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防护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045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防护杠组件,该防护杠组件包括杠体、支架及雷达传感器,支架用于安装雷达传感器并与杠体连接,支架包括一壳体,雷达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部。通过这种防护杠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甚至消除了杠体对雷达传感器的干涉,提高雷达传感器的安全性。

A car and its protective bar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 and its protective bar component, which consists of a bar, a support and a radar sensor. The support is used to install a radar sensor and connect with a bar. The support includes a shell, and the radar sensor is set inside the shell. Through the protection rod assembly,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or even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bar body on the radar sensor,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radar sen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及其防护杠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防护杠组件。
技术介绍
雷达传感器是倒车时或泊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一般分为前雷达和后雷达,由超声波传感器(俗称探头)、控制器和显示器(或蜂鸣器)等部分组成。能以声音或者更为直观的显示告知驾驶员周围障碍物的情况,解除了驾驶员泊车、倒车和起动车辆时前后左右探视所引起的困扰,并帮助驾驶员扫除了视野死角和视线模糊的缺陷,提高驾驶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雷达传感器一般安装汽车防护杠的挡泥板上,这种安装方式会因为防护杠的杠体的存在而遮挡雷达传感器,从而干扰雷达传感器的检测,同时,这种安装方式会使得雷达传感器裸露在外面,导致雷达传感器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汽车及其防护杠组件,旨在解决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挡泥板上时,杠体干涉雷达传感器以及雷达传感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的防护杠组件,其中,该防护杠组件包括杠体、支架及雷达传感器,支架用于安装雷达传感器并与杠体连接,支架包括一壳体,雷达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护杠组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汽车的防护杠组件,该防护杠组件包括杠体、支架及雷达传感器,支架用于安装雷达传感器并与杠体连接,使得雷达传感器安装在杠体上,降低甚至消除了杠体对雷达传感器的干涉,且支架包括一壳体,雷达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部,使得雷达传感器被壳体保护,提高了雷达传感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护杠组件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雷达传感器与壳体装配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图4中雷达传感器与壳体装配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护杠组件10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防护杠组件10包括杠体11、支架12及雷达传感器13。杠体11是用于装在汽车上的配件,常置于汽车前包围外,主要的作用是保护汽车前部不受碰撞。在发生激烈碰撞时,杠体11能够产生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防护车身前部及引擎的安全,从而减少汽车内乘员在碰撞所受到的伤害,也具备对行人安全保护的功能。其中,杠体11包括管状本体111,可以理解的,该管状本体111可以是杠体11的部分本体,即杠体11部分呈管状,也可以是杠体11的全部本体,也即杠体11全部呈管状。可选的,管状本体111可以为方管、圆管或其他形状的管体,本实施例图示中以管状本体111为圆管且杠体11全部呈圆管为例,该圆管折弯形成杠体11,进一步的,管状本体111可以为空心管,也可以为实心管。参阅图2,支架12与杠体11连接且包括一壳体121。可选的,壳体121包括前盖组件1211及后盖组件1212,前盖组件1211与后盖组件1212连接并形成一封闭空间1213,其中,前盖组件1211及后盖组件1212均可通过板状本体折弯成型,折弯成型后的前盖组件1211及后盖组件1212对接即可形成上述的封闭空间1213。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盖组件1211与后盖组件121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比如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两个半球体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前盖组件1211与后盖组件1212,两个半球体内部中空并对接形成上述的封闭空间1213。此外,壳体121也可以通过一板状本体多次折弯形成上述的封闭空间1213。可选的,壳体121可以为透明壳体121,也可以为不透明壳体121。进一步的,壳体121设有接线孔1214,且接线孔12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接线孔1214设置于壳体的不同侧,本实施例图示中,以两个接线孔1214为例,且两个接线孔1214设置于后盖组件1212不同的两侧。其中,在至少两个接线孔1214处设有出线圈1215及胶塞1216,出线圈1215用于与至少两个接线孔1214中的一个嵌合,胶塞1216用于封设其他的接线孔1214。参阅图3,壳体121还设有通孔1217,可选的,该通孔1217设置于壳体121与接线孔1214的不同侧,本实施例图示中,该通孔1217设置于前盖组件1211。进一步参阅图2,支架12还包括连接件122,连接件122与壳体121连接并箍设于杠体11的管状本体111,该箍设连接的方式方便安装及拆卸,且能够根据实际所需位置进行调节。可选的,连接件122包括第一连接部1221及第二连接部1222,第一连接部1221与壳体121连接,第二连接部1222与第一连接部1221连接以与第一连接部1221共同箍设于管状本体111。可选的,第一连接部1221与第二连接部1222为弧形板体,弧形板体与管状本体111的圆管配合,能够使得连接件122相对于管状本体111的角度可调节,进而使得壳体121相对于管状本体111的角度可调节。可以理解的,连接件122也可以为一个单体结构,单体结构的连接件122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在环绕管状本体111的方向上延伸以箍设于管状本体111。可选的,单体结构的连接件122为弧形板体。参阅图4,支架12进一步包括承载机构123,承载机构123设置于壳体121的内部。其中,承载机构123包括套筒座123a,套筒座123a在壳体121内部与壳体121连接,且围设形成一腔体1231,该腔体1231与通孔1217对接设置,以使得腔体1231通过通孔1217与壳体121外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套筒座123a在壳体121的前盖组件1211与后盖组件1212形成的封闭空间1213内与前盖组件1211连接。进一步的,承载机构123还包括弹性件123b,弹性件123b设置于腔体1231内,且在靠近通孔1217的一侧贴设于套筒座123a的内壁。可选的,弹性件123b为弹性密封圈。进一步的,承载机构123还包括固定件123c及垫片123d。固定件123c用于在套筒座123a远离通孔1217的一端与套筒座123a连接,垫片123d设置于固定件123c靠近通孔1217的一侧。可选的,固定件123c为塑料固定件,垫片123d为塑料垫片。共同参阅图4及图5,雷达传感器13安装于支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及其防护杠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防护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杠组件包括杠体、支架及雷达传感器,所述支架用于安装所述雷达传感器并与所述杠体连接,所述支架包括一壳体,所述雷达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防护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杠组件包括杠体、支架及雷达传感器,所述支架用于安装所述雷达传感器并与所述杠体连接,所述支架包括一壳体,所述雷达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盖组件及后盖组件,所述前盖组件与所述后盖组件连接并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雷达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进一步包括连接件,所述杠体包括管状本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箍设于所述管状本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接线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支架进一步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以用于承载所述雷达传感器,且使得所述雷达传感器的探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贻佳陈昌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