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自由度的音圈隔振抑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自由度的音圈隔振抑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属于主动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精密仪器设备越发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与之相应的则是对其安装结构隔振性能与抗干扰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的被动隔振结构已逐渐满足不了需求,于是主动控制技术应运而生。通常,高精密设备及其安装结构需要面对两方面的干扰因素,一是设备自身带来的直接干扰,如由设备重量变化引起的干扰力、自身携带陀螺工作时带来的干扰力等;另一种则是来自于结构基座传递而来的振动干扰。如果需要抑制直接干扰,需要结构有较高的刚度,而如果要隔离基座振动,则是需要结构有较高的柔性。这两方面的需求往往相互矛盾,不可兼得,会顾此失彼。此外,空间环境中的扰动,往往是多自由度的,这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同时隔振抑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自由度的音圈隔振抑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大幅削弱基座带宽振动对安装平台上的精密设备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多自由度的音圈隔振抑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自由度音圈隔振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两个作动器将安装平台和基座串联起来,每个作动器包括:动力部分、支撑结构和测量部分;支撑结构用于提供并保持动力部分初始状态,便于其运动,测量部分用于测量动力部分的运动情况;所述动力部分包括:各作动器中的上音圈电机和下音圈电机,所述上音圈电机包括上音圈电机线圈和上音圈电机磁体,所述上音圈电机线圈与所述作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上音圈电机磁体与过渡平台固定连接,上音圈电机线圈位于上音圈电机磁体内部的环形槽中,通过膜簧支撑起来;下音圈电机包括下音圈电机线圈和下音圈电机磁体,下音圈电机线圈与过渡平台固定连接,下音圈电机磁体与外部总体结构中的基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自由度音圈隔振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两个作动器将安装平台和基座串联起来,每个作动器包括:动力部分、支撑结构和测量部分;支撑结构用于提供并保持动力部分初始状态,便于其运动,测量部分用于测量动力部分的运动情况;所述动力部分包括:各作动器中的上音圈电机和下音圈电机,所述上音圈电机包括上音圈电机线圈和上音圈电机磁体,所述上音圈电机线圈与所述作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上音圈电机磁体与过渡平台固定连接,上音圈电机线圈位于上音圈电机磁体内部的环形槽中,通过膜簧支撑起来;下音圈电机包括下音圈电机线圈和下音圈电机磁体,下音圈电机线圈与过渡平台固定连接,下音圈电机磁体与外部总体结构中的基座固定连接,下音圈电机线圈位于下音圈电机磁体内部的环形槽中,通过膜簧支撑;支撑结构包括:过渡平台、电机底座、支撑柱、作动杆、连接块、压槽、压片和膜簧;电机底座将各作动器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四个支撑柱以90°的夹角均匀分布安装在电机底座和过渡平台上,支柱上安装压槽,通过压片分别将膜簧外圈固定安装在电机底座与过渡平台上;膜簧内圈通过连接块,分别将下音圈电机线圈与过渡平台、上音圈电机线圈与作动杆固定连接;作动杆分别将两个作动器与安装平台固定连接;膜簧除了提供轴向位移外,还能进行小角度的翻转,从而能进行包括平动和转动的多个自由度的隔振/抑振;过渡平台在上下音圈电机运动下可在安装平台与基座之间相对运动;测量部分包括:相对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传感器支架;相对位移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支架安装在作动杆上;速度传感器固定在过渡平台外边缘;测量部分的输出提供给外部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自由度音圈隔振抑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音圈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鹏,季春炜,黄海,张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