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1003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包括轴承室及轴承室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室内壁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凸出于轴承室的内壁表面,填充轴承外圈和轴承室之间的间隙,并受到轴承外圈的压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弹性件摩擦系数比金属高,因此在轴承室内增加一个受压缩的O形圈能够防止轴承在轴承室内打滑。本方案能够适用于任何轴承,和任何间隙配合的轴承安装方式,特别是宽度较小的轴承;并且在没有降低轴承的强度前提下解决了轴承打滑的问题,提高了轴承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轴承,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
技术介绍
在采用轴承支撑的旋转体机构中,轴承与轴承室通常采用间隙配合。间隙配合是为了避免轴承在运行时发热膨胀卡死在轴承室。然而在轴承运行发热量较低时,轴承与轴承室配合间隙相对较大,而且轴承和轴承室表面粗糙度都较低,摩擦系数较小,轴承就有可能在轴承室内打滑,打滑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在高速大轴承上,轴承打滑会造成轴承寿命降低等风险。现有解决方案是在轴承外圈加工了O形圈沟槽,并加上O形圈,由于O形圈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弥补轴承与轴承室的配合间隙。从而避免轴承在轴承室内部打滑。现有技术的缺点:首先,在轴承外圈增加O形圈沟槽,会较低轴承外圈的强度。其次,有些轴承没有办法增加沟槽,例如推力轴承。最后,目前轴承厂提供的标准品种只有极少类轴承有这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解决因为沟槽降低轴承外圈强度的问题,提高适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包括轴承室及轴承室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室内壁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凸出于轴承室的内壁表面,填充轴承外圈和轴承室之间的间隙,并受到轴承外圈的压缩。优选的,所述沟槽为O形沟槽,沿轴承室的内壁表面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弹性件采用O形圈。优选的,所述沟槽为弧形沟槽,沿轴承室的内壁表面周向环绕设置,弹性件采用一段橡胶圈。优选的,所述沟槽和弹性件的数量为多个。优选的,所述O形圈沟槽按照静密封的要求下限设计,保证O形圈压缩率为15%-20%,沟槽填充率80%。优选的,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转轴间隙配合,在转轴上的轴承档上设置沟槽,并安装弹性件。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能够适用于任何轴承,和任何间隙配合的轴承安装方式,特别是宽度较小的轴承。而且本方案在没有降低轴承的强度前提下解决了轴承打滑的问题,提高了轴承的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采用与轴承上加O形圈同样的原理实现防止轴承在轴承室内打滑的风险。采用传统的轴承室,轴承内圈与转轴过盈配合,轴承滚子和轴承内外圈均有摩擦力。转轴高速旋转时,轴承内圈同样高速旋转,通过轴承滚子的摩擦力,内圈的旋转会被传递到轴承外圈,轴承外圈和轴承室内表面都很光滑,摩擦力很小,而且轴承外圈和轴承室内圈是间隙配合,由滚子传递来的摩擦力就会引起轴承外圈在轴承室内打滑。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包括安装于旋转体机构的端盖4处的轴承室1及轴承室内的轴承2,轴承室内壁设有O形圈沟槽,所述O形圈沟槽内安装有O形圈3,所述O形型圈能填充轴承外圈和轴承室之间的间隙,并且O形圈受轴承外圈和轴承室压缩,且摩擦系数比金属高,因此在轴承室内增加一个受压缩的O形圈能够防止轴承在轴承室内打滑。在设计时选用合适的O形圈大小,所述O形圈沟槽按照静密封的要求下限设计,保证O形圈压缩率为15%-20%,沟槽填充率80%。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在轴承室内也可以加入其他可压缩的弹性件。例如,加入一段橡胶圈而非整圆的O形圈,对应的沟槽设置成一段弧形沟槽。为增加防滑的可靠性,也可以设置多个沟槽和橡胶圈。如果是轴承内圈与转轴间隙配合时,也可以在轴上的轴承档上设置沟槽,并安装弹性件。本技术的方案跟能够适用于任何轴承,和任何间隙配合的轴承安装方式。特别是宽度较小的轴承。而且本方案在没有降低轴承的强度前提下解决了轴承打滑的问题,提高了轴承的寿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包括轴承室及轴承室内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室内壁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凸出于轴承室的内壁表面,填充轴承外圈和轴承室之间的间隙,并受到轴承外圈的压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包括轴承室及轴承室内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室内壁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凸出于轴承室的内壁表面,填充轴承外圈和轴承室之间的间隙,并受到轴承外圈的压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为O形沟槽,沿轴承室的内壁表面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弹性件采用O形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轴承外圈打滑的轴承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为弧形沟槽,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何靖田旭刘明赵前坚刘马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