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687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8:49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平行叠置的第一层顶针底板、第二层顶针底板和后模板,沿开、合模方向,在注塑模具一侧配置长条形扣机,所述扣机包括扣机座和扣机拉杆;所述扣机座的位置固定不变,扣机座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扣机拉杆固定在后模板上,能够同步跟随后模板沿开、合模方向同步平移;扣机拉杆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扣头和第二扣头,在第一层顶针底板、第二层顶针底板上分别通过弹性伸缩件朝向扣机安装第一扣机拨块和第二扣机拨块;本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前模双层顶针板的顶出控制,节省模具空间,便于布置,并且模具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Two ejection structure of an injection mold

A two ejection structure of the front die of an injection mold. The injection mold includes the first layer of the top needle plate, the second layer thimble plate and the rear templat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mold, a long strip buckle machin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injection mold. The buckle machine includes the buckle frame and the pull rod; the position of the buckle seat is fixed and fixed. The button frame is mounted on the rear template and synchronously translates alo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irection of the subsequent template, and the pull rod of the button machine is directed to the injection mold to highlight the first buckle and second buckles on the first layer of the top needle and the second thimble plate. Don't install the block of the first buckle and the second buckle by the elastic telescopic piece. This device can solve the top out control of the top and double top needle plate, save the mold space, be easy to arrange, and control the cost of the die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与开模同步、前模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前模需要二次顶出的产品,目前行业内通常需要做两套不同的扣机,通过两套扣机分别控制两层顶针板的运动;这种前模两次顶出结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两套扣机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对于中小型的模具,有时候会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两套扣机,需要加宽前模顶针板的宽度来完成需求;二是两套扣机也加大了模具的成本。因此目前行业内需要一种占用空间小、便于布置,同时结构简单,生产使用成本较低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利用开模力通过一套扣机带动二次顶出结构,实现两层顶针板的前后运动,达到产品前模二次顶出的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平行叠置的第一层顶针底板、第二层顶针底板和后模板,其特征在于:沿开、合模方向,在注塑模具一侧配置长条形扣机,所述扣机包括扣机座和扣机拉杆;所述扣机座的位置固定不变,扣机座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扣机拉杆固定在后模板上,能够同步跟随后模板沿开、合模方向同步平移;扣机拉杆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扣头和第二扣头,第一扣头和第二扣头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并且,第一扣头和第二扣头的突起高度不高于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的齿顶高度,高于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的齿底高度;在第一层顶针底板、第二层顶针底板上分别通过弹性伸缩件朝向扣机安装分别与第一扣头、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扣头、第二齿形凸起相配合的第一扣机拨块和第二扣机拨块;开模时,第一扣机拨块、第二扣机拨块与第一扣头、第二扣头保持扣合状态,第一层顶针底板或第二层顶针底板随后模板同步平移;移动过程中,当第一扣机拨块或第二扣机拨块移动至与第一齿形凸起或第二齿形凸起相接触,弹性伸缩件被压缩,第一扣机拨块或第二扣机拨块分别回缩、先后脱离与第一扣头或第二扣头扣合时,第一层顶针底板或第二层顶针底板前、后分别停止移动,完成前模二次顶出,合模时,扣机拉杆复位后,再由复位杆促使顶针板复位。每层顶针板分别由顶针底板和顶针面板层叠固定为一体而成,本结构基于机械原理,开模力开始带动前模两层顶针板一起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其中一层顶针板停止运动,另一层顶针板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运动,完成前模二次顶出,两层顶针板停止运动的前后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的位置,从而控制两层顶针板的运动行程。进一步的,所述扣机座横截面呈开口朝向注塑模具的“U”字形,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分设于扣机座的两个开口端端部;或者,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同设于扣机座的其中一个开口端端部;或者,扣机座的两个开口端端部的对应位置上都设有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所述扣机拉杆配置于扣机座开口内侧,其两端伸出扣机座外;所述第一扣机拨块、第二扣机拨块垂直于扣机长度方向配置,覆盖于扣机座的“U”字形开口上。扣机的布置结构紧凑,更加节省模具空间,并且扣头、齿形凸起和扣机拨块的配合面充分,受力可靠。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伸缩件为弹簧柱、螺旋弹簧、簧片或者其它具有类似弹性收缩功能的连接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头和第二扣头与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的齿顶平齐,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齿形凸起的齿高进行二次顶出的限位。进一步的,沿后模开、合模方向,所述第一齿形凸起和第二齿形凸起均呈梯形;第一扣机拨块和第二扣机拨块朝向注塑模具的一侧带有相匹配的斜面。斜面配合的受力充分,并且扣机拨块与齿形凸起在接触过程中的配合稳定,利于扣机拨块沿齿形凸起表面平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机拨块顶出行程AB的长度小于第二扣机拨块顶出行程CD的长度;开模时,第一扣机拨块、第二扣机拨块与第一扣头、第二扣头保持扣合状态,第一层顶针底板和第二层顶针底板随后模板同步平移;开模过程中,第一扣机拨块先与第一齿形凸起接触,其弹性伸缩件被压缩,第一扣机拨块回缩、脱离与第一扣头扣合,第一层顶针底板先停止移动;第二层顶针底板继续随后模板同步平移,直至第二扣机拨块移动至与第二齿形凸起相接触,其弹性伸缩件被压缩,第二扣机拨块回缩、脱离与第二扣头扣合,第二层顶针底板停止移动,完成前模二次顶出运动。此种行程设计适用于第一层顶针板行程短,第二层顶针板行程长的二次顶出产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机拨块顶出行程AB的长度大于第二扣机拨块顶出行程CD的长度;开模时,第一扣机拨块、第二扣机拨块与第一扣头、第二扣头保持扣合状态,第一层顶针底板和第二层顶针底板随后模板同步平移;开模过程中,第二扣机拨块先与第二齿形凸起相接触,其弹性伸缩件被压缩,第二扣机拨块回缩、脱离与第二扣头扣合,第二层顶针底板先停止移动;第一层顶针底板继续随后模板同步平移,直至第一扣机拨块与第一齿形凸起相接触,其弹性伸缩件被压缩,第一扣机拨块回缩、脱离与第一扣头扣合,第一层顶针底板停止移动,完成前模二次顶出运动。此种行程设计适用于第一层顶针板行程短,第二层顶针板行程长的二次顶出产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前模双层顶针板的顶出控制,节省模具空间,便于布置,并且模具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一种优选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E-E向剖视图图3为图2虚线圈内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扣机与扣机拨块的配合位置立体示意图图1~4中:1为第二扣机拨块,2为扣机座,201为第一齿形凸起,202为第二齿形凸起,3为第一扣机拨块,4为扣机拉杆,401为第一扣头,402为第二扣头,5为弹性伸缩件,6为前模面板,7为第一层顶针底板,8为第一层顶针面板,9为第二层顶针底板,10为第二层顶针面板,11为前模板,12为后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注塑模具包括上下平行叠置的前模面板6,第一层顶针底板7,第一层顶针面板8,第二层顶针底板9,第二层顶针面板10,前模板11和后模板12。其中,第一层顶针底板7和第一层顶针面板8固定为一体形成第一层顶针板,第二层顶针底板9和第二层顶针面板10固定为一体形成第二层顶针板。沿开、合模方向,在注塑模具一侧沿开、合模方向配置长条形扣机,所述扣机包括扣机座2和扣机拉杆4。扣机座2的位置固定不变,如图4所示,扣机座2横截面呈开口朝向注塑模具的“U”字形,本实施例中,扣机座2的两个开口端端部的对应位置上都设有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沿后模开、合模方向,所述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均呈梯形;配置于扣机座2开口内侧的扣机拉杆4两端伸出扣机座2外;扣机拉杆4固定在后模板12上,能够同步跟随后模板12沿开、合模方向同步平移;扣机拉杆4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并且,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与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的齿顶平齐。在第一层顶针底板7、第二层顶针底板9上分别通过弹性伸缩件朝向扣机安装分别与第一扣头401、第一齿形凸起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平行叠置的第一层顶针底板(7)、第二层顶针底板(9)和后模板(12),其特征在于:沿开、合模方向,在注塑模具一侧配置长条形扣机,所述扣机包括扣机座(2)和扣机拉杆(4);所述扣机座(2)的位置固定不变,扣机座(2)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扣机拉杆(4)固定在后模板(12)上,能够同步跟随后模板(12)沿开、合模方向同步平移;扣机拉杆(4)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并且,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的突起高度不高于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的齿顶高度,高于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的齿底高度;在第一层顶针底板(7)、第二层顶针底板(9)上分别通过弹性伸缩件朝向扣机安装分别与第一扣头(401)、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扣头(402)、第二齿形凸起(202)相配合的第一扣机拨块(3)和第二扣机拨块(1);开模时,第一扣机拨块(3)、第二扣机拨块(1)与第一扣头(401)、第二扣头(402)保持扣合状态,第一层顶针底板(7)或第二层顶针底板(9)随后模板(12)同步平移;移动过程中,当第一扣机拨块(3)或第二扣机拨块(1)移动至与第一齿形凸起(201)或第二齿形凸起(202)相接触,弹性伸缩件(5)被压缩,第一扣机拨块(3)或第二扣机拨块(1)分别回缩、先后脱离与第一扣头(401)或第二扣头(402)扣合时,第一层顶针底板(7)或第二层顶针底板(9)前、后分别停止移动,完成前模二次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平行叠置的第一层顶针底板(7)、第二层顶针底板(9)和后模板(12),其特征在于:沿开、合模方向,在注塑模具一侧配置长条形扣机,所述扣机包括扣机座(2)和扣机拉杆(4);所述扣机座(2)的位置固定不变,扣机座(2)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扣机拉杆(4)固定在后模板(12)上,能够同步跟随后模板(12)沿开、合模方向同步平移;扣机拉杆(4)朝向注塑模具突出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沿开、合模方向间隔配置,并且,第一扣头(401)和第二扣头(402)的突起高度不高于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的齿顶高度,高于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的齿底高度;在第一层顶针底板(7)、第二层顶针底板(9)上分别通过弹性伸缩件朝向扣机安装分别与第一扣头(401)、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扣头(402)、第二齿形凸起(202)相配合的第一扣机拨块(3)和第二扣机拨块(1);开模时,第一扣机拨块(3)、第二扣机拨块(1)与第一扣头(401)、第二扣头(402)保持扣合状态,第一层顶针底板(7)或第二层顶针底板(9)随后模板(12)同步平移;移动过程中,当第一扣机拨块(3)或第二扣机拨块(1)移动至与第一齿形凸起(201)或第二齿形凸起(202)相接触,弹性伸缩件(5)被压缩,第一扣机拨块(3)或第二扣机拨块(1)分别回缩、先后脱离与第一扣头(401)或第二扣头(402)扣合时,第一层顶针底板(7)或第二层顶针底板(9)前、后分别停止移动,完成前模二次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前模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机座(2)横截面呈开口朝向注塑模具的“U”字形,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分设于扣机座(2)的两个开口端端部;或者,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202)同设于扣机座(2)的其中一个开口端端部;或者,扣机座(2)的两个开口端端部的对应位置上都设有第一齿形凸起(201)和第二齿形凸起;所述扣机拉杆(4)配置于扣机座(2)开口内侧,其两端伸出扣机座(2)外;所述第一扣机拨块(3)、第二扣机拨块(1)垂直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孝兵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精英模具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