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7316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包括骨架和浇筑在骨架上的混凝土,所述骨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主龙骨和若干水平设置的次龙骨,所述主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主钢骨和用于连接两根主钢骨的连接片,所述次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次钢骨,所述次钢骨固定在主钢骨上。骨架形成一个对称的整体,且主钢骨和次钢骨的体积较小,混凝土包裹骨架,当温度变化时,温度变化对骨架造成的影响小,使得整体不易因温度变化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
技术介绍
墙根据受力特点可以分为承重墙和剪力墙,前者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后者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是一种能够承受由风力或者地震引起的水平载荷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目前,公告号为CN20197226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双层钢板组合剪力墙,它包括两个钢管、两片钢板、分布钢筋、连接键、栓钉以及混凝土;所述的两个钢管的相对侧、竖向间隔布置有连接键,所述的分布钢筋中横向分布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个钢管上位置对应的连接键相连;所述的两片钢板相对面上均焊有栓钉;所述的两片钢板两侧端,与钢管相连;在两个钢管内和由两片钢板与两个钢管围成的平面封闭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上述钢管混凝土柱-双层钢板组合剪力墙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钢材,钢板的分布面积大,在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变形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其优点是温度变化时不易变形。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包括骨架和浇筑在骨架上的混凝土,所述骨架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主龙骨和若干水平设置的次龙骨,所述主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主钢骨和用于连接两根主钢骨的连接片,所述次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次钢骨,所述次钢骨固定在主钢骨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骨架构成该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在骨架周围并与骨架咬合形成墙体,主龙骨和次龙骨垂直设置,主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主钢骨,次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次钢骨,两根主钢骨之间通过连接片连接,次钢骨与主钢骨连接,因此骨架形成一个对称的整体,且主钢骨和次钢骨的体积较小,混凝土包裹骨架,当温度变化时,温度变化对骨架造成的影响小,使得整体不易因温度变化而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钢骨的两侧设有加强板,所述连接片与加强板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与主钢骨垂直,加强板提高主钢骨的强度,使得主钢骨不易变形,使得主钢骨能够在更大的的温差下使用,连接片和加强板连接,连接片和加强板平行,方便连接片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板远离主钢骨的一端设有端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端板与加强板垂直,端板进一步提高了钢骨的强度,同时,端板使得加强板不易挠曲变形,方便加强板与连接片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次钢骨远离主钢骨的一侧设有加强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与次钢骨垂直,加强肋提高了次钢骨的强度,次钢骨不易弯曲变形,使得次钢骨能够适应较大的温差变化,加强肋设置在次钢骨远离主钢骨的一侧,因此加强肋不影响主钢骨和次钢骨之间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钢骨与次龙骨之间、加强板与连接片之间均通过铆钉铆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主钢骨与次龙骨之间、侧板与连接片之间均通过铆钉铆接,铆接方式连接可靠,且操作方便简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钢骨、加强板和次钢骨上设有若干凸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棱增加钢骨、加强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主钢骨、次钢骨和混凝土之间的咬合能力,在温度变化时,主钢骨和次钢骨依然能够很好的咬合混凝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钢骨和次钢骨上均设有若干减重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减重孔减小主钢骨和次钢骨的质量,减少钢材用量,另一方面,减重孔起到缓冲主钢骨或者次钢骨变形的作用,另外,浇筑混凝土时,流体状的混凝土能够穿过减重孔,方便混凝土快速浇筑到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重孔为圆形或者腰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或者腰形的减重孔对主钢骨和次钢骨上造成的应力集中现象较小,主钢骨和次钢骨不易因设置了减重孔二产生变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若干主龙骨和若干次龙骨垂直设置形成骨架,主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主钢骨,次龙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次龙骨,骨架形成一个对称的整体,且主钢骨和次钢骨的体积较小,混凝土包裹骨架,当温度变化时,温度变化对骨架造成的影响小,使得整体不易因温度变化而变形;2、通过在主钢骨和次钢骨设置减重孔,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能够过穿过减重孔,混凝土能够快速均匀的分布在骨架周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主龙骨和次龙骨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骨架;2、主龙骨;3、次龙骨;4、主钢骨;5、次钢骨;6、加强板;7、端板;8、加强肋;9、连接片;10、铆钉;11、凸棱;12、减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考图1,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包括骨架1,骨架1构成该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的主体结构,在骨架1上浇筑有混凝土。该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在受力时,骨架1支撑墙体使得墙体不易发生剪切变形。参考图1和图2,骨架1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主龙骨2和水平设置的次龙骨3,主龙骨2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主钢骨4,次龙骨3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次钢骨5,两根主钢骨4通过若干个连接片9连接,次钢骨5设置在两根主钢骨4的外侧,次钢骨5通过铆钉10铆接在主钢骨4上。两根主钢骨4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加强板6,加强板6设置在主钢骨4的两侧,加强板6去主钢骨4垂直,加强板6提高主钢骨4的强度,使得主钢骨4不易变形,使得主钢骨4能够在更大的的温差下使用。连接片9和加强板6通过铆钉10连接,连接片9和加强板6平行,方便连接片9的连接。参考图3和图4,加强板6远离主钢骨4的一端设有端板7,端板7与加强板6垂直且向主钢骨4的中心线方向延伸,端板7进一步提高了主钢骨4的强度,同时,端板7使得加强板6不易挠曲变形,方便加强板6与连接片9的连接。参考图2,次钢骨5远离主钢骨4的一侧设有加强肋8,加强肋8与次钢骨5垂直,加强肋8提高了次钢骨5的强度,次钢骨5不易弯曲变形,使得次钢骨5能够适应较大的温差变化,加强肋8设置在次钢骨5远离主钢骨4的一侧,因此加强肋8不影响主钢骨4和次钢骨5之间的连接。参考图4,主钢骨4、加强板6以及次钢骨5上均设有凸棱11,凸棱11增加钢骨、加强板6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主钢骨4、次钢骨5和混凝土之间的咬合能力,在温度变化时,主钢骨4和次钢骨5依然能够很好的咬合混凝土。参考图2,主钢骨4和次钢骨5上设有若干减重孔12,一方面,减重孔12减小主钢骨4和次钢骨5的质量,减少钢材用量,另一方面,减重孔12起到缓冲主钢骨4或者次钢骨5变形的作用,另外,浇筑混凝土时,流体状的混凝土能够穿过减重孔12,方便混凝土快速浇筑到位。减重孔12设置为圆形或者腰形,减重孔12的边缘过渡平滑,减小减重孔12周围的应力集中,使得主钢骨4和次钢骨5不易因设置了减重孔12而产生变形。施工步骤:该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施工时,首先布置好骨架1,再在骨架1上浇筑上混凝土。布置骨架1时,先布置主龙骨2,将两根主钢骨4相对设置并通过连接片9连接,随后在主钢骨4外侧布置次钢骨5,将次钢骨5通过铆钉10固定在主钢骨4上。骨架1布置完成后,检查骨架1是否合格,骨架1合格后在骨架1周围放置模板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土后撤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和浇筑在骨架(1)上的混凝土,所述骨架(1)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主龙骨(2)和若干水平设置的次龙骨(3),所述主龙骨(2)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主钢骨(4)和用于连接两根主钢骨(4)的连接片(9),所述次龙骨(3)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次钢骨(5),所述次钢骨(5)固定在主钢骨(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和浇筑在骨架(1)上的混凝土,所述骨架(1)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主龙骨(2)和若干水平设置的次龙骨(3),所述主龙骨(2)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主钢骨(4)和用于连接两根主钢骨(4)的连接片(9),所述次龙骨(3)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次钢骨(5),所述次钢骨(5)固定在主钢骨(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骨(4)的两侧设有加强板(6),所述连接片(9)与加强板(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型钢结构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6)远离主钢骨(4)的一端设有端板(7)。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宗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