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389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包括外壳、内活塞、外活塞、电机组件、齿轮螺母、齿轮、齿轮架、电机螺栓、密封胶、T型安装座、通盖外密封圈、通盖、通盖内密封圈和通盖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的活塞主要由内活塞、外活塞、齿轮传动链和电机组件组成,内活塞和外活塞的螺旋结构上设置有相同数量和位置的通槽,通过齿轮传动链和电机组件改变内活塞与外活塞的相对位置,控制流通槽的横截面积,从而控制阻尼系数大小,以实现阻尼系数的连续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可控性高,能够适用于各种减振隔振要求较高的设备及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阻尼器
,涉及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控制电机,实现阻尼系数连续调节的阻尼器。
技术介绍
可调阻尼的阻尼器因其性质可诸多具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应用,在经过CNKI、上海知识产权局数据库、美国专利库和欧洲专利库进行了系统检索后,共检索筛选出以上3篇文献和4个相关专利。李忠献等的《螺旋凹槽结构磁流变阻尼器性能分析与试验》、王文的《基于螺旋流动模式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和蒋建东等的《适用于车辆的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所有论文中分析的是螺旋状流通管道对磁流变液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内活塞和外活塞的螺旋结构上设置有相同数量和位置的通槽,通过齿轮传动链和电机组件改变内活塞与外活塞的相对位置,控制流通槽的横截面积,从而控制阻尼系数大小,以实现阻尼系数的连续控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螺旋结构构成的螺旋副的作用与文献中分析的螺旋状流通通道的作用、实际结构形式有本质区别。中国专利螺旋凹槽结构磁流变阻尼器(CN200610014403)实际公开的是与论文《螺旋凹槽结构磁流变阻尼器性能分析与试验》一致的阻尼器,经以上分析与本专利技术有本质区别。中国专利可调阻尼的单向阻尼器(CN201020685533),锥杆和圆柱孔配合,阀体为整体,阀体上有进出孔,锥杆活塞运动,控制流量。中国专利锥孔无级可调阀(CN201010583559)和一种简易可调减压阀(CN201010125624)基础结构形式也是锥杆和圆柱孔配合,通过轴向移动控制间隙,并设置多组锥杆和圆柱孔配合实现流量及流通方向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内活塞和外活塞的螺旋结构上设置有相同数量和位置的通槽,通过齿轮传动链和电机组件改变内活塞与外活塞的相对位置,控制流通槽的横截面积,从而控制阻尼系数大小,以实现阻尼系数的连续控制。以上3项专利虽然提供可调节的阻尼器,但是结构上与本专利技术中螺旋副等结构无关,因此本专利技术有本质区别。以上现有技术中,要么结构过于复杂,要么无法实现实时连续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利用电机,基于简单的结构实现阻尼系数的微调,并且能够实时连续调节。在隔振减振要求和自动化控制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结构简单,能够连续实时调节阻尼系数,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包括外壳100和位于外壳100中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由内活塞210和外活塞220组成,所述内活塞210为带有外螺旋结构211和内齿轮215的管状结构,外螺旋结构211轴向上有贯穿的通槽一212,所述外活塞220为带有内螺旋槽221的管状结构,内螺旋槽221轴向上有贯穿的通槽二222,所述内活塞210装配入外活塞220,电机231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234通过轴向限制的齿轮250将转动传递至所述内齿轮215,所述传动齿轮234、齿轮250和内齿轮215构成了齿轮传动链,将电机231的转动减速并传递到内活塞210,所述外螺旋结构211与内螺旋槽221构成螺旋副,通槽一212和通槽二222相对位置的变化引起阻尼系数的变化。所述内活塞210一端为大圆柱213,另一端为小圆柱214,大圆柱213的直径略大于小圆柱214,内齿轮215在小圆柱214所在端,所述外活塞220一端为大圆孔223,中间为小圆孔224,内螺旋槽221在大圆孔223和小圆孔224之间,大圆孔223的直径略大于小圆孔224,内活塞210与外活塞220装配后,大圆柱213的端面与大圆孔223的端面平齐,大圆柱213与大圆孔223构成转动副,小圆柱214与小圆孔224构成转动副,起到轴承作用。所述电机231两侧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232,传动齿轮234所在一侧的端面有用于齿轮架260安装的螺纹孔,所述内活塞210中用于安装电机231的方槽226以及用于穿出电机231的缆线233的孔227,缆线233穿出后,孔227底部灌注密封胶280,固化密封。所述电机231上装配有齿轮架260,电机输出轴穿过齿轮架260的中孔262,齿轮架260上设置有与电机231的输出轴平行的圆柱263,所述齿轮250装在圆柱263上,与传动齿轮234以及内齿轮215啮合。所述圆柱263的端部为螺栓264,齿轮螺母240拧紧于螺栓264对齿轮250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所述外壳10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通盖320,外活塞220穿过通盖320,所述通盖320与外壳100间设置通盖外密封圈310,与外活塞220间设置通盖内密封圈330,活塞组件在外壳100密闭的内腔102中移动。所述外活塞220的末端有用于安装T型安装座290的端部螺栓228,T型安装座290的圆柱291上有螺纹孔,与端部螺栓228配合实现紧固安装,阻尼器通过T型安装座290的安装孔292和外壳100封闭端的安装孔101安装于各种结构及设备上。所述电机231转动时,通过齿轮传动链的作用,内活塞210相对外活塞220转动,通槽一212与通槽二222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当通槽一212与通槽二222完全错开时,流通孔横截面积为零,阻尼系数很大;当通槽一212与通槽二222正对时,流通孔横截面积最大,此时阻尼系数最小;通槽一212与通槽二222的相对位置在完全错开和正对之间时,阻尼系数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通过电机231的转动控制通槽一212与通槽二222的相对位置,实现对阻尼系数的控制。本专利技术中,可以以栅、孔和槽的组合替代所述通槽一212和通槽二222,以轴承结构替代转动副,所述齿轮传动链中,以行星轮系或差动轮系替代固定轮系,或者采用大扭矩的液压马达或步进电机等替代电机及齿轮传动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电机通过齿轮传动链将转动传递到内活塞,使内活塞相对外活塞转动,从而内活塞的通槽与外活塞的通槽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当内活塞的通槽与外活塞的通槽完全错开时,流通孔横截面积为零,阻尼系数很大;当内活塞的通槽与外活塞的通槽正对时,流通孔横截面积最大,此时阻尼系数最小;内活塞的通槽与外活塞的通槽的相对位置在完全错开和正对之间时,可调节阻尼系数大小。因此通过电机的转动控制内活塞的通槽与外活塞的通槽的相对位置,可实现对本专利技术阻尼器的阻尼系数的控制。本专利技术通过齿轮传动、螺旋机构、以及在螺旋机构上设置通槽,在电机的驱动下实现阻尼系数的控制。其结构可靠,控制简单,可实现阻尼系数的实时精确控制,满足日益提高的隔振减振需求,电机的使用为自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续可调式阻尼器装配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活塞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齿轮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包括外壳100、内活塞210、外活塞220、电机组件230、齿轮螺母240、齿轮250、齿轮架260、电机螺栓270、密封胶280、T型安装座290、通盖外密封圈310、通盖320、通盖内密封圈330和通盖螺栓340等。参照图2和图3,内活塞210为管状结构,其上设置有外螺旋结构211、通槽一212、大圆柱213、小圆柱214、内齿轮2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包括外壳(100)和位于外壳(100)中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由内活塞(210)和外活塞(220)组成,所述内活塞(210)为带有外螺旋结构(211)和内齿轮(215)的管状结构,外螺旋结构(211)轴向上有贯穿的通槽一(212),所述外活塞(220)为带有内螺旋槽(221)的管状结构,内螺旋槽(221)轴向上有贯穿的通槽二(222),所述内活塞(210)装配入外活塞(220),电机(231)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234)通过轴向限制的齿轮(250)将转动传递至所述内齿轮(215),所述传动齿轮(234)、齿轮(250)和内齿轮(215)构成了齿轮传动链,将电机(231)的转动减速并传递到内活塞(210),所述外螺旋结构(211)与内螺旋槽(221)构成螺旋副,通槽一(212)和通槽二(222)相对位置的变化引起阻尼系数的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包括外壳(100)和位于外壳(100)中的活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由内活塞(210)和外活塞(220)组成,所述内活塞(210)为带有外螺旋结构(211)和内齿轮(215)的管状结构,外螺旋结构(211)轴向上有贯穿的通槽一(212),所述外活塞(220)为带有内螺旋槽(221)的管状结构,内螺旋槽(221)轴向上有贯穿的通槽二(222),所述内活塞(210)装配入外活塞(220),电机(231)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234)通过轴向限制的齿轮(250)将转动传递至所述内齿轮(215),所述传动齿轮(234)、齿轮(250)和内齿轮(215)构成了齿轮传动链,将电机(231)的转动减速并传递到内活塞(210),所述外螺旋结构(211)与内螺旋槽(221)构成螺旋副,通槽一(212)和通槽二(222)相对位置的变化引起阻尼系数的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活塞(210)一端为大圆柱(213),另一端为小圆柱(214),大圆柱(213)的直径略大于小圆柱(214),内齿轮(215)在小圆柱(214)所在端,所述外活塞(220)一端为大圆孔(223),中间为小圆孔(224),内螺旋槽(221)在大圆孔(223)和小圆孔(224)之间,大圆孔(223)的直径略大于小圆孔(224),内活塞(210)与外活塞(220)装配后,大圆柱(213)的端面与大圆孔(223)的端面平齐,大圆柱(213)与大圆孔(223)构成转动副,小圆柱(214)与小圆孔(224)构成转动副,起到轴承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31)两侧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232),传动齿轮(234)所在一侧的端面有用于齿轮架(260)安装的螺纹孔,所述内活塞(210)中用于安装电机(231)的方槽(226)以及用于穿出电机(231)的缆线(233)的孔(227),缆线(233)穿出后,孔(227)底部灌注密封胶(280),固化密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可调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31)上装配有齿轮架(260),电机输出轴穿过齿轮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山崔晓辉喻海良周元生邵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