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111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绝缘座设有第一插接空间与第二插接空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的第一舌板部、位于第二插接空间内的第二舌板部、位于第一舌板部上的第一端子及位于第二舌板部上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舌板部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的延伸的凸出部,所述第二舌板部呈平板状,通过在第一舌板部的平板状的主体部上设置凸出部,使得第一舌板部具有防呆功能,使用者插接对接插头时,与第二舌板部互配的对接插头无法插接至第一舌板部,防止插接的过程中,损坏对接插头。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 electric connec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n insulating seat, an insulating seat has a first socket space and a second socket space, and the electric connector also includes a first tongue plate section located in the first inserted space, a second tongue plate located in the second socket space, a first end on the first tongue plate part and a third tongue on the second tongue plate part. The first tongue plate section includes a flat body part and an extended convex part of the autonomous body part. The second tongue plate section is flat, and a protrud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lat body part of the first tongue plate so that the first tongue plate has a anti stop function and the user joins the butt plug when the user joins the butt plug and the second tongue plate part. The mating butt plug can not be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tongue plate part, thereby preventing the butt plug from being damaged during the inser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和对接连接器插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很多组合式的连接器,可以实现与多个对接插头电性连接。然而,由于连接器不具有防呆结构,导致用户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插接的现象,由于用力过度,导致连接器与对接插头的损坏。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电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座,绝缘座设有第一插接空间与第二插接空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的第一舌板部、位于第二插接空间内的第二舌板部、位于第一舌板部上的第一端子及位于第二舌板部上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舌板部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的延伸的凸出部,所述第二舌板部呈平板状。本技术进一步界定,所述主体部设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凸出部延伸超出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本技术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舌板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端延伸的一对凸出部,其中一个凸出部延伸出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另外一个凸出部延伸出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高度。本技术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端子分别排布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本技术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一舌板部自绝缘座一体延伸形成。本技术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二舌板部组装至所述绝缘座,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第二舌板部的壳体。本技术进一步界定,所述壳体设有固持部,所述绝缘座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固持部收容在所述开口内。本技术进一步界定,所述第二舌板部设有顶表面及与顶表面相对的底表面,所述第二端子分别排布在所述第二舌板部的顶表面与底表面。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第一舌板部的平板状的主体部上设置凸出部,使得第一舌板部具有防呆功能,使用者插接对接插头时,与第二舌板部互配的对接插头无法插接至第一舌板部,防止插接的过程中,损坏对接插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组装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前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1及固定至绝缘座1的上壳体2与下壳体3。绝缘座1设有第一插接空间10与第二插接空间11。本技术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插接空间10内的第一舌板部12、位于第二插接空间11内的第二舌板部13、位于第一舌板部12上的第一端子14及位于第二舌板部13上的第二端子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舌板部12自绝缘座1一体延伸形成,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舌板部12亦可采用组装的方式固定至绝缘座1。第一舌板部12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121及自主体部121的两端延伸的一对凸出部122。主体部121设有相对的上表面1210与下表面1211。所述一对凸出部122延伸超出所述主体部121的上表面1210与下表面1211。其中一个凸出部122延伸出所述主体部121的上表面1210的高度大于另外一个凸出部122延伸出所述主体部121的上表面1210的高度。所述第一端子14分别排布在所述主体部121的上表面1210与下表面121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插接空间11贯穿所述绝缘座1,所述第二舌板部13组装至所述绝缘座1。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第二舌板部13亦可自绝缘座1一体延伸形成。第二舌板部13呈平板状,设有顶表面131及与顶表面131相对的底表面132,所述第二端子15分别排布在所述第二舌板部13的顶表面与底表面132,所述第二舌板部13可供对接插头正反插接。本技术电连接器还包括组装至所述第二舌板部13的壳体16。所述壳体16设有固持部161。所述绝缘座1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空间11连通的开口17。所述固持部161收容在所述开口17内。本技术电连接器通过在第一舌板部12的平板状的主体部121上设置凸出部122,使得第一舌板部12具有防呆功能,使用者插接对接插头时,与第二舌板部13互配的对接插头无法插接至第一舌板部12,防止插接的过程中,损坏对接插头。应当指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座,绝缘座设有第一插接空间与第二插接空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的第一舌板部、位于第二插接空间内的第二舌板部、位于第一舌板部上的第一端子及位于第二舌板部上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部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凸出部,所述第二舌板部呈平板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座,绝缘座设有第一插接空间与第二插接空间,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插接空间内的第一舌板部、位于第二插接空间内的第二舌板部、位于第一舌板部上的第一端子及位于第二舌板部上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部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的凸出部,所述第二舌板部呈平板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相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凸出部延伸超出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与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舌板部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端延伸的一对凸出部,其中一个凸出部延伸出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另外一个凸出部延伸出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祝平刘志平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