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21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稳定辊,还包括:至少一对槽钢,对称地固定在退火炉壳上;所述稳定辊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槽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稳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止稳定辊在带钢运行时产生抖动,能够避免带钢在运行时因抖动碰擦到风箱喷嘴上,造成带钢表面划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投资少见效快。适合退火炉内的预热或冷却段,或者具有相同工况的非炉内设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轧连续退火炉内带钢的一种稳定装置,立式退火炉由于比较高,高度超过25米,带钢在炉内上下辊之间的距离较大,带钢在运行 时会产生抖动,为防止带钢在运行中抖动的一种稳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式退火炉预热段或冷却段一般的结构如图1所示,转向辊1、 顶辊3、稳定辊5,为了将带钢2预热或冷却,需要将热风或冷风通过风箱4 喷吹到带钢2表面,带钢2在运行过程中受风力的作用,在炉子里面会产生 抖动,风箱4离带钢2距离很近, 一般在8(Tl00毫米左右,如果带钢2抖动 碰到风箱4上去,就会造成带钢2表面划伤,引起质量缺陷。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稳定辊装置如图2,稳定辊5与带钢2表面接触, 夹紧带钢2,防止带钢2运行中抖动,为了保证带钢2不被划伤,稳定辊5 配备有传动装置,图中马达6、万向轴7,同时稳定辊5还必须具备开闭装置, 确保紧急情况下可以打开辊子与带钢不接触。这样一套稳定辊装置投资比较 大,设备结构复杂,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该装 置能够有效地稳定带钢运行,防止带钢在运行时产生抖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稳定辊,还包括至少一对槽钢,对称地固定在退火炉壳上;所述稳定辊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槽钢上。优选地,还包括一底座和一对轴头,底座设置在稳定辊的端部并与槽钢 固定连接,稳定辊套在该轴头上,轴头通过一板压板固定于底座上。优选地,所述轴头与压板接触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槽钢上设有2-4对稳定辊底座。优选地,所述稳定辊设置于退火炉内的风箱中间,相对的稳定辊辊面距 离小于两相对风箱喷嘴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相对的稳定辊辊面距离L2比两相对风箱喷嘴距离Ll小1-2 毫米。本技术采用了稳定辊装置,该装置的稳定辊自身非传动,可以受外 力自由转动。稳定辊支架与炉壳的连接方式为自由连接,可以补偿热膨胀造 成的长度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止稳定辊在带钢运行时产生抖动, 能够避免带钢在运行时因抖动碰擦到风箱喷嘴上,造成带钢表面划伤。结构 简单,安装方便,投资仅为已有技术的稳定辊装置1%,见效快。适合退火炉 内的预热或冷却段,或者具有相同工况的非炉内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立式退火炉的预热段或冷却段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稳定辊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根槽钢上布有多个稳定辊示意图。图5是稳定辊装置示意图。图6是辊子与轴承座固定示意图。图7是槽钢与炉壳的连接示意图。图中,l是转向辊;2是带钢;3是顶辊;4是风箱;5是稳定辊;6是马 达;7是万向轴;8是稳定装置;9是炉壳;IO是槽钢;ll是底座;12是压 板;13是固定螺栓;14是辊子;15是固定轴头;16是辊身;17是端盖;18是连接法兰;19是滑槽;20固定销;21长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炉壳9内设有多个稳定装置8,两对称炉壳9的稳定辊5 辊面距离小于两对称炉壳9的风箱4喷嘴距离。该稳定辊底座固定在槽钢上 后装于炉壳9上,带钢2的中心线位置与风箱4的喷嘴位置较远,因为炉壳 9对称的两槽钢上稳定辊辊面距离L2比两对称的风箱喷嘴距离Ll小于1-2毫米,Ll, L2的范围在9(T100毫米(见图3)。不会产生对带钢产生划伤。如图4所示,稳定辊5的两端分别装在稳定辊底座11上,稳定辊底座 11焊接在槽钢10上,在一根槽钢10上可以有2-4个稳定辊底座,本例为三 个。图中总长度L应大于带钢2的宽度。如图5所示,该稳定装置8包括压板12、稳定辊5、槽钢IO、底座ll, 稳定辊5的固定轴头由压板12通过固定螺栓13固定在底座11上,底座11 与槽钢10相焊接。如图6所示,稳定辊包括辊子14、固定轴头15、稳定辊辊身16,固定 轴头15的一端是圆,另一端为削扁圆,压板压在削扁圆的平面上,辊子14 套在固定轴头15圆的一端,辊子14内径与固定轴头15外径之间的间隙为1 毫米,可以使辊子14能在固定轴头15上自由转动。辊身16的两端分别套在 辊子14的台阶圆上。如图7所示,端盖17与连接法兰18通过螺栓相连接,连接法兰18与炉 壳9焊接相固定,滑槽19焊接在连接法兰18上,槽钢10自由放置在炉壳9 的滑槽19里,固定销20在槽钢10的长孔21内起定位作用,当槽钢10受热 变形伸长时,长孔21起到补偿作用,防止槽钢10变形。工作时,在带钢2运行时一般不接触稳定辊5的辊面,稳定辊自身无传 动装置。当带钢两侧风量不均匀或者因张力波动造成带钢2运行时抖动幅度 比较大时,带钢2先与稳定辊5的辊面接触,因为L1〉L2 (见图3),带钢2 不会碰到风箱4的喷嘴上。由于辊子14是可以自由转动,带钢2与辊子14 接触时辊子14受力被动,辊面不会产生对带钢2产生划伤。权利要求1.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稳定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槽钢,对称地固定在退火炉壳上;所述稳定辊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槽钢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底座 和一对轴头,底座设置在稳定辊的端部并与槽钢固定连接,稳定辊套在该 轴头上,轴头通过一板压板固定于底座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头与压 板接触面为平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上设有2-4对稳定辊底座。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辊设置于退火炉内的风箱中间,相对的稳定辊辊面距离小于两相对风箱喷嘴之 间的距离。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的稳 定辊辊面距离L2比两相对风箱喷嘴距离Ll小1-2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稳定辊,还包括至少一对槽钢,对称地固定在退火炉壳上;所述稳定辊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槽钢上。本技术采用了稳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防止稳定辊在带钢运行时产生抖动,能够避免带钢在运行时因抖动碰擦到风箱喷嘴上,造成带钢表面划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投资少见效快。适合退火炉内的预热或冷却段,或者具有相同工况的非炉内设备。文档编号C21D1/26GK201158687SQ20082005567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鲁 王 申请人: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退火炉内带钢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对稳定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槽钢,对称地固定在退火炉壳上;所述稳定辊可转动地连接在该槽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鲁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