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低人造富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511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降低人造富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方法,在于将含MgCl↓[2]浓度为1.5~5.0%的稀释溶液喷洒在人造富矿的表面,可使矿石表面形成深褐色、发亮、光滑的薄膜层,从而有效控制人造富矿在高炉内被CO的侵蚀,使人造富矿低温还原粉化率降低到25%以下,且在相同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情况下,又可使喷洒的MgCl↓[2]用量与CaCl↓[2]相比少用三分之一以上;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低温还原粉化率还会进一步降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烧结矿的烧结工艺,尤其属于降低人造富矿烧结中的粉化率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之前,在烧结矿尤其是人造富矿的烧结工艺中,为了降低在低温条件下矿石的粉化率,大多在矿石表面喷洒浓度为3%左右的CaCL2溶液。此方法与没喷任何物质时相比虽然使得人造富矿的DRI有较大降低,但其存在的不足一是CaCL2用量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二是喷洒CaCL2后的人造富矿存放时间较长时,由于CaCL2的渗透性差,会进一步使人造富矿粉化;三是喷洒CaCL2溶液后的人造富矿表面不光滑,块与块之间由于摩檫作用也导致粉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低、放置时间长且粉化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喷洒物用量少、不会因摩檫产生粉化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含MgCl2浓度为1.5~5.0%的稀释溶液喷洒在人造富矿的表面,使MgCl2溶液在人造富矿表面形成一层深褐色、发亮、光滑的薄膜,从而有效控制了烧结矿在高炉内被CO的侵蚀。通过试验表明,在人造富矿的表面喷洒MgCl2浓度为1.5~5.0%的稀释溶液,可使矿石表面形成深褐色、发亮、光滑的薄膜层,从而有效控制烧结矿在高炉内被CO的侵蚀,既可使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降低到25%以下,且在相同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情况下,又可使喷洒的MgCl2用量与CaCL2相比少用三分之一以上;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低温还原粉化率还会进一步降低,且由于矿石表面光滑不会因摩檫产生粉化。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述如下将含MgCl2浓度为3%的稀释溶液喷洒在人造富矿的表面,使MgCl2溶液在人造富矿表面形成一层深褐色、发亮、光滑的薄膜,再将喷洒后的人造富矿置人还原炉中,在500℃条件下通人还原气体即CO30%、N270%,1小时候后做冷转鼓及粒度测定,其低温还原粉化率为22.8%,从其结果来看,喷洒MgCl2溶液后能有效控制烧结矿在高炉内被CO的侵蚀。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将含MgCl2浓度为1.5~5.0%的稀释溶液喷洒在人造富矿的表面。全文摘要,在于将含MgCl文档编号C22B1/14GK1226603SQ9911633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9日专利技术者翁得明, 贺先新, 熊新海, 傅连春, 舒方华, 尹桂先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降低人造富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MgCl↓[2]浓度为1.5~5.0%的稀释溶液喷洒在人造富矿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得明贺先新熊新海胡平傅连春舒方华尹桂先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