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有效载荷测试的配重系统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无人机有效载荷测试的配重系统,属于无人机有效载荷测试的配重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水空两栖无人机既能够在空中作为飞行器,又可以在水上航行,改变了传统无人机只适用于单一场所的局限特点,极具推广性,目前的水空两栖无人机在飞行和水面航行时采用的并非是同一套驱动系统,造成结构复杂、占据空间大等问题,而采用同一套驱动系统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是飞行姿态与水面航行姿态进行调整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所以需要开发一种水空两栖无人机的调姿装置。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1620009701.6的一种用于无人机有效载荷测试的配重系统,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空两栖无人机配重调姿机构,包括水囊、蠕动泵、导水软管、软管骨架、步进电机、壳体、丝杆电机、螺纹压杆、调姿上滚轮、调姿下滚轮、固定压杆、导向滚轮和驱动滚轮;导水软管的中间一段缠绕在所述软管骨架上,导水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水囊,另一端伸出到壳体的外侧;驱动滚轮与导向滚轮相对应对导水软管进行夹持;螺纹压杆的底端设置有可转动的所述调姿上滚轮,调姿下滚轮与所述调姿上滚轮水平方向上错开,所述导水软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无人机有效载荷测试的配重系统,其结构包括外壳(1)、丝杆电机(2)、软管(3)、进步电机(4)、水囊(5)、软管支架(6),所述外壳(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丝杆电机(2)背部,所述丝杆电机(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外壳(1)内表面,所述软管(3)嵌设于外壳(1)与软管支架(6)之间,所述进步电机(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外壳(1)内部,所述水囊(5)通过软管(3)连接于蠕动泵(31)上,所述软管支架(6)通过软管(3)连接于外壳(1)与水囊(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有控制器(10)、调姿下滚轮(11),所述控制器(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外壳(1)上,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有效载荷测试的配重系统,其结构包括外壳(1)、丝杆电机(2)、软管(3)、进步电机(4)、水囊(5)、软管支架(6),所述外壳(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丝杆电机(2)背部,所述丝杆电机(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外壳(1)内表面,所述软管(3)嵌设于外壳(1)与软管支架(6)之间,所述进步电机(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外壳(1)内部,所述水囊(5)通过软管(3)连接于蠕动泵(31)上,所述软管支架(6)通过软管(3)连接于外壳(1)与水囊(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有控制器(10)、调姿下滚轮(11),所述控制器(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外壳(1)上,所述调姿下滚轮(1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外壳(1)下方;所述丝杆电机(2)设有连接杆(20)、螺纹压杆(21)、调姿上滚轮(22),所述连接杆(20)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丝杆电机(2)与螺纹压杆(21)之间,所述螺纹压杆(2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调姿上滚轮(22)上方,所述调姿上滚轮(2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螺纹压杆(21)下方;所述软管(3)设有软管电机(30)、蠕动泵(31),所述软管电机(3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软管支架(6)与蠕动泵(31)之间,所述蠕动泵(3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软管电机(30)与水囊(5)之间,所述水囊(5)通过软管(3)与蠕动泵(31)相连接;所述进步电机(4)设有驱动滚轮(40)、固定压杆(41),所述驱动滚轮(4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外壳(1)上,所述固定压杆(4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驱动滚轮(40)上方;所述软管支架(6)设有软管固定槽(60)、底板(61)、顶板(62)、转轴(63),所述软管固定槽(60)均匀等距嵌设于顶板(62)与底板(61)之间,所述底板(61)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软管固定槽(60)底部,所述顶板(62)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转轴(63)上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雷章,
申请(专利权)人:汉来无人机学院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