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中铰链柱(hingepillar)周边的前部车身结构,属于车辆的车身结构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车辆的前方碰撞时,通过使在车辆的车身前部于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前侧架被压碎来吸收冲击载荷,且经由该前侧架向车身各部分散冲击载荷,以此抑制车室的变形。又,已知有在前侧架的车身宽度方向外侧于车身前后方向延伸配设的纵梁的前端部与前侧架通过抗扭翼盒(torquebox)而连结的车身结构。该情况下,通过抗扭翼盒的与纵梁的连结来抑制前侧架的扭曲,以此能谋求车辆的行驶稳定性的改善。然而,当比前侧架靠近车身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单侧占据车身宽度的25%左右的区域)与碰撞物发生车身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所谓小重叠碰撞时,配置于该重叠区域的前轮相对于车身相对后退,从该前轮向铰链柱输入冲击载荷,从而会使车室变形。为了抑制像这样的小重叠碰撞带来的车室的变形,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从铰链柱的上端部向车身前方侧延伸的挡板加强组件(apronreinforcement)与铰链柱借由连结构件呈交叉状连结,以此提高挡板加强组件与铰链柱的结合刚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位于比前轮的配置位置靠近后方的纵梁;和从所述纵梁的前端部向车身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抗扭翼盒;所述抗扭翼盒具有配置于与所述纵梁的上表面大致同一高度的上表面部和配置于与所述纵梁的下表面大致同一高度的下表面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20 JP 2016-0089871.一种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位于比前轮的配置位置靠近后方的纵梁;和从所述纵梁的前端部向车身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抗扭翼盒;所述抗扭翼盒具有配置于与所述纵梁的上表面大致同一高度的上表面部和配置于与所述纵梁的下表面大致同一高度的下表面部。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岳司,川崎敬三,山内一树,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