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separation membrane field, and discloses a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includes a successively laminated support layer, a separation layer, and a pollution resistant layer, the separation layer formed by crosslinked polyamide, and the pollution resistant layer is formed by polyethylene glycol.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invention uses polyethylene glycol to form a pollution resistant layer on the polyamide separation layer, and can make the obtained reverse osmosis film have good pollution resistance and high desalination rate. Besid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is simple and has great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膜、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反渗透膜以及所述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种分离新技术。由于膜分离技术既具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膜分离技术的核心就是分离膜。对于多孔膜来说,根据膜孔径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以及反渗透膜。其中,反渗透膜因具有对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离子的良好分离性能、安全、环保、易操作等优点而成为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迄今为止,反渗透膜的主要应用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硬水软化、中水回收、工业废水处理以及超纯水制备等领域。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是采取界面聚合的方式,将聚酰胺薄膜复合到微孔支撑底膜表面。通常的工艺过程在US4277344中有详细介绍。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包括依次层叠的支撑层、分离层和耐污染层,所述分离层由交联的聚酰胺形成,所述耐污染层由聚乙二醇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包括依次层叠的支撑层、分离层和耐污染层,所述分离层由交联的聚酰胺形成,所述耐污染层由聚乙二醇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90-150微米,优选为100-120微米;所述分离层的厚度为0.05-0.5微米,优选为0.1-0.3微米;所述耐污染层的厚度为0.01-0.5微米,优选为0.05-0.25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在所述分离层中,所述交联的聚酰胺通过将多元胺与多元酰氯进行界面聚合得到;优选地,所述多元胺与多元酰氯的重量比为(1-100):1;优选地,所述多元胺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哌嗪和均苯三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界面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40-150℃、优选为50-120℃,聚合时间为0.5-20min、优选为1-10min。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在所述耐污染层中,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10万,优选为1000-5万,更优选为5000-2万。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由聚酯、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酚酞型非磺化聚芳醚砜、聚醚砜和聚砜中的至少一种制成。6.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支撑层上采用交联的聚酰胺形成分离层,然后在所述分离层上采用聚乙二醇形成耐污染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分离层的方式包括将多元胺和多元酰氯吸附在所述支撑层上,然后进行界面聚合;优选地,所述多元胺与多元酰氯的重量比为(1-100):1;优选地,所述多元胺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杨,刘轶群,潘国元,严昊,徐健,郭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