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集装箱板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030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集装箱板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充分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特点,通过采用55~100mm厚度铸坯提高压缩比,并加入≤0.05%的Ti以改善成品的冷加工性能和确保抗拉强度大于490MPa,通过调整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提高薄规格产品比例,使2.0mm以下产品比例达70%,最薄产品达1.4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用钢的生产
,特别是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热轧集装箱板的工艺。
技术介绍
集装箱板是一种用于专门用于集装箱制造行业的耐大气腐蚀钢,该产品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490MPa以上),良好的成形性能、耐大气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并且要求能够配套提供1.4~6.0mm的各种厚度规格,配套一个箱要求2.0mm以下产品比例必须达到50%以上。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4月20日申请了名称为“一种生产集装箱板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专利号01114640.0),2005年1月12日获得授权。该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集装箱板的方法,但在实践中该方法生产的部分产品强度达不到480MPa,不能满足JIS G3125-1987《耐大气腐蚀钢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厚规格产品易出现冷加工裂纹,产品薄规格比例偏低,且不能生产1.6mm以下厚度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采用该方法生产的集装箱用钢板可显著改善成品的冷加工性能,提高强度,降低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抗力,有利于薄规格轧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1)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具体包括冶炼、精炼、薄板坯连铸、均热、热连轧、层流冷却、卷取工序;(2)炼钢炼钢炉冶炼的钢液,通过钢包精炼炉调整成份和温度,浇注前的温度>1570℃,成份按重量百分数计分别为C0.02~0.065%、Si0.30~0.50%、Mn0.25~0.60%、P0.07~0.11%、S≤0.01%、Cu0.25~0.40%、Cr0.30~0.60%、Ni0.10~0.30%、Ti≤0.05%;(3)连铸中间包温度1530~1565℃,铸坯厚度55~100mm,拉速3.5~6.5m/min;(4)均热出炉温度1160~1200℃;(5)轧制终轧温度860~920℃,卷取温度530~65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C0.04~0.06%、Mn0.40~0.50%、P0.07~0.08%、Cu0.25~0.30%、Cr0.30~0.50%、Ni0.10~0.20%、Ti0.02~0.03%;铸坯厚度55~60mm,拉速4.5~5.0m/min,出炉温度1170~1180℃,终轧温度880~900℃,卷取温度550~600℃。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1)在钢水加入0.02~0.03%的Ti,目的是与钢水中的N结合形成TiN,防止AlN生成,可显著改善成品的冷加工性能,提高强度;(2)铸坯加厚为55~100mm提高了产品的压缩比,改善最终产品的冷加工性能;(3)提高出炉温度和终轧温度可降低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抗力,有利于薄规格轧制,使2.0mm以下产品比例达到70%,最薄厚度至1.4mm;(4)提高终轧温度、降低卷取温度,可提高产品的强度,使100%产品抗拉强度大于490MPa。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集装箱板抗拉强度为490~580MPa,最终产品厚度1.4~6.0mm,≤2.0mm产品比例可达70%,可批量生产1.4mm产品。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列举一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不代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他人根据本专利技术做出的非本质的修改和调整,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工艺流程为炼钢炉冶炼出钢水,在钢包精炼炉中调节至合格成份、温度,在连铸平台上进行浇铸;大包中的钢水由长水口注入中间包,再由浸入式水口注入结晶器,在结晶器中钢水通过热量传递凝固成铸坯;铸坯通过辊底式均热炉均温后由连轧机组轧制卷取成钢卷。实施例1实施例1生产的集装箱板成品成份为C0.033~0.035%、Si0.30~0.32%、Mn0.58~0.60%、P0.07~0.08%、S0.003%、Cu0.25~0.26%、Cr0.30~0.32%、Ni0.10~0.12%、Ti0.02~0.03%;中间包温度1540~1555℃,铸坯厚度56mm,拉速4.0~4.5m/min,出炉温度1160~1170℃,终轧温度860~880℃,卷取温度530~550℃。表1 实施例1生产的集装箱板的力学性能 表2 实施例1生产的集装箱板的规格比例 以上实施例1中≤2.0mm产品比例可达72.06%。实施例2实施例2生产的集装箱板成品成份为C0.063~0.065%、Si0.48~0.51%、Mn0.25~0.26%、P0.10~0.11%、S0.002%、Cu0.38~0.40%、Cr0.58~0.60%、Ni0.28~0.29%、Ti0.03~0.04%;中间包温度1550~1565℃,铸坯厚度60mm,拉速4.0~4.5m/min,出炉温度1190~1200℃,终轧温度900~920℃,卷取温度640~650℃。表3 实施例2生产的集装箱板的力学性能 表4 实施例2生产的集装箱板的规格比例 以上实施例2中≤2.0mm产品比例可达72.31%。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1)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具体包括冶炼、精炼、薄板坯连铸、均热、热连轧、层流冷却、卷取工序;(2)炼钢炼钢炉冶炼的钢液,通过钢包精炼炉调整成份和温度,浇注前的温度>1570℃,成份按重量百分数计分别为C0.02~0.065%、Si0.30~0.50%、Mn0.25~0.60%、P0.07~0.11%、S≤0.01%、Cu0.25~0.40%、Cr0.30~0.60%、Ni0.10~0.30%、Ti≤0.05%;(3)连铸中间包温度1530~1565℃,铸坯厚度55~100mm,拉速3.5~6.5m/min;(4)均热出炉温度1160~1200℃;(5)轧制终轧温度860~920℃,卷取温度530~6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集装箱板生产方法,其特征是C0.04~0.06%、Mn0.40~0.50%、P0.07~0.08%、Cu0.25~0.30%、Cr0.30~0.50%、Ni0.10~0.20%、Ti0.02~0.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生产集装箱板的方法,其特征是铸坯厚度55~60mm,拉速4.5~5.0m/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生产集装箱板的方法,其特征是铸坯出炉温度1170~11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生产集装箱板的方法,其特征是终轧温度880~900℃,卷取温度550~60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充分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特点,通过采用55~100mm厚度铸坯提高压缩比,并加入≤0.05%的Ti以改善成品的冷加工性能和确保抗拉强度大于490MPa,通过调整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提高薄规格产品比例,使2.0mm以下产品比例达70%,最薄产品达1.4mm。文档编号C21D9/70GK1974034SQ20061012413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毛新平, 柴毅忠, 张若生, 徐志如, 李轲新, 钟志永, 王进步, 沈训良, 洪兵雄, 张武彬 申请人: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集装箱板生产方法,其特征是:(1)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具体包括冶炼、精炼、薄板坯连铸、均热、热连轧、层流冷却、卷取工序;(2)炼钢:炼钢炉冶炼的钢液,通过钢包精炼炉调整成份和温度,浇注前的温度>1570℃,成份 按重量百分数计分别为C:0.02~0.065%、Si:0.30~0.50%、Mn:0.25~0.60%、P:0.07~0.11%、S:≤0.01%、Cu:0.25~0.40%、Cr:0.30~0.60%、Ni:0.10~0.30%、Ti:≤0.05%;(3)连铸:中间包温度1530~1565℃,铸坯厚度55~100mm,拉速3.5~6.5m/min; (4)均热:出炉温度1160~1200℃;(5)轧制:终轧温度860~920℃,卷取温度530~650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新平柴毅忠张若生徐志如李轲新钟志永王进步沈训良洪兵雄张武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