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8354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包括:驱动压电振子、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一换向压电振子、第二换向压电振子、第一脚支座和第二脚支座,其中:支撑腿布置在驱动压电振子下表面,换向压电振子连接在支撑腿上,脚支座连接在支撑腿自由端。对三压电振子分别施加不同相的交流电压使其发生往复弯曲变形,带动两脚支座相互靠近或远离。在脚支座移动过程中,压电振子驱动支撑腿和脚支座发生一定的扭动,促使脚支座上不同摩擦系数的材料分别与工作面相接触,从而使脚支座产生不同的位移,最终实现驱动器的定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双向驱动,且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对工作面的要求较低和延长驱动器中压电陶瓷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电驱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驱动器具有工作行程大、运动速度快和承载力大的特点,但是传统驱动器体积庞大且运动分辨率不高。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微型机械、精密测量和生物医疗都对微型驱动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微型驱动器必须实现小体积和高精度。新型微型驱动器主要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磁致伸缩材料、电致伸缩材料和压电陶瓷进行驱动。其中,压电驱动微型驱动器具有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抗电磁干扰、功耗小和驱动力大的优点,现有的压电驱动器主要有尺蠖型驱动和惯性驱动两类,但这两类驱动器结构较为复杂,多与工作面刚性接触,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易损耗构件不易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压电驱动器结构较为复杂,多与工作面刚性接触,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易损耗构件不易更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该驱动器由驱动压电振子、第一支撑腿、第二支撑腿、第一换向压电振子和第二换向压电振子、第一脚支座和第二脚支座组成。其中所述驱动压电振子由压电薄片材料粘贴在矩形弹性基体上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为相同的矩形薄片构件且具有一定的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包括:驱动压电振子(1)、第一支撑腿(2)、第二支撑腿(3)、第一换向压电振子(4)和第二换向压电振子(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双向驱动的第一脚支座(6)和第二脚支座(7);其中所述驱动压电振子(1)由压电薄片材料粘贴在矩形弹性基体上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腿(2)和第二支撑腿(3)为相同的矩形薄片构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第一支撑腿(2)一端端布置在驱动压电振子(1)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腿(3)一端连接在驱动压电振子(1)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换向压电振子(4)和第二换向压电振子(5)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腿(2)和第二支撑腿(3)上,所述第一脚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压电振子双向驱动器,包括:驱动压电振子(1)、第一支撑腿(2)、第二支撑腿(3)、第一换向压电振子(4)和第二换向压电振子(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双向驱动的第一脚支座(6)和第二脚支座(7);其中所述驱动压电振子(1)由压电薄片材料粘贴在矩形弹性基体上构成,所述第一支撑腿(2)和第二支撑腿(3)为相同的矩形薄片构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第一支撑腿(2)一端端布置在驱动压电振子(1)下表面、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腿(3)一端连接在驱动压电振子(1)下表面、另一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莉吴越任露泉田丰君董景石宋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