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连续退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48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卧式连续退火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只退火轮、蒸汽保护槽、乳化液保护槽、吹干器和电机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只退火轮均与其主轴(11)、支承座(10)、导电轮(9)、皮带轮(12)单独组成退火部件(1、7、6、2),各退火部件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展开,各退火部件的退火轮均安装在同一平面内;第二、第二退火部件(7、6)的主轴(11)内分别设有中心导管(13),中心导管直通退火轮(8)的盘面内;吹干器(5)内部采用锥套结构;第三、四退火部件(6、2)的退火轮分别置于各自的退火轮盒(14、15)内,退火轮盒(14、15)与各自的退火轮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件(16)。(*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铜线材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卧式连续退火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铜大拉生产线中,由于铜杆拉丝后,存在表面硬化和内应力过大等现象,必须经过退火处理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铜线材产品。在线连续退火以其生产效率高,退火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成为铜线材退火的主要方式。其退火的方法是拉丝后的铜线进入退火装置,依次经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即行业通称的K1、K2、K3、K4)四只退火轮时,被通以低电压高电流的交流电源,使装置内铜线迅速地升温至退火温度,之后,铜线进入乳化液冷却槽冷却,从而完成退火处理。退火后的铜线还须经吹干器吹去其上的残余水珠后,才可进日退火后的收线装置。其中,铜线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分别密封在蒸气和乳化液中而不被氧化,要求各退火轮的转速保持严格比例关系,防止铜线在各退火轮之间过松或过紧而产生线径的变化。目前,我国的连续退火装置都是立式结构。这种结构经过线缆界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完善,基本上能够适应铜线材连续退火的要求。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其各部件是在机器的高度方向展开,致使机器过高,操作维修极为不便。2、其第一只与第四只退火轮安装在一根轴上,由一只皮带传动,与第二、第三只退火轮构成一个封闭的、相互制约的传动链,各退火轮之间的速比调整十分困难,造成铜线在退火时被拉断或拉细。另外,第一与第四只退火轮在轴向位置的叠加,使得铜线在各退火轮间的走线路不在同一平面内,易使软化的铜线与退火轮边缘相接触而擦伤铜线。3、其第二、第四只退火轮及各导电轮缺乏良好的冷却措施,机器的温升快,温度高,极易造成零部件的损坏。4、吹干器中气流方向与走线方向垂直,且直接吹向铜线,造成铜线弯曲触及吹干模而擦伤铜线,同时铜线的被风侧不易被吹干。5、机器的泄漏情况严重。这些问题造成了铜大拉生产线的生产废品率增加,机器故障增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立式连续退火装置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能够提高装置的使用性能和生产铜线材的优质品率、且装置的运行稳定、故障少、操作维修方便的卧式连续退火装置。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连续退火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只退火轮、蒸汽保护槽、乳化液保护槽、吹干器、电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只退火轮均与其主轴、支承座、导电轮、皮带轮单独组成退火部件,各退火部件在装置的宽度方向展开,各退火部件的退火轮均安装在同一平面内;第二、第三退火部件的主轴内分别设有中心导管,中心导管直通退火轮的盘面内;吹干器内部采用锥套结构;第三、四退火部件的退火轮分别置于各自的退火轮盒内,退火轮盒与各自的退火轮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件。其技术效果是各退火轮与其主轴、支承座、导电轮、皮带轮单独组成退火部件,可以有效的保证各退火轮间的速比调整;各退火部件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展开,降低了装置的高度,便于操作维修;各退火轮设计安装在同一平面内,使铜丝可以始终走在镍带上而不被擦伤;对于温度较高的第二、三退火部件,在其主轴内设有中心导管,压缩空气可以通过该导管直达退火轮的盘面内,对该部件进行冷却降温,防止零部件的损坏,保证该部件的正常运行。采用内部为锥套结构的吹干器,解决了原吹干器的气流方向与走线方向垂直,且直接吹向铜线,造成铜线弯曲,甚至擦伤铜线等的缺陷,既可保证铜线被完全吹干,且又不影响铜线走路径;第三、第四退火轮盒与各自的退火轮之间采用密封件密封,有效地防止了蒸汽和乳化液在退火轮盒处的泄漏。因此,本退火装置既可以使铜线充分软化、退火,退火后的铜线材表面光亮、无氧化点,优质品率高达95%以上,又可以提高装置的使用性能和运行质量。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退火部件结构剖视图;图3为内部为锥套的吹干器结构剖视图;图4为第三退火部件退火轮密封结构图;图5为第四退火部件退火轮密封结构图。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退火装置由第一至第四退火部件1、7、6、2、蒸汽保护槽3、乳化液保护槽4、吹干器5和电机传动机构组成。第一至第四退火部件分别由退火轮8、导电轮9、支承座10、主轴11和皮带轮12构成(参见图2)。为了降低本装置的高度,便于操作和维修,各退火部件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展开,各退火部件的退火轮设计安装在同一平面内,以便于铜线的穿行,保证铜线始终行走在镍带上而不被擦伤。对于温度较高的第二、第三退火部件7、6,在其主轴11内还分别设有中心导管13(参见图2),该中心导管直通退火轮(8)的盘面内,通过该中心导管可以将压缩空气输送到退火轮的盘面内,然后从导管的外部流出,以便对该退火部件7、6进行冷却降温,保证该部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吹干器5内部采用锥套结构(见图3),即由内锥套51外嵌加外锥套52构成,内外锥套51、52的锥面之间和锥端之间分别留有气流腔53和环形型腔54,外锥套上开设有进气口55,内、外锥套的中心处对应开设有通孔56、57。铜线从下锥套通孔57向上锥套通孔56行走,压缩空气从进气口55进入气流腔53后先触及内锥套51的锥面,然后向下,进入环形型腔54后,气流速度加快,且在圆周各处均匀地逆着铜线行走的方向吹向铜线,以保证铜线被完全吹干,且又不致影响行走的路径。第三、第四退火部件6、2的退火轮分别置于各自的退火轮盒14、15(见图4、图5)内,退火轮盒与各自的退火轮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件16。密封件16由耐高温、绝缘性能好的聚四乙烯材料制成的密封座17和安装在该密封座内的两只耐高温的骨架式橡胶油封18构成。其中第四退火部件2的退火轮在骨架油封前设有一处螺纹密封20,且在退火轮盒15的盖上开设可调节的溢流口19,以保证退火轮盒15中乳化液的水位。权利要求1.卧式连续退火装置,包括第一至第四只退火轮、蒸汽保护槽、乳化液保护槽、吹干器和电机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至第四只退火轮均与其主轴(11)、支承座(10)、导电轮(9)、皮带轮(12)单独组成退火部件(1、7、6、2),各退火部件在装量的宽度方向上展开,各退火部件的退火轮均安装在同一平面内;第二、第二退火部件(7、6)的主轴(11)内分别设有中心导管(13),中心导管直通退火轮(8)的盘面内;吹干器(5)内部采用锥套结构;第三、四退火部件(6、2)的退火轮分别置于各自的退火轮盒(14、15)内,退火轮盒(14、15)与各自的退火轮之间分别设有密封件(16)。2.如权1所述的一种退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吹干器(5)内部采用锥套结构,即由内锥套(51)外嵌加外锥套(52)构成,内、外锥套的锥面之间和锥端之间分别留有气流腔(53)和环形型腔(54),内、外锥套的中心处分别对应开设有通孔(56、57),外锥套(52)一侧开设有进气口(55)。3.如权1所述的一种退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件(16)由密封座(17)和安装在密封座内的骨架式橡胶油封(18)构成。4.如权1所述的一种退火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四退火部件(2)的退火轮在骨架油封前设有一处螺纹密封(20)。专利摘要卧式连续退火装置,属铜线材生产设备
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结构合理、能够提高使用性能和产品优质率的卧式连续退火装置。其技术要点是第一至第四退火轮均与其主轴(11)、支承座(10)、导电轮(9)、皮带轮(12)单独组成退火部件(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谢警余继华席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新电工有限公司合肥神马电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