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590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本体,所述拨叉本体包括连接端和两个拨动端,所述连接端一侧的两端和两个拨动端相背的一侧均设有折边,所述拨动端远离连接端的一端安装有耐磨块,所述连接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拨动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轴远离连接端的一端贯穿拨动端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设有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与连接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套接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一侧设有与其对应的止动爪,所述止动爪通过固定轴与连接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两个拨动端之间夹角的大小进行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起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用起动机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
技术介绍
拨叉是车用起动机的一个部件,在起动机起动的过程中,拨叉起着使起动机小齿轮弹出和回位的作用,而拨叉的结构对起动机的正常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现有的起动机拨叉主要有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其中整体式拨叉采用尼龙树脂制作,这种起动机拨叉受材质影响较大,若选择耐磨性高的材料,其机械强度就差,若选择机械强度高的材料,其耐磨性又较差,且尼龙树脂材料的抗冲击能力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常有拨叉异常磨损和断裂现象,所以现在的车用起动机拨叉一般采用分体式设计,但是分体式拨叉两个拨动端之间的夹角角度不方便改变,从而不能适用于不同的起动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分体式拨叉两个拨动端之间的夹角角度不方便改变,从而不能适用于不同起动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本体,所述拨叉本体包括连接端和两个拨动端,所述连接端一侧的两端和两个拨动端相背的一侧均设有折边,所述拨动端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本体(1)包括连接端(101)和两个拨动端(102),所述连接端(101)一侧的两端和两个拨动端(102)相背的一侧均设有折边(103),所述拨动端(102)远离连接端(101)的一端安装有耐磨块(104),所述连接端(101)通过第一转轴(2)与拨动端(10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轴(2)远离连接端(101)的一端贯穿拨动端(102)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3)的一侧设有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6),所述第三齿轮(6)通过第二转轴(5)与连接端(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5)上固定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起动机拨叉结构,包括拨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本体(1)包括连接端(101)和两个拨动端(102),所述连接端(101)一侧的两端和两个拨动端(102)相背的一侧均设有折边(103),所述拨动端(102)远离连接端(101)的一端安装有耐磨块(104),所述连接端(101)通过第一转轴(2)与拨动端(10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轴(2)远离连接端(101)的一端贯穿拨动端(102)并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所述第一齿轮(3)的一侧设有与其啮合的第三齿轮(6),所述第三齿轮(6)通过第二转轴(5)与连接端(10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5)上固定套接有棘轮(7),所述棘轮(7)的一侧设有与其对应的止动爪(8),所述止动爪(8)通过固定轴(9)与连接端(101)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9)上套设有扭力弹簧(10),所述扭力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端(101)和止动爪(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6)与第二齿轮(4)之间设有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欣
申请(专利权)人:迪克斯汽车电器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