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480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4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声屏障,包括预制刚框架和锯齿形隔声板,在隔声板上设置有吸声材料;所述预制刚框架为内部填充有吸声材料的折线形结构,折线形结构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水平段安装在支撑梁上并与轨道梁通过连接件连接,倾斜段相对于轨道梁向外延伸;所述锯齿形隔声板设置在倾斜段对着轨道梁的一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跨座式单轨轨道列车产生噪声的特点,隔声板单元与吸声材料交叉使用,在噪声最大处使可以反射噪声的隔声板板将噪声削弱并反射到吸声材料上;锯齿形隔声板和吸声材料形成的构造可以有效降低所产生的噪声,防止噪声折射产生的二次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近高层建筑物,起到良好降噪效果。

A sound barri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und barrier, including a precast rigid frame and a sawtooth sound insulation board. A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is arranged on the sound insulation board. The precast rigid frame is a folding line filled with a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inside. The folded line consists of a horizontal section and an inclined section. The horizontal section is mounted on a supporting beam and connected to a track beam. The inclined section extends outwardly relative to the track beam, and the sawtooth sound insulation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face of the track beam on the inclined 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ise generated by the cross seat monorail train, the sound insulation plate unit is intersecting with the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and the sound insulation board plate which can reflect the noise is weakened and reflected on the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at the maximum noise. The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sawtooth sound insulation board and the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ise produced. Sound, to prevent the two effects of the noise refra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straddle type monorail track transportation and near high-rise buildings, and has good noise reduc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屏障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环境、城市规划领域,具体是一种声屏障。
技术介绍
目前,轻轨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类型,可以有效减轻地面交通负担,既可以用于城市交通流量大的中心区,又可以作为连接城郊的一种快捷的交通方式,所以许多城市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选择了轻轨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交通系统的不断建设,使轻轨沿线的居住区受到噪声影响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规划化过程中无法避免轻轨与居住建筑离过近的现象,使沿线高层建筑的噪声值严重超标。现有的轻轨有地面、地下和高架三种种形式,为了减轻轻轨或高速路对临近建筑的影响,常采用的方法是在道路两侧或者建筑周边建设声屏障。但是,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城市道路或者地面形式轻轨,对高架轻轨周边临近建筑的噪声影响并不能起到减弱的作用,并且影响底层建筑物的视线,也影响美观。因此需要一种适应高架轻轨结构特点、施工方便、质量轻并能够有效降低对周边建筑物噪声影响的声屏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声屏障,降噪效果良好,适用于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近高层建筑物。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刚框架和锯齿形隔声板,在隔声板上设置有吸声材料;所述预制刚框架为内部填充有吸声材料的折线形结构,折线形结构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水平段安装在支撑梁上并与轨道梁通过连接件连接,倾斜段相对于轨道梁向外延伸;所述锯齿形隔声板设置在倾斜段对着轨道梁的一面上。作为优选,所述锯齿形隔声板包括隔声板单元,隔声板单元为棱柱,棱柱的底面形状为长方形和直角梯形的组合面,棱柱与预制刚框架倾斜段连接的面为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是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平行,第三侧面相对于第二侧面倾斜并高出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公共边为第一侧棱,第三侧面与第五侧面的公共边为第二侧棱,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的公共边为第三侧棱;当若干隔声板单元连接在一起,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彼此交替构成锯齿形;第四侧面和第五侧面均与第一侧面垂直,当两隔声板单元连接时,一个隔声板单元的第四侧面与另一隔声板单元的第五侧面连接。当两隔声板单元连接时,一个隔声板单元的第一侧棱与另一隔声板单元的第二侧棱和第三侧棱构成三棱柱,所述三棱柱为由吸声材料构成的三棱柱。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H型构件,H型构件上开孔通过螺栓与轨道梁链接。作为优选,所述轨道梁为中空的并且截面为工字型的混凝土结构,工字型截面断面尺寸,中空部分的高度为1.5m、宽度为0.85m。所述倾斜段相对于水平段的倾斜角度为120°至135°。所述倾斜段相对于水平段的竖直高度为2m,高于轨道梁顶部0.5m。所述预制刚框架中镶嵌镀锌钢板,镀锌钢板与预制钢框架焊接连接,预留缝隙1-2mm。所述隔声板上的吸声材料包括吸声材料单元,所述吸声材料单元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棱柱,直角所对应的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与隔声板单元的第三侧面形成夹角,该夹角为16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根据跨座式单轨轨道列车产生噪声的特点,隔声板单元与吸声材料交叉使用,在噪声最大处使可以反射噪声的隔声板板将噪声削弱并反射到吸声材料上。本专利技术使吸声材料粘贴在隔声板上,隔声材料单元与吸声材料单元形成160°角的锯齿形状,两种吸声材料单元间隔距离为15cm,隔声板底部用密封胶垫填塞,锯齿形隔声板和吸声材料形成的构造可以有效降低所产生的噪声,防止噪声折射产生的二次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折线型声屏障结构示意图;图2为H型构件与轨道梁连接方式示意图;图3为预制折线型刚框架示意图;图4为隔声板和吸声材料的示意图;图5为镀锌钢板与预制折线刚框架焊接方式示意图;图6为隔声板和吸声材料的正视图;图7为160°角的锯齿形状放大图;图8为隔声材料单元与吸声材料单元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隔声材料单元与吸声材料单元采用粘贴材料进行粘接示意图;图中,1为吸声材料单元,2为隔声板单元,3为密封胶垫,4为粘贴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声屏障,包括预制刚框架和锯齿形隔声板,在隔声板上设置有吸声材料;预制刚框架为内部填充有吸声材料的折线形结构,折线形结构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水平段安装在支撑梁上并与轨道梁通过连接件连接,倾斜段相对于轨道梁向外延伸;锯齿形隔声板设置在倾斜段对着轨道梁的一面上。因为跨座式单轨在轨面以下辐射噪声水平大于轨面以上,经大量实验并反复研究和对比,验证得出最大值出现在轨面以下1.5m处,单轨交通的轨道为带型梁体,声屏障结构通过H型构件连接,在噪声源底部有效吸声,增强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并且不影响两侧视线的通透性及景观要求,钢框架结构整体位于驾驶员视线下方,不影响驾驶。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声屏障通过H型构件连接在轨道梁一侧。H型构件设置于单轨轨道梁与支撑梁之间,单轨交通的混凝土轨道梁的工字型中空截面高度为1.5m,宽度0.85m,H型构件通过螺栓与轨道梁连接。折线型声屏障结构可以较好适应跨座式单轨梁结构以及噪声特点,折线型声屏障与水平段夹角在120°至135°之间。H型构件上开孔通过螺栓与轨道梁连接。预制钢框架包括靠近轨道梁一侧的折线形构造,通过置于构造内的吸声材料达到吸声降噪的目的。折线型预制整体框架为折线型钢板框架结构,底部折线角度在120°至135°之间,框架中镶嵌镀锌钢板,防止列车通过时产生的动力使结构不稳,同时增加降噪强度。钢框架单元规格为500×490×40(高×宽×厚,单位mm)。预制刚框架与镀锌钢板构造可以降低来自下段列车行进中产生的辐射噪声与反射噪声。镀锌钢板与预制钢框架焊接,预留缝隙1-2mm左右。隔声吸声构造板由锯齿形隔声板与三角形吸声材料构成。隔声版侧面做凹槽,与预制刚框架侧边口焊接。底部为隔声板可以有效阻挡并反射噪声最大处噪声。隔声板为镀锌钢板,隔声板为反射噪声面,吸声材料为吸收噪声面。如图8所示,隔声板呈锯齿形,隔声板单元的长边厚度为8cm,吸声材料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顶部宽度为2-3cm,高度为3cm。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声屏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刚框架和锯齿形隔声板,在隔声板上设置有吸声材料;所述预制刚框架为内部填充有吸声材料的折线形结构,折线形结构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水平段安装在支撑梁上并与轨道梁通过连接件连接,倾斜段相对于轨道梁向外延伸;所述锯齿形隔声板设置在倾斜段对着轨道梁的一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刚框架和锯齿形隔声板,在隔声板上设置有吸声材料;所述预制刚框架为内部填充有吸声材料的折线形结构,折线形结构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水平段安装在支撑梁上并与轨道梁通过连接件连接,倾斜段相对于轨道梁向外延伸;所述锯齿形隔声板设置在倾斜段对着轨道梁的一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形隔声板包括隔声板单元,隔声板单元为棱柱,棱柱的底面形状为长方形和直角梯形的组合面,棱柱与预制刚框架倾斜段连接的面为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是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平行,第三侧面相对于第二侧面倾斜并高出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公共边为第一侧棱,第三侧面与第五侧面的公共边为第二侧棱,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的公共边为第三侧棱;当若干隔声板单元连接在一起,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彼此交替构成锯齿形;第四侧面和第五侧面均与第一侧面垂直,当两隔声板单元连接时,一个隔声板单元的第四侧面与另一隔声板单元的第五侧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屏障,其特征在于:当两隔声板单元连接时,一个隔声板单元的第一侧棱与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袁培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