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1635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5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所述下炉体、上炉体、前炉拱和后炉拱构成了W火焰燃烧装置的炉膛,在前炉拱和后炉拱上的浓煤粉喷口和淡煤粉喷口分上下两层交错布置,其中靠近炉膛中心的浓煤粉喷口和淡煤粉喷口呈一字形与二次风喷口间隔布置;所述下炉体的前墙水冷壁和后墙水冷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三次风喷口,所述多个浓煤粉喷口、淡煤粉喷口、二次风喷口、三次风喷口和两个贴壁风喷口分别相对于炉膛中心线对称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有利于煤粉的进一步燃尽,这样既能避免一次风与煤粉过早的混合,又能减少NOx的生成。上炉膛开设燃尽风喷口,实现了“贫氧富燃料”的燃烧,形成较强的还原氛围,进一步降低NOx的生成。

A new type of W flame combus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shade of W flame burning device, the lower furnace body, furnace body, furnace front arch and the rear arch of W flame furnace combustion device, in concentrated pulverized coal nozzle furnace arch before and after light furnace arch and pulverized coal nozzle is divided into two layers staggered in the layout, concentrated pulverized coal nozzle near the furnace center and light in a line with the pulverized coal nozzle two air nozzles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lower furnace body in front of the water wall and the wal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ee air vents, the plurality of concentrated pulverized coal nozzle, dilute pulverized coal nozzle two times, three times the wind, wind mouth spray nozzle and two adherent air nozzles respectively symmetric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furnace center line instal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model is beneficial to the further burning of the coal powder, which can not only avoid the mixing of the primary air and coal powder, but also reduce the generation of NOx. In the upper chamber, the exhaust air nozzle is opened, and the combustion of oxygen poor fuel is realized, which forms a strong reducing atmosphere and further reduces the generation of N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W火焰锅炉是一种燃用低挥发分煤种的锅炉,在燃用无烟煤和劣质贫煤等低挥发分煤种时有明显优势。但W火焰锅炉在燃烧过程中普遍存在煤粉燃尽差、在低负荷下很容易熄火,燃烧稳定性差、锅炉结渣和NOx排放量高等问题,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低NOx燃烧器在技术上得到了不断发展,新型的低NOx燃烧装置的专利技术变得更有实用价值。合理布置燃烧器喷口的位置对锅炉的着火和燃烧有较大的影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浓、淡煤粉喷口相邻布置的W火焰锅炉》公开日为2014年5月7号、申请号CN201410076784、申请日为2010年3月4号详细阐述了W火焰锅炉的一种燃烧器布置方式,淡煤粉气流靠近浓煤粉气流,避免二次风过早与浓煤粉气流混合,形成低氧的还原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抑制NOx的生成,但降低程度还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浓淡煤粉喷口的位置分布仍需进一步改进优化,从而得出较好的低NOx燃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目的在于解决W火焰锅炉NOx排放高的问题,将浓淡喷口分为两层间隔交错布置,并在上炉膛开燃尽风,实现燃料分级与空气分级并用,能有效降低NOx的生成。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下炉体、上炉体、前炉拱、冷灰斗、后炉拱以及与下炉体相连通的多个浓煤粉喷口、淡煤粉喷口、二次风喷口、燃尽风口和两个贴壁风喷口;所述下炉体、上炉体、前炉拱和后炉拱构成了W火焰燃烧装置的炉膛,在前炉拱和后炉拱上的浓煤粉喷口和淡煤粉喷口分上下两层交错布置,其中靠近炉膛中心的浓煤粉喷口和淡煤粉喷口呈一字形与二次风喷口间隔布置;所述下炉体的前墙水冷壁和后墙水冷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三次风喷口,所述多个浓煤粉喷口、淡煤粉喷口、二次风喷口、三次风喷口和两个贴壁风喷口分别相对于炉膛中心线对称安装。优选,靠近所述炉膛中心线的浓煤粉喷口、淡煤粉喷口与二次风喷口交错间隔布置,远离炉膛中心线的浓煤粉喷口、淡煤粉喷口相邻交错布置,上炉体设置多个燃尽风口,多个所述燃尽风口等间距布置,与上炉体相通。优选,所述上炉体共设置了12组燃尽风口,每组有6个燃尽风口,多个燃尽风口根据炉膛中心线对称分布,每组燃尽风口依次呈一字形等间距排列,燃尽风口距离拱上喉口处2m。优选,所述燃尽风口为矩形,长宽比为4~5:1。优选,所述燃尽风口与竖直面倾角为10°优选,在所述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开各开设了一个贴壁风喷口,贴壁风喷口呈狭缝式贴壁布置,用于防止壁面结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浓、淡煤粉喷口分为两层交错间隔布置,上炉膛开设燃尽风喷口的新型装置,二次风喷口和部分浓淡喷口更接近于高温的炉膛中心侧,增强了燃烧的稳定性,能实现燃料二次分级和空气分级并用,有效抑制NOx的生成。上层浓淡喷口交错分布于二次风中间,二次风携带煤粉逐级下行,提供燃烧所需的氧量,二次风能与上层煤粉很好地混合,保证煤粉稳定着火,充分燃烧。而下层浓淡喷口位于二次风下部,下层煤粉与二次风混合较晚,能将上层煤粉燃烧生成的部分NOx还原,同时实现燃料的第二次分级燃烧,延长了煤粉在炉内燃烧时间,有利于煤粉的进一步燃尽,这样既能避免一次风与煤粉过早的混合,又能减少NOx的生成。上炉膛开设燃尽风喷口,使得下炉体过量空气系数α<1,实现了“贫氧富燃料”的燃烧,形成较强的还原氛围,进一步降低NOx的生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W火焰燃烧装置的截面流场示意图图中流场分布以炉膛中心线2-1为对称面,图中各股喷入炉内气流的速度方向均采用箭头标出;图2是图1中A向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向的局部示意图。图中: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冷灰斗4、后炉拱5、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贴壁风喷口9、燃尽风口10、三次风喷口11、炉膛中心线2-1、前墙水冷壁2-2、后墙水冷壁2-3、锅炉喉口处截面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主要由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冷灰斗4、后炉拱5、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贴壁风喷口9、燃尽风口10、三次风喷口11、炉膛中心线2-1、前墙水冷壁2-2、后墙水冷壁2-3、锅炉喉口处截面2-4组成。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冷灰斗4、后炉拱5以及与下炉体1相连通的多个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燃尽风口10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所述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和后炉拱5构成了W火焰燃烧装置的炉膛,在前炉拱3和后炉拱5上的浓煤粉喷口6和淡煤粉喷口7分上下两层交错布置,其中靠近炉膛中心的浓煤粉喷口6和淡煤粉喷口7呈一字形与二次风喷口8间隔布置;所述下炉体1的前墙水冷壁2-2和后墙水冷壁2-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三次风喷口11,所述多个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三次风喷口11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分别相对于炉膛中心线2-1对称安装。靠近所述炉膛中心线2-1的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与二次风喷口8交错间隔布置,远离炉膛中心线2-1的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相邻交错布置,上炉体2设置多个燃尽风口10,多个所述燃尽风口10等间距布置,与上炉体2相通。所述上炉体2共设置了12组燃尽风口10,每组有6个燃尽风口10,多个燃尽风口10根据炉膛中心线2-1对称分布,每组燃尽风口10依次呈一字形等间距排列,燃尽风口10距离拱上喉口处2m。所述燃尽风口10为矩形,长宽比为4~5:1。所述燃尽风口10与竖直面倾角为10°在所述前炉拱3和后炉拱5上开各开设了一个贴壁风喷口9,贴壁风喷口9呈狭缝式贴壁布置,用于防止壁面结渣。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W火焰锅炉包括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后炉拱5以及与下炉体1相连通的多个浓煤粉气流喷口6、淡煤粉气流喷口7、二次风喷口8、三次风喷口11、燃尽风喷口10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和后炉拱5构成W火焰锅炉的炉膛,在前炉拱3和后炉拱5上浓煤粉喷口6和淡煤粉气流喷口7分上下两层交错布置,其中靠近炉膛中心的那层浓煤粉气流喷口6和淡煤粉气流喷口7呈一字形与二次风喷口8间隔布置;下炉体1的前墙水冷壁2-2和后墙水冷壁2-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三次风喷口11,多个浓煤粉气流喷口6、淡煤粉气流喷口7、二次风喷口8、三次风喷口11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分别相对于炉膛中心线2-1对称。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浓、淡煤粉喷口分为上下两层呈一字形布置,上层浓煤粉喷口和淡煤粉喷口与二次风间隔布置,下层浓煤粉喷口和淡煤粉喷口位于二次风下面,交错布置,旋风分离器也分为上下两层布置,下层的浓、淡煤粉喷口距离贴壁风喷口的距离为b3(b3=0.85~0.89m),二次风与下层淡煤粉喷口距离为b2(b2=0.18m),与炉膛中心线2-1相距b4(b4=1.03m),上层浓煤粉喷口与下层淡煤粉喷口的距离为b1(b1=0.784m)。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在上炉体2上设置12组燃尽风喷口,每组由6个燃尽风喷口构成,形状为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冷灰斗(4)、后炉拱(5)以及与下炉体(1)相连通的多个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燃尽风口(10)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所述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和后炉拱(5)构成了W火焰燃烧装置的炉膛,在前炉拱(3)和后炉拱(5)上的浓煤粉喷口(6)和淡煤粉喷口(7)分上下两层交错布置,其中靠近炉膛中心的浓煤粉喷口(6)和淡煤粉喷口(7)呈一字形与二次风喷口(8)间隔布置;所述下炉体(1)的前墙水冷壁(2‑2)和后墙水冷壁(2‑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三次风喷口(11),所述多个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三次风喷口(11)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分别相对于炉膛中心线(2‑1)对称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冷灰斗(4)、后炉拱(5)以及与下炉体(1)相连通的多个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燃尽风口(10)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所述下炉体(1)、上炉体(2)、前炉拱(3)和后炉拱(5)构成了W火焰燃烧装置的炉膛,在前炉拱(3)和后炉拱(5)上的浓煤粉喷口(6)和淡煤粉喷口(7)分上下两层交错布置,其中靠近炉膛中心的浓煤粉喷口(6)和淡煤粉喷口(7)呈一字形与二次风喷口(8)间隔布置;所述下炉体(1)的前墙水冷壁(2-2)和后墙水冷壁(2-3)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三次风喷口(11),所述多个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二次风喷口(8)、三次风喷口(11)和两个贴壁风喷口(9)分别相对于炉膛中心线(2-1)对称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浓淡W火焰燃烧装置,其特征是,靠近所述炉膛中心线(2-1)的浓煤粉喷口(6)、淡煤粉喷口(7)与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丽景李路张永利刘会成陆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