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7183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背板,其包括主背板以及两侧的侧背板;任一侧的侧背板通过枢转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主背板的一侧边缘相连接,任一侧的侧背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投影背板以蜂窝板作为光学硬屏屏幕的基板,其具有可扩展、重量轻、平整度高、力学性能优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影背板
本技术涉及投影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激光电视的投影背板。
技术介绍
激光电视属于投影器材的一种,其在使用时,激光电视将图像或者视频投影到幕布上。但是,幕布的材料为软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晃动,进而导致图像抖动。同时,幕布使用在高精度的投影电视中,还存在平整度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背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投影背板,其包括主背板以及两侧的侧背板;任一侧的侧背板通过枢转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主背板的一侧边缘相连接,任一侧的侧背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主背板包括:主表面涂层、主幕基层、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所述主表面涂层附着于所述主幕基层的一侧,所述主幕基层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板上,所述第一铝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蜂窝芯上,所述第一铝蜂窝芯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板上;任一侧的侧背板包括:侧表面涂层、侧幕基层、第三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四铝板,所述侧表面涂层附着于所述侧幕基层的一侧,所述侧幕基层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三铝板上,所述第三铝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蜂窝芯上,所述第二铝蜂窝芯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四铝板上。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主背板和侧背板中,所述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的厚度之和为4-20mm,所述第三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四铝板的厚度之和为4-20mm。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第一铝蜂窝芯和第二铝蜂窝芯的厚度均为2-18mm。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的厚度均为0.8-1.5mm,所述第三铝板和第四铝板的厚度均为0.8-1.5mm。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主背板和侧背板中,所述第一铝板和第二铝板通过粘胶剂与所述第一铝蜂窝芯相连接,所述第三铝板和第四铝板通过粘胶剂与所述第二铝蜂窝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粘胶剂为双组份环氧胶水或者双组份聚氨酯胶水或者高分子胶膜。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主背板和侧背板中,所述主幕基层和侧幕基层均为DNP屏幕。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主表面涂层通过双面胶附着于所述主幕基层的一侧,所述侧表面涂层通过双面胶附着于所述侧幕基层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改进,所述侧背板通过铰链与所述主背板枢转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投影背板以蜂窝板作为光学硬屏屏幕的基板,其具有可扩展、重量轻、平整度高、力学性能优秀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背板的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侧背板的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投影背板包括主背板1以及两侧的侧背板2,其中,任一侧的侧背板2通过枢转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主背板1的一侧边缘相连接,任一侧的侧背板2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从而,当投影背板处于折叠状态时,两侧的背板收折于主背板1的背面,如此不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当投影背板处于展开状态,可实现投影仪的大屏幕投影,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背板2通过铰链与所述主背板1枢转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主背板1包括:主表面涂层11、主幕基层12、第一铝板13、第一铝蜂窝芯14、第二铝板15。其中,所述主表面涂层11附着于所述主幕基层12的一侧,所述主表面涂层11起到反光的作用,其可以为塑料层、玻璃珠粉层或者金属粉层。所述主表面涂层11可通过双面胶附着于所述主幕基层12的一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幕基层12为DNP屏幕。所述主幕基层12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板13上,所述第一铝板13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蜂窝芯14上,所述第一铝蜂窝芯14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板15上。从而,所述第一铝板13、第一铝蜂窝芯14、第二铝板15形成三明治结构,如此设置使得投影背板重量轻、平整度高、力学性能优秀。因为,蜂窝板重量很轻,同等厚度下以6mm厚度举例,蜂窝板的重量是实心铝板重量的30%,是铁板重量的13%。进一步地,蜂窝板的平整度可以达到1m以内在±0.3mm的误差。此外因为是结构件,原材料成本低,并且在抗压强度,剥离强度,剪切强度等各方面力学性能均能满足光学硬屏基板的要求。而且采用蜂窝板做曲面屏幕,一次成型,半径尺寸更加精确,过渡更平滑。进一步地,所述主背板1中,所述第一铝板13和第二铝板15通过粘胶剂与所述第一铝蜂窝芯14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粘胶剂为双组份环氧胶水或者双组份聚氨酯胶水或者高分子胶膜。此外,为了实现减轻重量的目的,所述第一铝板13、第一铝蜂窝芯14、第二铝板15的厚度之和为4-20mm,其中,所述第一铝蜂窝芯14的厚度为2-18mm,所述第一铝板13和第二铝板15的厚度均为0.8-1.5mm。如图3所示,相类似地,任一侧的侧背板2包括:侧表面涂层21、侧幕基层22、第三铝板23、第二铝蜂窝芯24、第四铝板25。所述侧表面涂层21附着于所述侧幕基层22的一侧,所述侧表面涂层21起到反光的作用,其可以为塑料层、玻璃珠粉层或者金属粉层。所述侧表面涂层21可通过双面胶附着于所述侧幕基层22的一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幕基层22为DNP屏幕。所述侧幕基层22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三铝板23上,所述第三铝板23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蜂窝芯24上,所述第二铝蜂窝芯24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四铝板25上。从而,所述第三铝板23、第二铝蜂窝芯24、第四铝板25形成三明治结构,如此设置使得投影背板重量轻、平整度高、力学性能优秀。进一步地,所述侧背板2中,所述第三铝板23和第四铝板25通过粘胶剂与所述第二铝蜂窝芯24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粘胶剂为双组份环氧胶水或者双组份聚氨酯胶水或者高分子胶膜。此外,为了实现减轻重量的目的,所述第三铝板23、第二铝蜂窝芯24、第四铝板25的厚度之和为4-20mm,其中,所述第二铝蜂窝芯24的厚度为2-18mm,所述第三铝板23和第四铝板25的厚度均为0.8-1.5mm。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投影背板以蜂窝板作为光学硬屏屏幕的基板,其具有可扩展、重量轻、平整度高、力学性能优秀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投影背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背板包括主背板以及两侧的侧背板;任一侧的侧背板通过枢转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主背板的一侧边缘相连接,任一侧的侧背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主背板包括:主表面涂层、主幕基层、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所述主表面涂层附着于所述主幕基层的一侧,所述主幕基层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板上,所述第一铝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蜂窝芯上,所述第一铝蜂窝芯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板上;任一侧的侧背板包括:侧表面涂层、侧幕基层、第三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四铝板,所述侧表面涂层附着于所述侧幕基层的一侧,所述侧幕基层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三铝板上,所述第三铝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蜂窝芯上,所述第二铝蜂窝芯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四铝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背板包括主背板以及两侧的侧背板;任一侧的侧背板通过枢转连接的方式与所述主背板的一侧边缘相连接,任一侧的侧背板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主背板包括:主表面涂层、主幕基层、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所述主表面涂层附着于所述主幕基层的一侧,所述主幕基层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板上,所述第一铝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一铝蜂窝芯上,所述第一铝蜂窝芯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板上;任一侧的侧背板包括:侧表面涂层、侧幕基层、第三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四铝板,所述侧表面涂层附着于所述侧幕基层的一侧,所述侧幕基层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三铝板上,所述第三铝板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二铝蜂窝芯上,所述第二铝蜂窝芯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第四铝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背板和侧背板中,所述第一铝板、第一铝蜂窝芯、第二铝板的厚度之和为4-20mm,所述第三铝板、第二铝蜂窝芯、第四铝板的厚度之和为4-20mm。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芯蜂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