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铂钜专利>正文

智能机器人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238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枕,该智能机器人枕包括枕头本体和体位识别装置,枕头本体包括枕面和剪叉式升降装置,剪叉式升降装置连接于枕面的底部,用于托举枕面以调整所枕面的高度;体位识别装置用于采集人体睡姿的图像信息,且体位识别装置控制连接剪叉式升降装置。当人体改变睡姿时,体位识别系统发出信号驱动剪叉式升降装置升降枕面,从而改变智能机器人枕高低适应人体位变化,保证无论人平躺还是侧卧颈椎都处于正常生理曲度状态,达到保健颈椎预防和康复颈椎病的功效,整个装置稳定可靠,使用方便。

Intelligent robot pillow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aily life,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lligent robot pillow, which includes pillow body and position recognition device. The pillow body includes a pillow face and a shear fork lift device. The shear fork lift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pillow face to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pillow face. The position recognition device is used to collect the image information of the sleeping posture of the human body, and the posture recognition device controls the connection scissors lifting device. When the body changes the sleeping position, the body position recognition system sends the signal to drive the lifting and lifting pillow of the shear fork lift device, so as to change the height of the intelligent robot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body position, and ensure that both the human and the lateral lying cervical vertebrae are in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state,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care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cervical spondylosis. It is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机器人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日趋提高,且趋于年轻化。颈椎病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点:有过落枕病史的(颈椎关节错缝长期没有纠正)、长期低头工作的、电脑族、手机族(长期低头玩手机看手机)、麻将族等等。这些因素破坏了颈椎正常的生理弯曲或直接导致关节错缝,关节错缝会长期过度牵拉附件韧带导致韧带劳损变性,甚至颈椎间盘突出。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颈部韧带纤维化钙化,颈椎关节错缝,颈椎椎间盘突出等。以上变化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或挤压颈部血管(椎动脉型颈椎病血管受压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呕吐等症状)、神经(臂丛神经受压会出现手麻手无力等症状)。而治疗主要是纠正关节错缝、松解韧带,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所以维护保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是预防和康复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人们一天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而目前市面上的枕头包括现有保健枕却是落枕、颈椎病发病的“元凶”之一。因为人在睡眠中平躺与侧卧两种体位下为保持颈椎平直不过伸(过度前伸)不侧弯(如此可以保护颈椎生理曲度有利于预防和康复颈椎病)对枕头的高度要求是不同的。平躺时枕头要低一点,一般5-10厘米,且此时颈椎部分处枕头上面要有弧度以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后脑部分枕头要比颈椎部分再低一点(是为保护颈椎生理曲度,如果此时枕头过高将导致颈椎过度前伸破坏正常生理曲度),一般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侧卧时枕头要比平躺时高一些(是为保护颈椎生理曲度防止颈椎侧弯,如果此时枕头过低将导致颈椎侧弯破坏正常生理曲度)依据人肩部宽度不同此时枕头高度一般10-18厘米不等。目前市场上的保健枕多数是依照人平躺时颈椎的曲度设计的。而人夜晚睡眠时一晚上要翻身3-10次,如果人翻身成侧卧,那么颈椎必将向枕头侧弯,久而久之将造成颈部韧带关节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落枕、颈椎病的发生。余下的保健枕是为人体侧卧设计的,但如果人体翻身成平躺时这时因枕头偏高将使颈椎过度前伸,久而久之将造成颈部韧带关节出现问题进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现有可调节高度的枕头中采用杠杆结构升降枕面,稳定性差、易侧向弯折,且杠杆端与枕面接触处的滑移问题尚待解决。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调节高度枕头的杠杆结构稳定性差、易侧向弯折,且杠杆端与枕面接触处的滑移问题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枕,包括:枕头本体和体位识别装置,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面和剪叉式升降装置,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枕面的底部,用于托举所述枕面以调整所述枕面的高度;所述体位识别装置用于采集人体睡姿的图像信息,且所述体位识别装置控制连接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枕面之间,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所述体位识别装置控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呈“X”形交叉设置,且在交叉点部位由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底座,第二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枕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第二端铰接于所述枕面;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所述体位识别装置控制连接所述电机组件。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母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滚珠丝杆的螺杆由所述电机组件驱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支撑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槽上可拆卸地设置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在所述支撑底座上的滑动位移。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左右设置于所述枕面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颈部支撑件,所述颈部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枕头本体的一侧。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体位识别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摄像头和主控器,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枕头本体的侧边,所述主控器与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枕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枕,其中,用于头颈部枕放的枕面由剪叉式升降装置托举,剪叉式升降装置带动枕面的升降,实现了智能机器人枕高度的调整。而剪叉式升降装置的动作由体位识别装置控制,体位识别装置能够采集人的睡姿体态图像信息,判断人此时的身体状态,根据人身体的状态发送指令到剪叉式升降装置,根据当前身体状态调整枕面的高度,从而改变智能机器人枕高低以适应人体位变化,保证无论人平躺还是侧卧颈椎都处于正常生理曲度状态,达到保健颈椎预防和康复颈椎病的功效。并且,对比于采用杠杆原理调节高度的枕头,剪叉式升降装置更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机器人枕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M-M剖视图。图标:1-枕面;11-第一滑槽;2-支撑底座;21-第二滑槽;31-第一连接件;311-第一导杆;312-第一垫圈a;313-第一连杆;314-第一挡圈;315-第一轴承;316-第一垫圈b;32-第二连接件;321-第二导杆;322-第二垫圈a;323-第二连杆;324-第二挡圈;325-第二轴承;326-第二垫圈b;4-电机组件;5-传动组件;6-颈部支撑件;7-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机器人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机器人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和体位识别装置,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面和剪叉式升降装置,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枕面的底部,用于托举所述枕面以调整所述枕面的高度;所述体位识别装置用于采集人体睡姿的图像信息,且所述体位识别装置控制连接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机器人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本体和体位识别装置,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面和剪叉式升降装置,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连接于所述枕面的底部,用于托举所述枕面以调整所述枕面的高度;所述体位识别装置用于采集人体睡姿的图像信息,且所述体位识别装置控制连接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枕面之间,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所述体位识别装置控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机器人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呈“X”形交叉设置,且在交叉点部位由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底座,第二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枕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底座,第二端铰接于所述枕面;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机器人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铂钜
申请(专利权)人:毛铂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