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补偿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0977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力补偿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上的阀套,所述阀体具有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所述进油容腔连通LS流道,所述阀套内活动设置有补偿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下端设置有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或者断开,所述阀芯打开或者关闭使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连通或者断开。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力补偿阀,具有改变补偿特性的作用,减少了元件个数,降低成本,简化了整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力补偿阀
本技术涉及液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补偿阀。
技术介绍
压力补偿阀在工程机械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以挖掘机为例,其包括动臂、斗杆、铲斗、推土、回转和整机行走等基本动作,但是在实际工况中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往往需要前述几个基本动作的复合作业,由液压泵提供的流量通过液压换向阀向多个执行元件提供高压油,当液压泵提供的最大流量小于系统所需要的总流量时,液压油会优先流向负载压力较低的执行元件,而负载压力较高的执行元件会降低速度或停止运行。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59849A公开的一种压力补偿阀,其包括一阀,可建立和阻断一进口与一出口之间的一种连通关系;一压力容腔;一活塞,由所述容腔之内的一负荷压力驱动并在阻断方向上推移阀;一中间压力容腔,经由一第一导管连通于进口并由其中的压力在阻断方向上推动所述阀;以及一压力可变式减压阀,用于经由一第二导管把所述中间压力腔之中的一种加压流体释放至一第二导管。中国技术专利CN203627369U公开了一种压力补偿阀,包括阀体、固定安装在阀体的阀套,设置在阀体上的阀孔内并可滑动的阀芯,所述阀套与阀芯依次设有活塞和复位弹簧,所述活塞放置在阀套内孔上,所述复位弹簧内置于活塞与阀套之间形成的压力容腔上,与活塞的一横截端面作用并在阀体的进油容腔放置一个只可以单方向流向LS流道的单向阀,所述阀芯连接建立和阻断进油容腔与出油容腔。但是,这些压力补偿阀检测出负载压力时还需要其他的元件如梭阀或单向阀等选出最高的负载压力,这样不仅增加了元件个数,使得安装阀块体积偏大,也相应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补偿阀,具有改变补偿特性的作用,减少了元件个数,降低成本,简化了整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力补偿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上的阀套,所述阀体具有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所述进油容腔连通LS流道,所述阀套内活动设置有补偿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下端设置有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或者断开,所述阀芯打开或者关闭使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连通或者断开。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补偿阀芯上端面的横截面积和阀芯下端面的横截面积不相等。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补偿阀芯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或者断开用于获取最高负载压力。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容腔压力大于最高负载压力,进油容腔压力大于最高负载压力但小于出油容腔压力时,补偿阀芯不移动,进油容腔压力继续升高直至大于出油容腔的压力时,补偿阀芯向上移动使得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进油容腔压力继续升高,阀芯打开,使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相连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容腔压力小于最高负载压力,进油容腔压力略微大于最高负载压力时,补偿阀芯和阀芯向上移动,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连通,使进油容腔的压力近似与最高负载压力相等,补偿出油容腔的压力比最高负载压力所小的差值。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补偿阀芯和阀套之间还安装有复位弹簧。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外侧设有锥面阀座。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下端设有第一径向孔,所述第一径向孔与进油容腔相连通,所述补偿阀芯和阀芯之间设有第二径向孔,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三径向孔,所述第三径向孔与LS流道相连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内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第二径向孔相连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阀芯下端还设有内孔通道,所述补偿阀芯和阀套之间形成容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压力补偿阀,具有改变补偿特性的作用,减少了元件个数,降低成本,简化了整体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压力补偿阀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阀体,2、阀套,3、复位弹簧,4、补偿阀芯,5、阀芯,6、LS流道,R1、进油容腔,R2、出油容腔,R3、容腔,K1、第一径向孔,K2、通孔,K3、第二径向孔,K4、第三径向孔,T1、内孔通道,A1、活塞下端面,A2、活塞上端面,Z1、锥面阀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压力补偿阀,包括阀体1和安装在阀体1上的阀套2,阀体1具有进油容腔R1和出油容腔R2,进油容腔R1连通LS流道6,阀套2内活动设置有补偿阀芯4,补偿阀芯4下端设置有阀芯5,补偿阀芯4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R1和LS流道3连通或者断开,阀芯5打开或者关闭使进油容腔R1和出油容腔R2连通或者断开。另外,补偿阀芯4上端面的横截面积和阀芯5下端面的横截面积不相等。补偿阀芯4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R1和LS流道6连通或者断开用于获取最高负载压力,相当于梭阀的作用。另外,出油容腔R1压力大于最高负载压力,进油容腔R2压力大于最高负载压力但小于出油容腔压力时,补偿阀芯4不移动,进油容腔R1压力继续升高直至大于出油容腔R2的压力时,补偿阀芯4向上移动使得进油容腔R1和LS流道6连通,进油容腔R1压力继续升高,阀芯5打开,使进油容腔R1和出油容腔R2相连通。另外,出油容腔R2压力小于最高负载压力,进油容腔R1压力略微大于最高负载压力时,补偿阀芯4和阀芯5向上移动,进油容腔R1和出油容腔R2连通,使进油容腔R1的压力近似与最高负载压力相等,补偿出油容腔R2的压力比最高负载压力所小的差值。另外,补偿阀芯4和阀套2之间还安装有复位弹簧3,阀芯5外侧设有锥面阀座Z1。另外,阀芯5的下端设有第一径向孔K1,第一径向孔K1与进油容腔R1相连通,补偿阀芯4和阀芯5之间设有第二径向孔K3,阀体1上开设有第三径向孔K4,第三径向孔K4与LS流道6相连通。阀芯5内具有通孔K2,通孔K2与第二径向孔K3相连通。阀芯5下端还设有内孔通道T1,补偿阀芯4和阀套2之间形成容腔R3。本实用信息压力补偿阀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出油容腔压力P2大于最高负载压力PLS时,进油容腔R1压力P1稍稍大于最高负载压力PLS时,补偿阀芯4还未动,进油容腔R1与LS流道还未连通,进油容腔R1压力P1继续升高,当进油容腔R1压力P1升高到大于或等于出油容腔R2压力P2时,补偿阀芯4向上移动,进油容腔R1与LS流道连通,进油容腔R1压力P1继续升高,当进油容腔R1压力P1升高到大于或等于出油容腔R2压力P2时,阀芯5打开,进油容腔R1与出油容腔R2连通,最高负载压力PLS即选到此时较高的进油容腔R1压力P1。当出油容腔R2压力P2小于最高负载压力PLS时,当进油容腔R1压力P1稍稍大于最高负载压力PLS时,补偿阀芯与阀芯向上移动,进油容腔R1与出油容腔R2连通,最高负载压力PLS不变,这时压力补偿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压力补偿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补偿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上的阀套,所述阀体具有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所述进油容腔连通LS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内活动设置有补偿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下端设置有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或者断开,所述阀芯打开或者关闭使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连通或者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补偿阀,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上的阀套,所述阀体具有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所述进油容腔连通LS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内活动设置有补偿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下端设置有阀芯,所述补偿阀芯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或者断开,所述阀芯打开或者关闭使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连通或者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补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阀芯上端面的横截面积和阀芯下端面的横截面积不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补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阀芯上下移动使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或者断开用于获取最高负载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补偿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容腔压力大于最高负载压力,进油容腔压力大于最高负载压力但小于出油容腔压力时,补偿阀芯不移动,进油容腔压力继续升高直至大于出油容腔的压力时,补偿阀芯向上移动使得进油容腔和LS流道连通,进油容腔压力继续升高,阀芯打开,使进油容腔和出油容腔相连通,最高负载压力即为进油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平周启迪刘红光韩日升高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