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入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15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入磁机。包括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设置有机壳送料器、一号轨道、机壳限位结构、机壳转向结构、杯士送料器、送杯士机构、入杯士机构、入磁石机构、一号弹弓送料机构、二号弹弓送料机构、入弹弓机构、弹弓检测机构、充磁移动机构、充磁机构、充磁后送料机构和翻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动化组装设备来组装、入磁、充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合格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A fully automatic magnetic entry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automatic magnetic enter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equipment platform, the equipment platform is equipped with machine shell feeder, No. 1 track, shell limit structure, shell steering structure, cup feeder, cup feeder mechanism, cup entry mechanism, magnetite mechanism, No.1 catapult feeding mechanism, two catapult feeding mechanism, entry catapult mechanism, slingshot detection mechanism, magnetization A mobile mechanism, a magnetizing mechanism, a magnetizing rear feeding mechanism and a turnover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s assembled, magnetized and magnetized through automatic assembly equipment, which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improves qualified rate and reduces production cost of enterpri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入磁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是一种全自动入磁机。
技术介绍
电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入磁之后再进行充磁操作,目前常用的方式为人工组装再充磁,采用这种方式不仅组装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易损坏部件,仅此,急需设计一种自动入磁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入磁机,其通过自动化组装设备来组装、入磁、充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合格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全自动入磁机,包括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设置有机壳送料器、一号轨道、机壳限位结构、机壳转向结构、杯士送料器、送杯士机构、入杯士机构、入磁石机构、一号弹弓送料机构、二号弹弓送料机构、入弹弓机构、弹弓检测机构、充磁移动机构、充磁机构、充磁后送料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机壳送料器包括一号振动盘、一号送料带和防护罩,所述一号振动盘和所述防护罩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且所述一号振动盘位于所述防护罩内,所述一号送料带与所述一号振动盘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且与所述一号送料带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与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的一号电机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上开设有一号通孔;所述机壳限位结构包括一号支架、一号气缸、一号滑杆、一号滑块、二号气缸和一号限位块,所述一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一号气缸和所述一号滑杆均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滑杆上且与所述一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所述一号限位块与所述二号气缸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一号限位块上开设有若干与电机机壳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机壳转向结构包括二号支架、三号气缸、齿条、一号转轴、齿轮和一号卡接块,所述二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三号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且与所述三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一号转轴配合连接且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一号卡接块与所述一号转轴上端端部配合连接;所述杯士送料器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二号振动盘和二号送料带,且所述二号振动盘和所述二号送料带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送杯士机构包括三号支架、四号气缸、一号支撑柱、一号支撑块、五号气缸、二号滑块和一号机械手,所述三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四号气缸和所述一号支撑柱均设置在所述三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支撑块与所述一号支撑柱配合连接,所述五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所述二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且与所述一号机械手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内开设有与所述四号气缸的气缸杆配合的二号通孔,且所述进料槽的开口与所述二号送料带配合连接;所述入杯士机构包括四号支架、六号气缸、一号推杆、二号支撑柱、一号连接块和二号限位块,所述四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六号气缸和所述二号支撑柱均设置在所述四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推杆与所述六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连接块与所述二号支撑柱配合连接,所述二号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一号连接块的底面上;所述入磁石机构包括五号支架、磁石送料槽、七号气缸、八号气缸、左振动盘、左送料带、右振动盘和右送料带,所述五号支架、左振动盘和右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磁石送料槽设置在所述五号支架上,所述七号气缸和所述八号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五号支架相对应的两端端部处,所述左送料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振动盘和所述磁石送料槽的左端开口处,所述右送料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右振动盘和所述磁石送料槽的右端开口处;所述一号弹弓送料机构包括六号支架、三号振动盘、三号送料带、九号气缸、二号推杆、三号滑块和十号气缸,所述六号支架和所述三号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九号气缸和所述十号气缸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六号支架上,所述二号推杆与所述九号气缸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六号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二号推杆和弹弓穿过的三号通孔,所述三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六号支架上,且在所述三号滑块上开设有与弹弓配合且与所述三号通孔连通的槽体,所述三号滑块与所述十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二号弹弓送料机构包括七号支架、四号振动盘、四号送料带、十一号气缸、三号推杆、四号滑块和十二号气缸,所述七号支架和所述四号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十一号气缸和所述十二号气缸均固定设置在所述七号支架上,所述三号推杆与所述十一号气缸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七号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三号推杆和弹弓穿过的四号通孔,所述四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七号支架上,且在所述四号滑块上开设有与弹弓配合且与所述四号通孔连通的槽体,所述四号滑块与所述十二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入弹弓机构包括八号支架、十三号气缸、四号推杆和送料杆,所述八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十三号气缸和所述送料杆均设置在所述八号支架上,所述四号推杆和所述十三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送料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四号推杆配合的槽体;所述弹弓检测机构包括十四号气缸、五号推杆和检测头,所述十四号气缸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五号推杆与所述十四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检测头与所述五号推杆配合连接;所述充磁移动机构包括九号支架、十五号气缸、二号滑杆、滑板、阻尼器、十六号气缸、连接板和若干二号机械手,所述九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十五号气缸、阻尼器和所述二号滑杆均设置在所述九号支架上,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滑杆上且与所述十五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十六号气缸设置在所述滑板上,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十六号气缸配合连接,所有所述二号机械手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上;所述充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的十号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十号支架上的充磁机;所述充磁后送料机构包括十一号支架、二号电机和二号轨道,所述十一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二号轨道和所述二号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十一号支架上,所述二号电机与所述二号轨道配合连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十二号支架、十七号气缸、三号滑杆、五号滑块、三号电机和三号机械手,所述十二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十七号气缸和所述三号滑杆均设置在所述十二号支架上,所述五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三号滑杆上且与所述十七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三号电机设置在所述五号滑块上,所述三号机械手与所述三号电机配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自动化组装设备来组装、入磁、充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合格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壳送料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壳限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机壳转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杯士送料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送杯士机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入杯士机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入磁石机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号弹弓送料机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二号弹弓送料机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入弹弓机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弹弓检测机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充磁移动机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充磁机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充磁后送料机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翻转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16,全自动入磁机,包括设备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入磁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入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设置有机壳送料器、一号轨道、机壳限位结构、机壳转向结构、杯士送料器、送杯士机构、入杯士机构、入磁石机构、一号弹弓送料机构、二号弹弓送料机构、入弹弓机构、弹弓检测机构、充磁移动机构、充磁机构、充磁后送料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机壳送料器包括一号振动盘、一号送料带和防护罩,所述一号振动盘和所述防护罩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且所述一号振动盘位于所述防护罩内,所述一号送料带与所述一号振动盘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且与所述一号送料带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与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的一号电机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上开设有一号通孔;所述机壳限位结构包括一号支架、一号气缸、一号滑杆、一号滑块、二号气缸和一号限位块,所述一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一号气缸和所述一号滑杆均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滑杆上且与所述一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所述一号限位块与所述二号气缸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一号限位块上开设有若干与电机机壳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机壳转向结构包括二号支架、三号气缸、齿条、一号转轴、齿轮和一号卡接块,所述二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三号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且与所述三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一号转轴配合连接且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一号卡接块与所述一号转轴上端端部配合连接;所述杯士送料器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二号振动盘和二号送料带,且所述二号振动盘和所述二号送料带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送杯士机构包括三号支架、四号气缸、一号支撑柱、一号支撑块、五号气缸、二号滑块和一号机械手,所述三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四号气缸和所述一号支撑柱均设置在所述三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支撑块与所述一号支撑柱配合连接,所述五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所述二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且与所述一号机械手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内开设有与所述四号气缸的气缸杆配合的二号通孔,且所述进料槽的开口与所述二号送料带配合连接;所述入杯士机构包括四号支架、六号气缸、一号推杆、二号支撑柱、一号连接块和二号限位块,所述四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六号气缸和所述二号支撑柱均设置在所述四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推杆与所述六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连接块与所述二号支撑柱配合连接,所述二号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一号连接块的底面上;所述入磁石机构包括五号支架、磁石送料槽、七号气缸、八号气缸、左振动盘、左送料带、右振动盘和右送料带,所述五号支架、左振动盘和右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磁石送料槽设置在所述五号支架上,所述七号气缸和所述八号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五号支架相对应的两端端部处,所述左送料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左振动盘和所述磁石送料槽的左端开口处,所述右送料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右振动盘和所述磁石送料槽的右端开口处;所述一号弹弓送料机构包括六号支架、三号振动盘、三号送料带、九号气缸、二号推杆、三号滑块和十号气缸,所述六号支架和所述三号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九号气缸和所述十号气缸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六号支架上,所述二号推杆与所述九号气缸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六号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二号推杆和弹弓穿过的三号通孔,所述三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六号支架上,且在所述三号滑块上开设有与弹弓配合且与所述三号通孔连通的槽体,所述三号滑块与所述十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二号弹弓送料机构包括七号支架、四号振动盘、四号送料带、十一号气缸、三号推杆、四号滑块和十二号气缸,所述七号支架和所述四号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十一号气缸和所述十二号气缸均固定设置在所述七号支架上,所述三号推杆与所述十一号气缸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七号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三号推杆和弹弓穿过的四号通孔,所述四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七号支架上,且在所述四号滑块上开设有与弹弓配合且与所述四号通孔连通的槽体,所述四号滑块与所述十二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入弹弓机构包括八号支架、十三号气缸、四号推杆和送料杆,所述八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十三号气缸和所述送料杆均设置在所述八号支架上,所述四号推杆和所述十三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送料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四号推杆配合的槽体;所述弹弓检测机构包括十四号气缸、五号推杆和检测头,所述十四号气缸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五号推杆与所述十四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检测头与所述五号推杆配合连接;所述充磁移动机构包括九号支架、十五号气缸、二号滑杆、滑板、阻尼器、十六号气缸、连接板和若干二号机械手,所述九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十五号气缸、阻尼器和所述二号滑杆均设置在所述九号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入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上设置有机壳送料器、一号轨道、机壳限位结构、机壳转向结构、杯士送料器、送杯士机构、入杯士机构、入磁石机构、一号弹弓送料机构、二号弹弓送料机构、入弹弓机构、弹弓检测机构、充磁移动机构、充磁机构、充磁后送料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机壳送料器包括一号振动盘、一号送料带和防护罩,所述一号振动盘和所述防护罩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且所述一号振动盘位于所述防护罩内,所述一号送料带与所述一号振动盘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且与所述一号送料带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与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的一号电机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轨道上开设有一号通孔;所述机壳限位结构包括一号支架、一号气缸、一号滑杆、一号滑块、二号气缸和一号限位块,所述一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一号气缸和所述一号滑杆均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滑杆上且与所述一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滑块上,所述一号限位块与所述二号气缸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一号限位块上开设有若干与电机机壳配合的限位槽;所述机壳转向结构包括二号支架、三号气缸、齿条、一号转轴、齿轮和一号卡接块,所述二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三号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且与所述三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二号支架上,所述齿轮与所述一号转轴配合连接且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一号卡接块与所述一号转轴上端端部配合连接;所述杯士送料器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二号振动盘和二号送料带,且所述二号振动盘和所述二号送料带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送杯士机构包括三号支架、四号气缸、一号支撑柱、一号支撑块、五号气缸、二号滑块和一号机械手,所述三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四号气缸和所述一号支撑柱均设置在所述三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支撑块与所述一号支撑柱配合连接,所述五号气缸设置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所述二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且与所述一号机械手配合连接,同时在所述一号支撑块上开设有进料槽,所述进料槽内开设有与所述四号气缸的气缸杆配合的二号通孔,且所述进料槽的开口与所述二号送料带配合连接;所述入杯士机构包括四号支架、六号气缸、一号推杆、二号支撑柱、一号连接块和二号限位块,所述四号支架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六号气缸和所述二号支撑柱均设置在所述四号支架上,所述一号推杆与所述六号气缸配合连接,所述一号连接块与所述二号支撑柱配合连接,所述二号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一号连接块的底面上;所述入磁石机构包括五号支架、磁石送料槽、七号气缸、八号气缸、左振动盘、左送料带、右振动盘和右送料带,所述五号支架、左振动盘和右振动盘均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磁石送料槽设置在所述五号支架上,所述七号气缸和所述八号气缸分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兴川段隆伟黄鸿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盛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