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6590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包括生物膜载体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包括筒盖、不锈钢轴、填充体和自曝气设备,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顶部盖有筒盖,筒盖上设置用于带动不锈钢轴转动的电动机,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中部为网筒状的填充体,沿填充体边沿排布若干个生物膜载体,自曝气设备包括设置于填充体底部的混气室和纵向贯穿于填充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与填充体相通,不锈钢轴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和混气室,混气室内且位于不锈钢轴底部设置若干个叶轮,电动机带动不锈钢轴和叶轮同步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使用芦苇秸秆制成生物膜载体,可广泛应用于治理黑臭河道,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生态工程
,具体涉及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
技术介绍
城市黑臭河道整治是国家“水十条”部署的明确任务,也是广大群众期盼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攻坚之战。高TOC(TOC≥150mg/L)、高氨氮含量(>8mg/L)、低DO含量(<2mg/L)为黑臭水体的主要特征。实际治理过程中采用曝气的方法,提高水体溶解氧供应量和污染物质的氧化能力,进而达到恢复水体水质的目的。然而,在上述条件下氨氮通常较难以去除,究其原因主要是好氧条件下氮的去除需要好氧微生物和充足的碳源。在黑臭水体中水体内的C/N(TN≥50mg/L)较高(通常为3:1-4:1),而在通常情况下,氮去除过程中需要的比例为20:1。因而,研发低成本碳源、高效去除水体氨氮(总氮)对提高水体污染治理效率有重要意义。黑臭水体处理方法原理上可概括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其中生物膜法是应用最广、最具发展前景的代表性工艺之一。生物膜内有硝化菌等功能微生物能将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体内的氨态氮和硝态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及应用

【技术保护点】
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膜载体(12)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所述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包括筒盖、不锈钢轴(6)、填充体和自曝气设备,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顶部盖有筒盖,筒盖上设置用于带动不锈钢轴(6)转动的电动机(5),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中部为网筒状的填充体,沿填充体边沿排布若干个生物膜载体(12),自曝气设备包括设置于填充体底部的混气室和纵向贯穿于填充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与填充体相通,不锈钢轴(6)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和混气室,混气室内且位于不锈钢轴(6)底部设置若干个叶轮(13),电动机(5)带动不锈钢轴(6)和叶轮(13)同步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膜载体(12)和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所述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包括筒盖、不锈钢轴(6)、填充体和自曝气设备,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顶部盖有筒盖,筒盖上设置用于带动不锈钢轴(6)转动的电动机(5),自曝气生物反应装置(24)中部为网筒状的填充体,沿填充体边沿排布若干个生物膜载体(12),自曝气设备包括设置于填充体底部的混气室和纵向贯穿于填充体内的曝气管,曝气管与填充体相通,不锈钢轴(6)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和混气室,混气室内且位于不锈钢轴(6)底部设置若干个叶轮(13),电动机(5)带动不锈钢轴(6)和叶轮(13)同步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上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开关(2)、电动机(5)、转轴(17)、蓄电池(27)和固定于不锈钢轴(6)上的齿轮,不锈钢轴(6)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填充体中部和混气室中部,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转轴(17)固定于筒盖顶部,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导线(3)与开关(2)、电动机(5)和蓄电池(27)相连并形成通路,电动机(5)的电机转轴上固定主齿轮(4)且二者同步转动,主齿轮(4)与不锈钢轴(6)上的齿轮啮合且二者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为下粗上细且由若干个网格构成的网筒状填充体,填充体采用聚乙烯制成,填充体网筒筒壁的网格包括间隔排布的四边形网格和正六边形网格,填充体底部为六边形网格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的高度为1.2-1.8m,平均细长比为1:2,四边形网格的长度为0.2-0.5cm,宽度为0.1-0.2cm,正六边形网格的边长为0.1-0.2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芦苇秸秆生物膜的自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的内部且以不锈钢轴(6)为中心纵向对称贯穿若干个支撑板(9),填充体边沿且沿圆周方向排布若干个与其适配的填充网袋(10),每两个支撑板(9)之间固定一个填充网袋(10),填充网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鼎新张松贺孟庆荭袁树东周甜甜徐博文王俊萍高一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