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及智能终端及USB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111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及智能终端及USB,混合接口构造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容置部,容置腔设有敞口,且其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第一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耳机的第一pin脚;第二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USB的第二pin脚;第一内侧壁为弧形结构,其躬身远离容置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节省了手机的内部空间,让手机设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且两个接口构造变成一个接口构造,不仅节省了电子产品的生产物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优的,接口构造的减少,为提高电子产品的防水功能提供了保障。

A hybrid interface construction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USB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ybrid interface structure and an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a USB. The structure of the hybrid interface consists of an accommodation unit with a capacitive cavity, an open opening, and a first inner wall and a second inner wall; the first in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in foot for connecting the earphone, and the second inn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The second pin foot is connected to the USB, the first inner wall is an arc structure, and the body is far away from the holding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greatly saves the interior space of the mobile phone, makes the design of the mobile phone more spa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wo interfaces becomes an interface structure. It not only saves the production material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product, but also redu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face, and provides the waterproof function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The guarant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及智能终端及USB
本技术涉及通讯
,尤指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及智能终端及USB。
技术介绍
现有电子产品的耳机接口和充电器接口一般为两个独立接口,但这两个独立的接口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使得电子产品需要更多的物料,增加了电子产品的成本,且由于多接口的设置还提高了电子产品的制造难度,给电子产品的密封性能提出了挑战,导致电子产品的防水性能降低。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及智能终端及USB。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及智能终端及USB,大大节省了手机的内部空间,让手机设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且两个接口构造变成一个接口构造,不仅节省了电子产品的生产物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优的,接口构造的减少,为提高电子产品的防水功能提供了保障。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容置部,所述容置腔设有敞口;且其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耳机的第一pin脚;所述第二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USB的第二pin脚;所述第一内侧壁为弧形结构,其躬身远离所述容置腔设置。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用于连接耳机和充电器接口的两个独立接口集成到同一构造中,使得耳机和充电器接口共用一个接口构造,大大节省了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让电子产品的设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且两个接口构造变成一个接口构造,不仅节省了电子产品的生产物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优的,接口构造的减少,为提高电子产品的防水功能提供了保障。本技术的混合接口构造的功能不仅具有充电、数据传输的功能;还可以直接插入耳机(3.5mm或2.5mm),而无需转换接头或适配器;功能强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实用性、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容置腔为U形结构,包括封闭端和用于实现插拔操作的开口端;所述第一pin脚和所述第二pin脚均设于所述开口端的侧壁上。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pin脚设置在容置腔的侧壁上,而其底部为封闭端,使得整个容置腔的内部环境为封闭环境,使得本混合接口构造的内部环境即使在水环境下,水也无法通过本容置腔的内部环境而进入设置本产品的电子产品的内部环境,从而保证了该电子产品的防水性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侧壁和第二子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一子侧壁位于所述第三子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二子侧壁位于所述第四子侧壁的中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本混合接口构造的外观美观,本结构构造的敞口处优选为对称结构,当然,本混合接口构造也可为非对称结构,第一子侧壁设于第三子侧壁的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第二子侧壁设于第四子侧壁的左侧或右侧;但应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容置腔包括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以及相对设置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所述第一子侧壁和所述第三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内壁;所述第三内壁和所述第四内壁分别设有第一卡扣结构;或,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容置腔包括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以及相对设置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所述第一子侧壁和所述第三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分别设有第一卡扣结构。本技术方案中,卡扣结构可设于未设有pin脚的侧壁上,也可设置在设有pin脚的侧壁上,设置可以不设置卡扣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且本产品通过卡扣结构可加固与之连接的结构的连接紧固性和牢固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pin脚包括:一用于连接耳机左声道的第一子pin脚;一用于连接耳机右声道的第二子pin脚;以及,一用于连接耳机GND的第三子pin脚;或,所述第一pin脚包括:一用于连接耳机左声道的第一子pin脚;一用于连接耳机右声道的第二子pin脚;一用于连接耳机GND的第三子pin脚;以及,一用于连接耳机MIC的第四子pin脚。本技术方案中,本混合接口构造可为三段式耳机接口或四段式耳机接口,即不具有麦克功能和具有麦克功能的耳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pin脚包括:一用于连接USB的VCC的第五子pin脚;一用于连接USB的GND的第六子pin脚;一用于连接USB的DATA+的第七子pin脚;以及,一用于连接USB的DATA-的第八子pin脚;或,所述第二pin脚包括:一用于连接USB的VCC的第五子pin脚;一用于连接USB的GND的第六子pin脚;一用于连接USB的DATA+的第七子pin脚;一用于连接USB的DATA-的第八子pin脚;以及,一用于连接USB的ID的第九子pin脚;或,所述第二pin脚包括:一对用于连接USB的VCC的第五子pin脚;一对用于连接USB的GND的第六子pin脚;一对用于连接USB的DATA+的第七子pin脚;以及,一对用于连接USB的DATA-的第八子pin脚;所述第二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三子侧壁沿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设有一个所述第五子pin脚、一个所述第六子pin脚、一个所述第七子pin脚、一个所述第八子pin脚;所述第四子侧壁沿第二方向上依次间隔设有另一个所述第五子pin脚、另一个所述第六子pin脚、另一个所述第七子pin脚、另一个所述第八子pin脚;所述第五子pin脚与所述第六子pin脚相对设置,所述第七子pin脚与所述第八子pin脚相对设置,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相反。本技术方案中,本混合接口构造既可适用USB的A型接口(对产品有厚度要求时的优选方案),也适用B型接口(对产品无厚度要求时的优选方案),既适用普通USB,也适用MiniUSB,且本混合接口构造优选为可正反面均可插接的接口,这样,方便使用者使用。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本体,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接口构造;所述混合接口构造设于所述本体,且所述混合接口构造的敞口显露于所述本体的外部环境。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用于连接耳机和充电器接口的两个独立接口集成到同一构造中,使得耳机和充电器接口共用一个接口构造,大大节省了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让电子产品的设计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且两个接口构造变成一个接口构造,不仅节省了本混合接口构造的生产物料,降低本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优的,由于接口构造的减少,为提高本产品的防水功能提供了保障。本实智能终端的功能不仅具有充电、数据传输的功能;还可以直接插入耳机(3.5mm或2.5mm),而无需转换接头或适配器;功能强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实用性、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控制主板和外壳;所述混合接口构造的容置部设于所述外壳;所述混合接口构造的pin脚与所述控制主板电气连接。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USB,包括:数据线本体和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的一端与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USB接口的另一端与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接口构造相耦合。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本混合接口构造的USB。进一步优选地,所述USB接口设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混合接口构造的第一卡扣结构相耦合。本技术方案中,本USB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及智能终端及USB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容置部,所述容置腔设有敞口,且其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耳机的第一pin脚;所述第二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USB的第二pin脚;所述第一内侧壁为弧形结构,其躬身远离所述容置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接口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容置部,所述容置腔设有敞口,且其内侧壁包括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耳机的第一pin脚;所述第二内侧壁设有用于连接USB的第二pin脚;所述第一内侧壁为弧形结构,其躬身远离所述容置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接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为U形结构,包括封闭端和用于实现插拔操作的开口端;所述第一pin脚和所述第二pin脚均设于所述开口端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接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侧壁和第二子侧壁;所述第二内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第三子侧壁和第四子侧壁;所述第一子侧壁位于所述第三子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二子侧壁位于所述第四子侧壁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接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容置腔包括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所述第一子侧壁和所述第三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三内壁和所述第四内壁分别设有第一卡扣结构;或,所述容置腔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所述容置腔包括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第三内壁和第四内壁;所述第一子侧壁和所述第三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子侧壁和所述第四子侧壁形成所述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卡扣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接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n脚包括:一用于连接耳机左声道的第一子pin脚;一用于连接耳机右声道的第二子pin脚;以及,一用于连接耳机GND的第三子pin脚;或,所述第一pin脚包括:一用于连接耳机左声道的第一子pin脚;一用于连接耳机右声道的第二子pin脚;一用于连接耳机GND的第三子pin脚;以及,一用于连接耳机MIC的第四子pin脚。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接口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in脚包括:一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