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小超专利>正文

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292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包括超声波跟随小车、输液架、输液装置、手环、终端控制系统和远端控制系统;所述的输液架设置在超声波跟随小车的上面,所述的输液装置设置于所述的输液架上端部;所述的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超声波发射模块、单片机、第一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输液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晃动导致输液瓶中的液面晃动的技术问题,从而使得药液能够匀速地沿着输液管输入到病人的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104164419,申请日为2016年06月14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机器人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具体涉及到一种医用输液机器人。
技术介绍
医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医院、诊所的医疗或辅助医疗的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种类很多,按照其用途不同,有临床医疗用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医用教学机器人和为残疾人服务机器人等。传统的输液瓶都是挂在输液架上面,输液架放在病床旁边,移动起来非常麻烦,当病人需要走动时,需要将输液瓶取下,然后高高举起,有时候病人行动不便时,还需要护士或者家人跟随病人一起高高举起输液瓶。针对病人输液时经常去卫生间的现象,以及为了更快的康复,医生更是建议经常走动走动,但是很多病人输液时间非常久更是不方便走动,于是专利号为“2015207522799”,专利技术名称为“自动跟踪输液机器人”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液的同时也方便走动的输液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自动跟随病人一块行走,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输液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会轻微地晃动,从而导致输液瓶中的液面晃动,从而导致输液瓶中的药液无法匀速地沿着输液管输入到病人的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下技术问题:输液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晃动,从而导致输液瓶中的液面晃动,从而导致输液瓶中的药液无法匀速地沿着输液管输入到病人的体内。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包括超声波跟随小车、输液架、输液装置、手环、终端控制系统和远端控制系统;所述的输液架设置在超声波跟随小车的上面,所述的输液装置设置于所述的输液架上端部;所述的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超声波发射模块、单片机、第一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手环本体内部;所述的第一输入模块设置于手环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第一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包括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终端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左电机、右电机;显示模块、第二输入模块、GPS模块、摄像头模块;蓄电池模块、充电器模块、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包括远端无线通信模块和远端控制器;所述的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分别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终端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左电机与右电机启动、停止和转速;所述的左电机、右电机分别用于驱动左前轮、右前轮;所述的显示模块、第二输入模块、GPS模块、摄像头模块分别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分别设置于超声波跟随小车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所述的摄像头模块设置于输液架的上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设置于超声波跟随小车上面;所述的蓄电池模块输出端为各个单元模块供电,充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模块的充电输入端;所述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远端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终端控制器与远端控制器之间通信;所述的输液装置包括圆柱形腔体和圆环形腔体;所述的圆柱形腔体与圆环形腔体同圆心,并且圆柱形腔体与圆环形腔体共底面,圆柱形腔体的底部与圆环形腔体的底部连通;所述的圆柱形腔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加液孔,加液孔上设置有可拆卸塞子;所述的圆柱形腔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的圆环形腔体的下表面围绕圆心等间距设置有8个输液孔,输液孔上均设置有橡皮塞;所述的输液装置还包括瓶塞穿刺器单元、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输液软管、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的一端连接瓶塞穿刺器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上依次设置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所述的瓶塞穿刺器单元具有8个瓶塞穿刺器,分别插入到所述的圆环形腔体的下表面的8个橡皮塞内,8个瓶塞穿刺器的输出端通过软管汇聚形成一个输出端;所述的瓶塞穿刺器的输入口附近设置阻挡部件,并且8个瓶塞穿刺器的大小完全相同;设圆环形腔体的高度为X1cm,圆柱形腔体的高度为X2cm;圆环形腔体的体积Y1cm3,圆柱形腔体的体积为Y2cm3;X2≥10*X1;Y2≥40*Y1;还包括一个输液温度监控装置;所述的输液温度监控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控制盒、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子开关、温度调节旋钮、温度显示屏、电加热丝、加热保温护层、弹性收缩带以及供电插头线;所述的装置外壳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的控制盒设置于装置外壳的外壁上,并在装置外壳内壁对应于控制盒的安装位置处设有隔热层;所述的温度控制器和电子开关设置于控制盒内;所述的温度调节旋钮和温度显示屏均设置于控制盒顶部;所述的装置外壳的外壁上还设有拆卸把手;所述的加热保温护层为筒形结构,并设置于装置外壳的圆筒内;所述的电加热丝镶嵌于保温护层内;所述的弹性收缩带围绕设置在加热保温护层的外侧;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保温护层的内侧;所述的温度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子开关、温度调节旋钮以及温度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供电插头线为输液温度监控装置的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旋钮以及温度显示屏供电;所述的温度控制器通过电子开关控制电加热丝与蓄电池间供电线路的通断;所述的输液温度监控装置套设在输液装置上,且加热保温护层包裹在圆柱形腔体的外壁上;进一步,所述的远端控制器、远端无线通信模块采用智能手机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第一,输液机器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晃动,从而导致输液瓶中的液面晃动,但是本专利技术的药液仍然可以匀速地沿着输液管输入到病人的体内。第二,由于装有GPS模块和摄像头模块,因此通过远端控制器可以实时了解病人的位置以及现场的状况;第三,采用输液温度监控装置能够根据设定需要对输液装置进行加热,且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同时拆卸把手和供电插头线的设计能够在不需要加热时将装置取下,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控制部分的原理方框示意图;图2是超声波跟随小车俯视示意图;图3是超声波跟随小车主视图(未画输液装置);图4是输液装置主视图(示意图);图5是输液装置的俯视图(示意图);图6是输液装置的仰视图(示意图);图7是现有的输液瓶与输液管连接示意图;图8是瓶塞穿刺器单元示意图;图9是输液温度监控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10是输液温度监控装置的侧视图;图11是输液温度监控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是超声波发射模块;2是超声波接收模块;3车轮;4是超声波跟随小车;5是输液架;7是摄像头模块;8是圆柱形腔体;9是圆环形腔体;10是橡胶塞;12是输液瓶;13是输液管;14是阻挡部件;15是装置外壳;16是控制盒;17是温度显示屏;18是温度调节旋钮;19是弹性收缩带;20是加热保温护层;21是拆卸把手;22是供电插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输液瓶中的药液倒入到储液装置的圆柱形腔体中或者将本专利技术的输液装置制成一次性直接替代输液瓶使用。“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输液软管、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的一端连接瓶塞穿刺器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上依次设置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属于现有公知技术,不详细描述。圆环形腔体除了下表面设置有输液孔、底部与圆柱形腔体连通外,其余各处均处处密封,而圆柱形腔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气孔,但是进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机器人

【技术保护点】
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跟随小车、输液架、输液装置、手环、终端控制系统和远端控制系统;所述的输液架设置在超声波跟随小车的上面,所述的输液装置设置于所述的输液架上端部;所述的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超声波发射模块、单片机、第一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手环本体内部;所述的第一输入模块设置于手环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第一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包括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终端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左电机、右电机;显示模块、第二输入模块、GPS模块、摄像头模块;蓄电池模块、充电器模块、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包括远端无线通信模块和远端控制器;所述的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分别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终端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左电机与右电机启动、停止和转速;所述的左电机、右电机分别用于驱动左前轮、右前轮;所述的显示模块、第二输入模块、GPS模块、摄像头模块分别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分别设置于超声波跟随小车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所述的摄像头模块设置于输液架的上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设置于超声波跟随小车上面;所述的蓄电池模块输出端为各个单元模块供电,充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模块的充电输入端;所述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远端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终端控制器与远端控制器之间通信;所述的单片机与终端控制器通信;所述的输液装置包括圆柱形腔体和圆环形腔体;所述的圆柱形腔体与圆环形腔体同圆心,并且圆柱形腔体与圆环形腔体共底 面,圆柱形腔体的底部与圆环形腔体的底部连通;所述的圆柱形腔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加液孔,加液孔上设置有可拆卸塞子;所述的圆柱形腔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处设置有空气过滤杀菌装置;所述的圆环形腔体的下表面围绕圆心等间距设置有8个输液孔,输液孔上均设置有橡皮塞;所述的输液装置还包括瓶塞穿刺器单元、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输液软管、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的一端连接瓶塞穿刺器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上依次设置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所述的瓶塞穿刺器单元具有8个瓶塞穿刺器,分别插入到所述的圆环形腔体的下表面的8个橡皮塞内,8个瓶塞穿刺器的输出端通过软管汇聚形成一个输出端;所述的瓶塞穿刺器的输入口附近设置阻挡部件,并且8个瓶塞穿刺器的大小完全相同;设圆环形腔体的高度为X1cm,圆柱形腔体的高度为X2cm;圆环形腔体的体积Y1cm3,圆柱形腔体的体积为Y2cm3;X2≥10*X1;Y2≥40*Y1;还包括一个输液温度监控装置;所述的输液温度监控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控制盒、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子开关、温度调节旋钮、温度显示屏、电加热丝、加热保温护层、弹性收缩带以及供电插头线;所述的装置外壳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的控制盒设置于装置外壳的外壁上,并在装置外壳内壁对应于控制盒的安装位置处设有隔热层;所述的温度控制器和电子开关设置于控制盒内;所述的温度调节旋钮和温度显示屏均设置于控制盒顶部;所述的装置外壳的外壁上还设有拆卸把手;所述的加热保温护层为筒形结构,并设置于装置外壳的圆筒内;所述的电加热丝镶嵌于保温护层内;所述的弹性收缩带围绕设置在加热保温护层的外侧;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加热保温护层的内侧;所述的温度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电子开关、温度调节旋钮以及温度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的蓄电池通过供电插头线为输液温度监控装置的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旋钮以及温度显示屏供电;所述的温度控制器通过电子开关控制电加热丝与蓄电池间供电线路的通断;所述的输液温度监控装置套设在输液装置上,且加热保温护层包裹在圆柱形腔体的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跟随小车、输液架、输液装置、手环、终端控制系统和远端控制系统;所述的输液架设置在超声波跟随小车的上面,所述的输液装置设置于所述的输液架上端部;所述的手环包括手环本体、超声波发射模块、单片机、第一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手环本体内部;所述的第一输入模块设置于手环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的超声波发射模块、第一输入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终端控制系统包括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终端控制器、电机驱动模块、左电机、右电机;显示模块、第二输入模块、GPS模块、摄像头模块;蓄电池模块、充电器模块、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的远端控制系统包括远端无线通信模块和远端控制器;所述的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分别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终端控制器通过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左电机与右电机启动、停止和转速;所述的左电机、右电机分别用于驱动左前轮、右前轮;所述的显示模块、第二输入模块、GPS模块、摄像头模块分别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4个超声波接收模块分别设置于超声波跟随小车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所述的摄像头模块设置于输液架的上部;所述终端控制系统设置于超声波跟随小车上面;所述的蓄电池模块输出端为各个单元模块供电,充电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模块的充电输入端;所述的终端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远端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端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终端控制器与远端控制器之间通信;所述的单片机与终端控制器通信;所述的输液装置包括圆柱形腔体和圆环形腔体;所述的圆柱形腔体与圆环形腔体同圆心,并且圆柱形腔体与圆环形腔体共底面,圆柱形腔体的底部与圆环形腔体的底部连通;所述的圆柱形腔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加液孔,加液孔上设置有可拆卸塞子;所述的圆柱形腔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处设置有空气过滤杀菌装置;所述的圆环形腔体的下表面围绕圆心等间距设置有8个输液孔,输液孔上均设置有橡皮塞;所述的输液装置还包括瓶塞穿刺器单元、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输液软管、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的一端连接瓶塞穿刺器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静脉针;所述的输液软管上依次设置滴斗、流速调节器、药液过滤器;所述的瓶塞穿刺器单元具有8个瓶塞穿刺器,分别插入到所述的圆环形腔体的下表面的8个橡皮塞内,8个瓶塞穿刺器的输出端通过软管汇聚形成一个输出端;所述的瓶塞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超
申请(专利权)人:朱小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