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664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5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从板,其中,相邻从板串行连接,处于末端的从板与主控器串行连接,从板上包括采集单元,每个从板上相邻的采集单元之间串行连接。该电池管理系统中每个从板上的采集单元不需要与控制单元连接,与相关技术中每个从板中需要控制单元相比,减小了控制单元以及与其匹配的软件硬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in which the system comprises a main controller and a slave board, in which the adjacent from the board is serial connected, the slave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ler at the end, and the acquisition unit is included on the board, and each is serial connected from the adjacent acquisition units on the board. In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acquisition unit on each board does not need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uni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unit in each of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the control unit and its matching software are reduced, thus the cost of the system is reduced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动汽车因具有环保、节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动汽车具有环保优势主要是因为电动汽车由车载动力电池来提供动力。而电池管理系统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重要纽带,负责管理电池,其主要部件中的从板负责采集电池单体电压信息。相关技术中,每个从板中都具有一个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负责收集处理采集单元的信息,各个从板的控制单元将各从板的信息上报至主控制器。但是,当某一个从板出现故障时,其上的数据不能进行上报,并且,每个从板都包括一个控制单元以及与其匹配的一系列软硬件,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器件增多降低了从板的可靠性。可见,相关技术中,电池管理系统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中每个从板不需要控制单元,因而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从板,其中,所述相邻从板串行连接,处于末端的所述从板与所述主控器串行连接,所述从板上包括采集单元,每个从板上相邻的采集单元之间串行连接。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任意一个从板上的第一个采集单元开始将采集的数据串行传输给下一个采集单元,直到所述从板上的最后一个采集单元将每个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数据继续向下串行传输。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串行连接为双线连接,其中一条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或指令,另外一条线用于传输时钟信号。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从第一个从板开始,所述从板上的数据通过串行连接传输到下一个所述从板,直到处于末端的所述从板将所有的数据串行传输到所述主控制器。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一个从板与所述主控制器串行连接。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当第i个从板与第j个从板出现故障时,第i个从板向第i-1个从板串行传输采集的数据,直到通过第一个从板将所有的数据串行传输给所述主控制器;第j个从板向第j+1个从板串行传输采集的数据,直到通过末端的所述从板将所有的数据串行传输给所述主控制器。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末端从板与所述主控制器采用第一串行通信方式,与所述相邻从板之间以及所述从板上相邻采集单元之间采用第二串行通信方式。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和从板,其中,相邻从板串行连接,处于末端的从板与主控器串行连接,从板上包括采集单元,每个从板上相邻的采集单元之间串行连接。本实施例中,每个从板上的采集单元不需要与控制单元连接,与相关技术中每个从板中需要控制单元相比,减小了控制单元以及与其匹配的软件硬件,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现有电池管理系统中,每个从板均具有一个控制单元,如图1所示。从板上的每个采集单元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将数据传递给主控制器。由于每个从板均具有一个控制单元,且还有与控制单元匹配的软硬件,因此不仅增加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成本,而且由于器件较多也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的从板中没有控制单元,因而降低了系统成本,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池管理系统包括:主控制器110和从板120。其中,相邻从板之间通过串行连接,处于末端的从板120与主控制器110串行连接,从板120上包括采集单元,且每个从板上相邻的采集单元之间串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出了每个从板包括两个采集单元,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设置采集单元的个数。其中,串行连接为双线连接,其中一条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或指令,另外一条线用于传输时钟信号。基于上述实施例,任意一个从板120上的第一个采集单元开始将采集的数据串行传输给下一个采集单元,直到从板120上的最后一个采集单元将每个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数据继续向下串行传输。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从第一个从板120开始,从板120上的数据通过串行连接传输到下一个从板120,直到处于末端的从板120将所有的数据串行传输到主控制器110。作为一种示例,图3提供了另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第一个从板120与主控制器110串行连接。进一步地,当第i个从板120与第j个从板120出现故障时,第i个从板120向第i-1个从板120串行传输采集的数据,直到通过第一个从板120将所有的数据串行传输给主控制器110;第j个从板120向第j+1个从板120串行传输采集的数据,直到通过末端的从板120将所有的数据串行传输给主控制器110。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个从板与主控制器串行连接,可以避免当第i个从板发生故障时,第1个到第i个从板上的数据不能传输到主控制器的情况发生。而由图1可以看出,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中,每个从板均于主控制器相连,当电池管理系统中一个从板发生故障,从板上的数据不能传输至主控制器。可见,本实施例提出的电池管理系统,与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相比,提高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以图4所示的电池管理系统为例,第一个从板上的采集单元11将采集的数据串行传输给采集单元12,采集单元12把第一个从板上的数据串行传输给第二个从板上的采集单元14,采集单元14将本身采集的数据和第一个从板上的数据串行传输给采集单元13,采集单元13将第一个从板上的数据和第二个从板上的数据串行传输给末端从板上的采集单元15,采集单元15将本身采集的数据、第一个从板上的数据和第二个从板上的数据串行传输给采集单元16,采集单元16将第一个从板、第二个从板和末端从板上的数据串行传输给主控制器110。本实施例中,基于每个从板上的相邻采集单元之间,相邻从板之间,以及末端从板与主控制器之间串行连接的结构,可以将从板上的数据传输给主控制器。并且,与图1所示的电池管理系统相比,从板上不需要设置控制单元,从而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图4中所示的电池管理系统,当第二个从板发生故障时,第二个从板上的数据可以串行传输给第一个从板,或者第三个从板。第一个从板上的数据可以直接串行传输给主控制器110,末端从板将数据串行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和从板,其中,所述相邻从板串行连接,处于末端的所述从板与所述主控器串行连接,所述从板上包括采集单元,每个从板上相邻的采集单元之间串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和从板,其中,所述相邻从板串行连接,处于末端的所述从板与所述主控器串行连接,所述从板上包括采集单元,每个从板上相邻的采集单元之间串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从板上的第一个采集单元开始将采集的数据串行传输给下一个采集单元,直到所述从板上的最后一个采集单元将每个采集单元所采集的数据继续向下串行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连接为双线连接,其中一条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或指令,另外一条线用于传输时钟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第一个从板开始,所述从板上的数据通过串行连接传输到下一个所述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龙代康伟张骞慧闫立国单继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