质能够将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滚动体上产生的热量带走,对滚动体实现冷却操作。本申请中的泵体组件能够实现滚动体的充分润滑、冷却,进而降低泵体组件的机械功耗,提升泵体组件的工作性能,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泵体组件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二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三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四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五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六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七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八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九的剖视图;图14示出了图13中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1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十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1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十一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1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十二的剖视图;图18示出了图17中的泵体组件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1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十三的上法兰的仰视图;图2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十四的上法兰的仰视图;以及图2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1、进液结构;111、进液通道;111a、第一过流通道;111b、第二过流通道;112、出口;113、第一储液槽;12、出液结构;121、出液槽;122、第二储液槽;123、出液通道;123a、出液口;13、上法兰;14、下法兰;141、开口槽;20、轴承式气缸;21、滚动体容置腔;22、滚动体;24、外圈;25、内圈;30、转轴;31、中心油孔;32、径向油孔;33、转轴退刀槽;40、滑片;50、分液器部件;60、壳体组件;70、电机组件;80、泵体组件;90、上盖组件;100、下盖及安装板;120、密封件;130、齿轮油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对轴承式气缸润滑不足、冷却不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式气缸(20),包括滚动体容置腔(21)及设置在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内的滚动体(22);进液结构(11),位于所述轴承式气缸(20)的下方,且润滑介质通过所述进液结构(11)与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连通;出液结构(12),位于所述轴承式气缸(20)的上方,且所述出液结构(12)与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连通,所述润滑介质通过所述进液结构(11)对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内的滚动体(22)进行润滑,并从所述出液结构(12)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式气缸(20),包括滚动体容置腔(21)及设置在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内的滚动体(22);进液结构(11),位于所述轴承式气缸(20)的下方,且润滑介质通过所述进液结构(11)与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连通;出液结构(12),位于所述轴承式气缸(20)的上方,且所述出液结构(12)与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连通,所述润滑介质通过所述进液结构(11)对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内的滚动体(22)进行润滑,并从所述出液结构(12)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上法兰(13),具有所述出液结构(12);下法兰(14),位于所述上法兰(13)的下方,所述轴承式气缸(20)设置在所述上法兰(13)与所述下法兰(14)之间,且所述下法兰(14)具有所述进液结构(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结构(11)包括至少一个进液通道(111),且所述进液通道(111)的出口(112)连通至所述下法兰(14)的上端面上,所述润滑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出口(112)进入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内,当所述进液通道(111)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进液通道(111)沿所述下法兰(14)的周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结构(11)还包括第一储液槽(113),所述第一储液槽(113)与所述出口(112)连通,所述第一储液槽(113)设置在所述下法兰(14)的朝向所述轴承式气缸(20)一侧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一储液槽(113)与所述滚动体容置腔(21)的下端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槽(113)为弧形槽或者环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111)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法兰(14)的内圆上的开口槽(141),且所述开口槽(141)沿所述下法兰(14)的上端面向所述下法兰(14)的下端面延伸,且所述开口槽(141)与转轴(3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过流间隙;第一过流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胡余生万鹏凯徐嘉任丽萍罗发游吴飞邓丽颖杨国蟒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