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091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0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入口、主油道进油腔、进气侧主油道、第一上油道、斜油道、横油道、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可变油泵反馈油道;主油道进油腔与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连通;进气侧主油道沿横向布置,多个斜油道间隔布置在进气侧主油道上;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还连通第一上油道;横油道的一端与进气侧主油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与进气侧主油道相互垂直,横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集成了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和可变油泵反馈油道,减少了外接管路,降低了发动机成本和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法规对于油耗的限制日趋严格。许多主机厂商通过增压等技术手段追求发动机的高升功率,高热效率,随之带来的是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比以往更为苛刻。所以对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是发动机润滑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动机整个润滑系统中承担着给活塞曲轴等重要运动件供油、避免干摩擦、降低磨损的重要作用。缸体油道设计好坏不仅关系到缸体本身的制造工艺性,还进一步影响到发动机的油耗及耐久。如图1所示,为现有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该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包括缸体油道1'、机油冷却器、主油道3'、斜油道4'、横油道5'和两根上油道6'。机油从缸体油道1'的缸体油道入口11'进入机油冷却器入口21',从机油冷却器入口21'进入到机油冷却器(图未示),在机油冷却器中冷却机油,机油再从机油冷却器出口22'流出,进入到主油道3',然后流入四个斜油道4',再从最外侧的一个斜油道4'流入横油道5',从横油道5'流入一根上油道6',从主油道3'的末端流入另一根上油道6'。现有的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集成的油道较少,部分油道需要外接管路连接,增加了发动机成本和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度高、成本低、维护难度小的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入口、主油道进油腔、进气侧主油道、第一上油道、斜油道、横油道、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所述机油冷却器入口与所述主油道进油腔之间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所述主油道进油腔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侧主油道沿横向布置,多个所述斜油道间隔布置在所述进气侧主油道上,所述斜油道用于向曲轴轴瓦供油;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还连通所述第一上油道,所述第一上油道用于向缸盖主油道供油;所述横油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相互垂直,所述横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用于向涡轮增压器供油,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用于向正时导轨张紧器供油,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中的机油进入油泵的反馈油腔。进一步地,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还包括第二上油道,所述第二上油道的底端为缸体供油孔,所述第二上油道的顶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横油道的另一端还连通排气侧主油道前段,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前段上方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前段下方连通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和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前段的横向连通排气侧主油道后段,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后段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相互平行,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后段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油孔,所述第一油孔用于向活塞冷却嘴供油。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前段与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后段之间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调节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后段的油压。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后段上还开设有第二油孔,所述第二油孔连接机油压力开关,所述机油压力开关用于监控所述电磁阀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排气侧主油道前段的上方还连通第三上油道,所述第三上油道用于向缸盖油路供油。进一步地,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均通过铸造工艺集成在缸体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由于集成了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和可变油泵反馈油道,减少了外接管路,降低了发动机成本和维护难度。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现有的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缸体油道3'-主油道4'-斜油道5'-横油道6'-上油道11'-缸体油道入口21'-机油冷却器入口22'-机油冷却器出口1-缸体供油孔2-第二上油道3-机油冷却器入口4-主油道进油腔5-进气侧主油道6-斜油道7-第一上油道8-横油道9-排气侧主油道前段10-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11-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12-可变油泵反馈油道13-第三上油道14-安装孔15-排气侧主油道后段16-第一油孔17-第二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入口3、主油道进油腔4、进气侧主油道5、第一上油道7、斜油道6、横油道8、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10、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11、可变油泵反馈油道12;机油冷却器入口3与主油道进油腔4之间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图未示),主油道进油腔4与进气侧主油道5的一端(图2中的右侧端)连通;进气侧主油道5沿横向布置,多个斜油道6间隔布置在进气侧主油道5上,斜油道6用于向曲轴轴瓦供油;进气侧主油道5的一端还连通第一上油道7,第一上油道7用于向缸盖主油道供油;横油道8的一端(图2中靠近纸面的一端)与进气侧主油道5的另一端(图2中左侧端)连通,并且与进气侧主油道5相互垂直,横油道8的另一端(图2中远离纸面的一端)连通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10、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11、可变油泵反馈油道12,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10用于向涡轮增压器供油,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11用于向正时导轨张紧器供油,可变油泵反馈油道12中的机油进入油泵的反馈油腔。其中,机油冷却器是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之外的部件,用于对机油进行冷却。机油冷却器的一端连接机油冷却器入口3,另一端连接主油道进油腔4。机油从机油冷却器入口3流入机油冷却器,在机油冷却器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机油再流入到主油道进油腔4中,然后从主油道进油腔4进入到进气侧主油道5中。进气侧主油道5沿图2中的水平方向延伸,斜油道6从进气侧主油道5倾斜向下延伸。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斜油道6有3个,均匀间隔排布。斜油道6用于向曲轴轴瓦供油。可选地,根据曲轴轴瓦的供油需求的不同,斜油道6的个数和倾斜角度及方向,还可以有其他设计。进气侧主油道5的一端还连接第一上油道7,第一上油道7沿竖直方向延伸。机油从主油道进油腔4进入进气侧主油道5中后,再流入第一上油道7。进气侧主油道5的另一端与横油道8的一端连接,横油道8也沿横向布置,但是横油道8的延伸方向与进气侧主油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油冷却器入口、主油道进油腔、进气侧主油道、第一上油道、斜油道、横油道、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所述机油冷却器入口与所述主油道进油腔之间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所述主油道进油腔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侧主油道沿横向布置,多个所述斜油道间隔布置在所述进气侧主油道上,所述斜油道用于向曲轴轴瓦供油;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还连通所述第一上油道,所述第一上油道用于向缸盖主油道供油;所述横油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相互垂直,所述横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用于向涡轮增压器供油,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用于向正时导轨张紧器供油,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中的机油进入油泵的反馈油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油冷却器入口、主油道进油腔、进气侧主油道、第一上油道、斜油道、横油道、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所述机油冷却器入口与所述主油道进油腔之间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所述主油道进油腔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侧主油道沿横向布置,多个所述斜油道间隔布置在所述进气侧主油道上,所述斜油道用于向曲轴轴瓦供油;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还连通所述第一上油道,所述第一上油道用于向缸盖主油道供油;所述横油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与所述进气侧主油道相互垂直,所述横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所述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用于向涡轮增压器供油,所述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用于向正时导轨张紧器供油,所述可变油泵反馈油道中的机油进入油泵的反馈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还包括第二上油道,所述第二上油道的底端为缸体供油孔,所述第二上油道的顶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入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梦尧徐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