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圆钢表面硬化快速辊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56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圆钢表面硬化快速辊压器。目前使用的辊压器,用三个轮子将被辊试件夹住,轮子绕试件旋转,实现表面辊压硬化。由于其直接用于握旋,受人力所限,压力有限,且辊压面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棘轮扳手旋紧螺纹压缩弹簧,再用杠杆放大。另采用四连杆撑杆结构,其类似大力钳闭合和张开,可方便迅速地夹紧或放松被辊压件。辊压器主体两侧分别有辊压力调整座和辊压辊轮及调节件,可方便调节不同直径试件的辊压硬化,尚可调节不同的辊压力作用于各种试件,达到快速硬化目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圆钢表面硬化快速辊压器,主要用于被测试件夹具夹持部分的硬化,避免该部分过早受破坏。目前使用的辊压器.如图(1),是用三个轮子将被辊试件夹住,保持一定压力,绕试件旋转,实现对其表面辊压硬化。其中两个轮子是轴承1,起承托试件作用。一个轮子为有较窄辊压面的辊轮3,挤压力靠旋转手柄6后面的螺纹套8,压缩弹簧获得,压缩量决定了压力的大小。螺纹套尾部有伸出的刻度导杆指示压缩量,即压力值。螺纹的旋紧是用手握旋,受人力所限,压力不大。为形成一定的辊压压强,就将辊轮的辊压接触面做得很窄,一般为1mm。要在试件上辊压出一定范围的硬化区,就要交叠排列,依次辊压。每次变换位置,放松和夹紧被辊压件,都需旋松螺纹,再旋紧螺纹。劳动强度很大,效率很低,且易产生辊压盲区,难以保证辊压质量, 本技术采用棘轮扳手旋紧螺纹来压缩弹簧,再用杠杆放大,使操作省力,且辊压力大大增加;另外采用类似大力钳的四连杆撑杆结构,可象使用钳子一样闭合和张开,方便迅速地夹紧或放松被辊压件。如图所示,棘轮21与辊压力调整螺套24用螺钉19连接。螺套内有压簧25和穿入压簧的辊压力刻度导杆18,螺套以外螺纹旋入辊压力调整座26的内螺纹圆口内,旋转螺纹可改变两者的相对位置,即压缩或放松压簧25,使刻度导杆18下部的圆肩台受到不同的压力,并由上部露出的导杆刻度,指示相应压力的大小(可直接换算指示为辊压力值)。棘轮扳手23可扳动棘轮,使螺套24旋转,棘轮换向推销22被推向某一方向,可改变扳手23加力或放松旋转棘轮的方向。扳手的往复扳动,就方便省力地旋转螺套24,改变压簧弹力的大小,从而设定辊压力值。弹簧压力通过导杆的圆台肩,向下挤压圆肩台下的加力圆头螺钉30,将弹力传递给加力杠杆11的加力臂,加力臂受调整座底部限位螺钉31限制,保持一定位置。在不工作时(不辊压),压在限位螺钉上,由螺钉承受弹簧力。调整座26和辊压器主体32用螺钉29连接固定。杠杆11的支点轴在主体32另一端下方。杠杆的施力臂上,装有可改变上下位置的螺杆12和套在施力臂上的轴承座10,轴承座上部为并排的两个销轴,装有两排轴承9(共4只)。轴承座外侧有挡板,受挡板13和施力臂的台肩的限制轴随大流座只能上下移动。轴承座有中隔,其下面有一锥坑,与调整螺杆上部圆头接触,传递压力和随螺杆位置而确定轴承座的位置。压簧15将轴承座压向下,保持锥坑与圆头的始终接触。因此调整螺杆12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将杠杆受到的弹簧力按比例传递给轴承;二是旋转改变其位置,可调整轴承上下位置,以适应不同直径的被辊压件。主体32的杠杆支点的上方,有辊轮承座6的一个销轴,辊轮承座的另一个销轴在压紧扳手1的端部,另有一个两端有轴的顶紧撑杆3和主体,承座,扳手.共同组成四连杆撑杆结构,处于如图状态为顶紧状态,撑杆的两个轴和扳手与承座间的轴在一直线上,承座上的辊轮7为最向下位置。向上扳起扳手。即带动承座使辊轮向上,为松开状态。拉簧5使辊轮免于跌下处于抬起状态,方便装入被辊压件。卸压拨杆2可使扳起扳手时省力。当用手将拨杆2和扳手1捏合时,就使撑杆和扳手之间分开一定夹角,再顺势扳起扳手就很省力了。事先扳动棘轮扳手23压缩弹簧到设定值,旋转调整螺杆12至一定位置。在三个轮子之间放入被辊压件后,用手握住主体和压紧扳手用力握合,压下辊轮即夹紧被辊件。有三种情况出现,其一,能够压下辊轮,且压力通过调整螺杆传递给杠杆,使加力臂抬起,脱离限位螺钉(两者之间产生间隙),但仍与调整座26保持间隙,即加力臂只与导杆18接触,说明这时设定的压簧25弹力与辊压力平衡,即如图状态。这种情况可以进行辊压,用辊压器绕被辊件旋转几圈,即完成该部位的辊压硬化处理。其二,若不能够压下辊轮,或者用极大力压下辊轮,但加力臂和调整座之间没有间隙,说明接触力和弹力共同与辊压力平衡,辊压力太大,即轮间隙太小,可向下旋转调整螺杆,放松间隙,再试着压下辊轮,直至出现第一种情况。其三,若很轻松压下辊轮,但不能使加力臂与限位螺钉之间出现间隙,说明接触力抵消一部份弹力后,再与辊压力平衡,辊压力太小,即轮间隙太大,可向上旋转调整螺杆,调小间隙,再试着压下辊轮,直至出现第一种情况。辊轮及调节件部份的辊压力调整座26上两排轴承中每排2个轴承,可使辊压面加宽,提高该部位的耐疲劳性能。辊压器主体上的压紧扳手1和顶紧撑杆3之间连接有卸压拨杆2,其可使扳起扳手时更省力。由前述可见,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因棘轮扳手的旋转拧紧的方便和省力,加上杠杆机构的放大作用,使辊压力大大增加,这样可以将辊轮的施压面做得很宽,从而减少了换位的次数;弹簧设定压力只需一次旋紧到位,不必每换一次位置,就要旋松、再旋紧到压力值一次;另外四连杆的撑杆结构使辊轮一下子就加压到位,且开合方便。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使劳动强度降低,且因不易产生辊压盲区,保证了辊压的质量。图2是本技术的辊压器结构图。图中1是压紧扳手,2是卸压拨杆,3是顶紧撑杆,4是圆柱销,5是抬起拉簧,6是辊轮承座,7是辊轮,8是被辊压圆钢,9是反力轴承,10是轴承座,11是加力杠杆,12是辊压直径调整螺杆,13是档板,14是档板固定螺钉,15是压簧,16是压簧档板,17是压簧档板固定螺钉,18是压辊力刻度导杆,19是棘轮固定螺钉,20是棘轮盖板,21是棘轮,22是棘轮换向推销,23是棘轮板手,24是辊压力调整螺套,25是压簧,26是辊压力调整座,27是圆柱销,28是圆柱销,29是辊压力调整座固定螺钉,30是杠杆加力圆头螺钉,31是杠杆限位螺钉,32是辊压器主体。设计辊压圆钢直径为Φ4-Φ18mm,最大辊压力3.5KN。有6个直径为Φ22mm,宽7mm的18型轴承,组成三个宽14mm的轮子,其中一个套一经淬硬的外径Φ30mm的轮箍,成为辊轮7,辊压面宽6mm。轮轴以及辊轮承座6与压紧扳手1间、与辊压器主体32间的轴,主体与杠杆11间的轴,共6个轴,直径为Φ8mm,其一端为挡肩,另一端可用卡簧轴向定位。顶紧撑杆3的两个轴为Φ6mm直径。辊轮承座和轴承座10留出的空档为16mm正公差,故与承座铰接的顶紧撑杆、辊压器主体及伸入轴承座的杠杆施力臂的厚度均为16mm负公差,以保证转动、移动灵便。顶紧撑杆、卸压拨杆2厚度为8mm负公差,故扳手与主体开的槽的宽度为8mm正公差,以保证转动灵便。压紧扳手实际上为放大约三倍的杠杆,其施力臂(两轴间距)为38mm。辊压器主体的两轴间距,根据杠杆加力臂和辊压力调整座24尺寸所定,为130mm。辊轮承座两轴间距由辊轮尺寸可定为36mm。顶紧时,撑杆与主体间夹角不宜太大,取14,而四连杆此时成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应为134mm,而斜边由撑杆、扳手的三轴成一直线构成,那么顶紧撑杆的两轴间距为134-38=96mm。杠杆厚度为20mm,在施力臂(16mm)处形成台肩,可限制轴承座运动方向。杠杆支点轴孔的轴座厚8mm负公差。杠杆比为5∶1,取施力臂,即轴至调整螺杆12中心的距离为32mm,那么加力臂,即轴至杠杆加力圆头螺钉30中心的距离为160mm.。加力压簧25应能放入辊压力调整螺套24内,且能套在辊压力刻度导杆18上,原始长度65mm,压缩量约35mm,刚度为约20N/mm,经杠杆放大后,辊压力为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钢表面硬化快速辊压器,由辊压器主体、辊压力调整座、辊压辊轮及调节件等部份组成,其特征是辊压器主体一侧是辊压力调整座,另一侧是辊压辊轮及调节件;辊压力调整座上的棘轮(21)与辊压力调整螺套(24)是螺钉(19)联接,螺套内有压簧(25)和其内的辊压力刻度导杆(18),螺套外有螺纹与螺压力调整座(26)的内螺纹配合,棘轮有棘轮扳手相联,棘轮换向推销(22)在棘轮扳手内,其是调节扳手的往复扳动;加力圆头螺钉(30)位于刻度导杆(18)下的圆肩台下并与辊压器主体下部的加力杠杆(11)的加力臂相联,限位螺钉(31)位于加力圆头螺钉(30)一边的辊压力调整座(26)底部,并限位加力杠杆(11)的加力臂;调整座(26)和辊压器主体(32)是螺钉(29)联接;杠杆(11)的施力臂上有可改变上下位置的螺杆(12),轴承座(10)是套在杠杆(11)的施力臂上,轴承座(10)上部是并排的两个销轴(4)并有轴承(9),轴承座的外侧有档板(13),轴承座(10)内的中隔是一锥坑,其与调整螺杆(12)端部相嵌,调整螺杆(12)上有压簧(15);主体(32)杠杆支点上方有辊轮承座(6),其销轴分别联压紧扳手(1)和主体(32),另一顶紧撑杆与主体、承座、扳手呈四连杆撑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实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