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493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所述风炮机构包括第一炮筒,所述的第一炮筒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一炮筒前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炮筒,所述第二炮筒内部设置有一圆形铸造件,所述铸造件上固连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第一炮筒后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炮筒,所述第三炮筒后部设有若干进风孔,所述第三炮筒的内部安装有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风扇。该机器人风炮机构解决拆装维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Artillery mechanism of fire fighting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re and fire fighting robot wind gun mechanism. The air gun mechanism includes a first barrel. The first cannon tube is installed on the body.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arrel, and the inner of the second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casting piece, and the casting parts are fixed on several parts. The inner fixed of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barrel is fixed with a third barrel, and the rear part of the third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air inlet holes, and the inner of the third barrel is equipped with a fan driven by a hydraulic motor. The robot artillery mechanism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dis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
本技术涉及消防灭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的发展,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各类场所会不可避免的突发火灾,火灾发生后早一刻及时扑救就少一分损失。现在的消防实战中,常见的灭火方式为利用消防车在火灾外围进行定点作业和由消防员拖拽水源深入火灾现场进行移动作业,对于范围较大或地形较复杂的火灾现场只能依靠消防人员进行移动作业来灭火。然而,由于火灾现场通常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且通常伴随着大量浓烟,消防人员在进入火灾现场内部之前往往并不能很充分的侦察和分析现场情况,这导致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此外,仅依靠消防人员进行移动作业来灭火,对于一些高危火场的扑救工作,如遇到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泄露的火场则无法进行第一时间的扑救。在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趋势中,设计一款高性能的消防机器人成为了使消防人员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以及火场及时扑救的有效替代方案。现有的消防灭火机器人的水炮的喷雾范围不能够调节,而且水炮、泡沫炮以及风扇均固定安装于一个炮筒,该种结构不方便于组装及后续的拆卸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该风炮机构解决拆装维修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所述风炮机构包括第一炮筒,所述第一炮筒前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炮筒,所述第二炮筒内部设置有一圆形铸造件,所述铸造件上固连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第一炮筒后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炮筒,所述第三炮筒后部设有若干进风孔,所述第三炮筒的内部安装有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风扇。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第二炮筒与所述第三炮筒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到一起。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于,所述第一炮筒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水炮和泡沫炮。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第一炮筒固定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位于所述液压缸后方。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第二炮筒的前端的喷射口外部套设有喷雾罩。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喷雾罩的口径从后向前口径逐渐增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第三炮筒与第一炮筒分体设置,风扇安装于第三炮筒,将第三炮筒单独拆下对风扇进行维修,还可便于组装,所述第三炮筒后部设有若干进风孔,可增大风炮后部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水雾的喷射距离。由于所述第二炮筒与所述第三炮筒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到一起,组装和拆装方便。由于所述第一炮筒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水炮和泡沫炮,可对不同的火场进行灭火。由于所述第二炮筒的前端的喷射口外部套设有喷雾罩,可调节水炮的喷雾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风炮机构示意图;图中,1-行走机构,2-机体,31-第一炮筒,32-第二炮筒,33-第三炮筒,4-圆形铸造件,41-雾化喷头,5-套筒,6-风扇,7-引水管,8-水炮,11-铰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1和机体2,行走机构1为履带型行走机构1,行走机构1为机体2的载体,机体2上安装有风炮机构,风炮机构包括第一炮筒31,第一炮筒3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水炮8和泡沫炮。第一炮筒31由液压缸支撑在机体2上。第一炮筒31后部固定设有铰接座11,铰接座11位于所述液压缸后方。液压缸还用来调节第一炮筒31的空间位置。结合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一炮筒31前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炮筒32,第二炮筒32内部设置有一圆形铸造件4,铸造件上固连有若干个雾化喷头41,第二炮筒32的前端的喷射口外部套设有喷雾罩,喷雾罩包括若干层的套筒5,本实施例中,喷雾罩的套筒5设有3层。每一层的套筒5分别滑动安装于第二炮筒32,喷雾罩的若干层的套筒5前端的筒口顺序错开形成从后向前口径逐渐增大的喷雾口。每一层的套筒5分别沿第一炮筒31的轴向滑动可形成口径逐渐增大的喷雾口,使水雾从喷雾口喷出后呈发散状。通过分别控制套筒5的滑动距离可形成不同形状的喷射口,从而调节水炮8的喷雾范围。喷雾罩的若干层的套筒5的前端分别设有倒角,使喷射口内径的大小的过渡较为均匀。喷雾罩的若干层的套筒5分别固定设有导杆,第一炮筒31固定设有导向座,导杆贯穿导向座上的通孔与导向座滑动连接,导杆与导向座之间设有顶丝。第三炮筒33固定安装于于第一炮筒31后端的内部,第三炮筒33后部设有若干进风孔,可增大风炮后部的进风面积,从而提高水雾的喷射距离。第二炮筒32与第三炮筒33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到一起。第三炮筒33的内部安装有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风扇6,机体2的尾部设置有为雾化喷头41供水的引水管7。引水管7为若干个雾化喷头41供水,由于风炮位于消防机器人的中心部位,布设水管不便,本实施例将引水管7设置于机体2的尾部,并采用螺纹式接头配合消防标准使用的DN65型快换接头,能快速接水使消防机器人投入工作。细水雾具有表面冷却、窒息、冲击乳化和稀释的作用,同时具有阻隔热辐射及洗涤烟雾、废气的功能。因此,细水雾的应用对提高灭火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施例在圆形铸造件4上固连若干个雾化喷头41,若干个雾化喷头41均匀布置,能够喷射大雾通量、大雾动量的均匀细水雾且耗水量小,又由于雾化喷头41后方风扇6的辅助作用,细水雾的喷射距离更远,能够达到更高效的灭火效果。风扇6由液压马达驱动,可以自由的控制转速从而增加雾化喷头41喷出细水雾的射程。同时,遇到特殊的浓烟火场还可以开启风扇6驱散烟雾,帮助消防人员更方便的观察火场。泡沫炮固连于第一炮筒31的右侧,泡沫炮前端做了镂空处理,后端装配了DN80型快换接头,考虑到风炮结构前小后大,为防止泡沫炮接水管时受到干涉,在泡沫炮后端做了反向的角度折弯处理。水炮8与第一炮筒31的左侧侧壁固连,水炮8后端也装配了DN80型快换接头,同样为防止接水管时干涉,水炮8的后端也做了角度折弯处理,该水炮8可以通过电流调节出水状态,实现柱形到水花的转换。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消防灭火机器人还包括分别驱动喷雾罩的若干层的套筒5沿第二套筒5的轴向滑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齿条以及齿轮,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第一炮筒31,齿轮固定安装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齿条和齿轮相互啮合,齿条与调节套固定连接。机体2上还安装有用于控制调节套滑动的电控装置。本实施例的消防灭火机器人,使用过程如下:消防机器人通过视频图像采集设备传输火灾现场视频图像给外围控制人员,控制人员分析火场情况后遥控左右操纵杆,驱动行走机构1直行、后退及转向准确接近火源。遇到特殊的浓烟火场可以开启风扇6驱散烟雾。水同时,消防机器人可针对不同火场使用水炮8的雾化喷头41、泡沫炮或水炮8执行灭火操作,增强灭火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所述风炮机构包括第一炮筒,所述第一炮筒前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炮筒,所述第二炮筒内部设置有一圆形铸造件,所述铸造件上固连有若干个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炮筒后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炮筒,所述第三炮筒后部设有若干进风孔,所述第三炮筒的内部安装有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所述风炮机构包括第一炮筒,所述第一炮筒前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炮筒,所述第二炮筒内部设置有一圆形铸造件,所述铸造件上固连有若干个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炮筒后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炮筒,所述第三炮筒后部设有若干进风孔,所述第三炮筒的内部安装有由液压马达驱动的风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灭火机器人风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炮筒与所述第三炮筒通过连接法兰固定连接到一起。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鑫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