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177850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提供一柔性电路板;去除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以形成至少两个硬板埋入区;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同,一个所述印制电路板与一个所述硬板埋入区相对应;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形成软硬结合板。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柔性电路板和印制电路板分开设计,因此可以在不同硬板区域设计不同硬板叠层来实现不同区域的厚度要求,从而实现厚度的多样性,满足组装的结构空间需求,进而提高最终获得的软硬结合板的应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硬结合板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软硬结合板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制作软板然后在软板上采用增层法制作硬板,通常是压合粘连片或者覆铜板的方式制作,然后完成外层线路的制作,最后的工序移除软板上的硬板区,完成软硬结合板的制作。其中,采用现有技术制得的软硬结合板的不同的硬板区,叠层材料与厚度均需要求一致。但是,现有的手机以及数码产品的结构空间内,某些区域的空间比较有限,若采用同样的厚度规格,满足某处的高度需求的情况下,其它处的空间需要额外添加材料来满足高度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要求不同硬板区的厚度一致,导致获得的软硬结合板的应用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要求不同硬板区的厚度一致,导致获得的软硬结合板的应用灵活性差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柔性电路板;去除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以形成至少两个硬板埋入区;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同,一个所述印制电路板与一个所述硬板埋入区相对应;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形成软硬结合板。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被移除后形成有至少两个硬板埋入区;与所述硬板埋入区一一对应的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同。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软硬结合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柔性电路板和印制电路板分开设计,并将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移除,形成硬板埋入区,然后将印制电路板固定在硬板埋入区中,并与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从而形成软硬结合板。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不同硬板区域可以设计不同硬板叠层来实现不同区域的厚度要求,从而实现厚度的多样性,满足组装的结构空间需求,进而提高了最终获得的软硬结合板的应用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上移除预设区域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需要固定在柔性电路板上的硬板埋入区中的印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软硬结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提供一柔性电路板。其中,该柔性电路板可以为单层板、双层板和多层板。如图2所示,为双层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双层柔性电路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覆盖膜201、第一软板导电层202、软板绝缘层203、第二软板导电层204和第二覆盖膜205。其中,对于第一软板导电层202与第二软板导电层204之间的导通可以通过导电通孔或者导电盲孔实现。而导电通孔和导电盲孔之所以可以导电,是因为通过化学沉铜或者电化学镀铜的方法在通孔和盲孔的内壁及通孔和盲孔的开口边缘位置形成有一层铜膜。另外,以双层柔性电路板为例,其形成过程可如下所示:首先,将柔性电路板基材加工成预设尺寸的柔性电路板基材。其中,柔性电路板基材为双面覆盖有铜的聚酰亚胺(PI)的薄片。即第一软板导电层202和第二软板导电层204可以均由铜构成,软板绝缘层203可以由聚酰亚胺构成。然后,在预设尺寸的柔性电路板基材上加工导通孔并镀铜,形成导电通孔或者导电盲孔,从而实现第一软板导电层202和第二软板导电层204之间的导通。再次,通过构图工艺在预设尺寸的柔性线路板基材表面(即在第一软板导电层202和第二软板导电层204上)制作所需要的线路图形。其中,线路图形的加工可以采用刻蚀的方式形成。最后,在形成有线路图形的柔性线路板基材的表面(即第一软板导电层202和第二软板导电层204的表面)覆盖一层覆盖膜或者压合铜覆盖膜,从而形成完整的柔性电路板。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实现的是双层柔性电路板的制作过程,对于多层柔性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制作,只不过多层柔性电路板的制作过程额外还需要将制作好的单层或双层柔性电路板通过压合来实现多层结构。步骤102:去除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以形成至少两个硬板埋入区。其中,可以采用镭射切割技术或者模具冲型技术移除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从而形成至少两个硬板埋入区。以双层柔性电路板为例,如图3所示,双层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内需要移除的部分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覆盖膜201、第一软板导电层202、软板绝缘层203、第二软板导电层204和第二覆盖膜205,从而形成至少一个硬板埋入区206。步骤103: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同,一个所述印制电路板与一个所述硬板埋入区相对应。另外,所述印制电路板可以为单层板、双层板和多层板(其中,印制电路板的中心导电层不计层数)。如图4所示,为双层印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双层印制电路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硬板导电层401、第一硬板绝缘层402、中心导电层403、第二硬板绝缘层404和第二硬板导电层405。其中,对于第一硬板导电层401、中心导电层403、第二硬板导电层405之间的导通可以通过导电通孔或者导电盲孔实现。另外,对于印制电路板的形成过程可如下所示:首先,将中心导电层的基材加工成预设尺寸。然后,在预设尺寸的中心导电层基材的两个表面上分别铺设第一硬板绝缘层402和第二硬板绝缘层404。具体地,例如可以在预设尺寸的中心导电层基材的两个表面分别压合半固化片,即第一硬板绝缘层402和第二硬板绝缘层404可以均由半固化片构成。再次,分别在第一硬板绝缘层402和第二硬板绝缘层404的表面铺设导电层,形成第一硬板导电层401和第二硬板导电层405,获得预处理印制电路板。其中,具体地,例如可以在分别在第一硬板绝缘层402和第二硬板绝缘层404的表面覆盖铜,即第一硬板导电层401和第二硬板导电层405可以均由铜构成。再次,在预处理印制电路板上加工导电通孔或者导电盲孔,从而实现第一硬板导电层401、中心导电层403和第二硬板导电层405之间的导通。最后,通过构图工艺在预处理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即在第一硬板导电层401和第二硬板导电层405上)制作所需要的线路图形,从而得到需要埋入到柔性电路板上的硬板埋入区中的印制电路板。其中,线路图形的加工可以采用刻蚀的方式形成。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实现的是双层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对于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参照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柔性电路板;去除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以形成至少两个硬板埋入区;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同,一个所述印制电路板与一个所述硬板埋入区相对应;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形成软硬结合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柔性电路板;去除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预设区域,以形成至少两个硬板埋入区;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不同,一个所述印制电路板与一个所述硬板埋入区相对应;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形成软硬结合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的步骤,包括:利用半固化片或者胶水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印制电路板最外层的导电层延伸至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并在延伸部分上开设导电盲孔和/或导电通孔,将所述印制电路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对应端口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至少两个印制电路板固定在对应的所述硬板埋入区内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印制电路板最外层的导电层上依次增加一层绝缘层和一层导电层,并通过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星谢长虹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