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70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4:25
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包括外底座、内底座、型腔、构形装置A和构形装置B,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设置在外底座中间,外底座四个角落个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A,外底座一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B,内底座上设置有一个型腔,型腔外围设置有围绕型腔边缘的第一槽道,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环形的第二槽道,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顶针A和顶针B;构形装置A的推块的凸块抵触至第二槽道的边缘,凸块的过渡面与第二槽道的边缘齐平设置,凸块的接触部深入至第二槽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槽道和侧进胶的方式,浇料沿着第一槽道进入到型腔的第一槽道和型腔上,有效提高产品尺寸的精准性,产品不易形成气纹。

A die with a side adhesive structure

A mold for the side adhesiv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outer base, the inner base, the cavity, the configuration device A and the configuration device B,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inner bas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outer base, and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outer base are provided with a configuration device A, and a configuration device B is set in the middle of the side of the outer base, and one is set on the inner base. There is a first groove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cavity. The edge position of the cavity is set with a ring second channel. The edge position of the cavity is set with a thimble A and a thimble B; the bump of the push block of the configuration device A is in touch with the edge of the second channel, and the transition surface of the convex block is set evenly with the edge of the second channel. The contact section of the convex block goes deep into the second channel.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ecision of the product size, and the product is not easy to form the gas grain by setting two channel channels and side glue, and the pouring material is entered into the first channel and the cavity of the cavity in the first channel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是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注塑而成的产品,是根据设计的模具注塑而成,在注塑成型产品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正对产品型腔进行注塑形成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很有可能浇料到达型腔的边缘位置会有误差而导致形成的产品出现尺寸偏差,特别是要求精密尺寸的产品,这样的尺寸偏差是不允许发送的,同时采用正对面的注塑,容易引起产品气纹,影响到产品外观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可更能保证产品尺寸且形成差评过程中,避免气纹的产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包括外底座、内底座、型腔、构形装置A和构形装置B,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设置在外底座中间,外底座四个角落各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A,外底座一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B,内底座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型腔外围设置有围绕型腔边缘的第一槽道,第一槽道的左端部为浇料的入口处,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环形的第二槽道,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顶针A和顶针B,顶针A和顶针B竖直地设置在内底座的内部,顶针A和顶针B的端部设置在型腔上;所述构形装置A和构形装置B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推块,上滑块活动连接下滑块并可从下滑块滑离,推块的尾部嵌入在下滑块右侧的凹槽上;上滑块的四个角落设置有四个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螺栓,中部设置有斜导孔,斜导孔内设置有斜导柱,斜导柱从上滑块的斜导孔斜向穿入后从下滑块的底部穿出;构形装置A的推块的端部设置有凸块,凸块上部设置有过渡面和接触部,过渡面的中部设置有一凹口,接触部设置在过渡面的下方,构形装置B的推块的端部为平整结构;构形装置A的推块的凸块抵触至第二槽道的边缘,凸块的过渡面与第二槽道的边缘齐平设置,所述凸块的接触部上表面与第二槽道的内表面在同一高度,接触部上表面与过渡面在抵触第二槽道时构成第二槽道的配合部分。进一步地,第一槽道为倾斜设置,其内表面朝两端部方向呈坡度设置。进一步地,型腔边缘位置还设置有多个与顶针A或顶针B相同设置方式的顶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槽道和侧进胶的方式,浇料沿着第一槽道进入到型腔的第二槽道和型腔上,从而形成产品,有效提高产品尺寸的精准性,同时采用侧进胶的方式,使得注胶过程中,产品不易形成气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隐去外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圆圈处)图4为本技术的构形装置A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构形装置A隐去上滑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采用本技术的成型产品图7为成型产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构形装置A的凸块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构形装置A、2-型腔、3-内底座、4-第一槽道、5-顶针A、6-顶针B、7-第二槽道、8-螺栓、9-上滑块、10-下滑块、11-推块、12-凸块、13-斜导柱、14-产品、15-凸出部、16-外底座、17-构形装置B、121-过渡面、122-凹口、123-接触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包括外底座16、内底座3、型腔2和构形装置A、构形装置B,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3设置在外底座16中间,外底座16四个角落各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A1,外底座16一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B17,内底座3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产品14成型的型腔2,型腔2外围设置有围绕型腔2边缘的第一槽道4,第一槽道4的左端部为浇料的入口处,型腔2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环形的第二槽道7,型腔2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顶针A5和顶针B6,顶针A5和顶针B6竖直地设置在内底座3的内部,顶针A5和顶针B6的端部设置在型腔2上;所述构形装置A1和构形装置B17包括上滑块9、下滑块10和推块11,上滑块9活动连接下滑块10并可从下滑块10滑离,推块11的尾部嵌入在下滑块10右侧的凹槽上;上滑块9的四个角落设置有四个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螺栓8,中部设置有斜导孔,斜导孔内设置有斜导柱13,斜导柱13从上滑块9的斜导孔斜向穿入后从下滑块10的底部穿出;构形装置A1的推块11的端部设置有凸块12,凸块12上部设置有过渡面121和接触部123,过渡面121的中部设置有一凹口122,该凹口122刚好可以形成产品14的凸出部15,接触部123设置在过渡面121的下方,构形装置B17的推块11的端部为平整;构形装置A1的推块11的凸块12抵触至第二槽道7的边缘,凸块12的过渡面121与第二槽道7的边缘齐平设置,凸块12的接触部122深入至第二槽道7内。进一步地,所述凸块12的接触部123上表面与第二槽道7的内表面在同一高度,接触部123上表面与过渡面在抵触第二槽道7时构成第二槽道7的配合部分,且第二槽道7的内表面为平面。进一步地,第一槽道4为倾斜设置,其内表面朝两端部方向呈坡度设置。型腔2边缘位置还设置有多个与顶针A5或顶针B6相同设置方式的顶针。在注塑过程中,浇料从注入口进入到第一槽道4的左侧端部,进而流动到型腔2的第二槽道7和型腔2,配合与型腔2匹配的上盖板(图中未示出)完成产品14的成型。产品14成型后,通过机器控制构形装置A1或/和构形装置B17,上滑块9借助于斜导柱13从下滑块10斜向地滑离,同时下滑块10带动推块11水平移动地远离产品14(型腔2),紧接着,机器控制型腔2上的包括顶针A5和顶针B6在内的各顶针将产品14顶出,从而完成产品14加工。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包括外底座、内底座、型腔、构形装置A和构形装置B,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设置在外底座中间,外底座四个角落各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A,外底座一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B,内底座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型腔外围设置有围绕型腔边缘的第一槽道,第一槽道的左端部为浇料的入口处,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环形的第二槽道,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顶针A和顶针B,顶针A和顶针B竖直地设置在内底座的内部,顶针A和顶针B的端部设置在型腔上;所述构形装置A和构形装置B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推块,上滑块活动连接下滑块并可从下滑块滑离,推块的尾部嵌入在下滑块右侧的凹槽上;上滑块的四个角落设置有四个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螺栓,中部设置有斜导孔,斜导孔内设置有斜导柱,斜导柱从上滑块的斜导孔斜向穿入后从下滑块的底部穿出;构形装置A的推块的端部设置有凸块,凸块上部设置有过渡面和接触部,过渡面的中部设置有一凹口,接触部设置在过渡面的下方,构形装置B的推块的端部为平整结构;构形装置A的推块的凸块抵触至第二槽道的边缘,凸块的过渡面与第二槽道的边缘齐平设置,所述凸块的接触部上表面与第二槽道的内表面在同一高度,接触部上表面与过渡面在抵触第二槽道时构成第二槽道的配合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进胶结构的模具,包括外底座、内底座、型腔、构形装置A和构形装置B,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底座设置在外底座中间,外底座四个角落各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A,外底座一侧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构形装置B,内底座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型腔外围设置有围绕型腔边缘的第一槽道,第一槽道的左端部为浇料的入口处,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环形的第二槽道,型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顶针A和顶针B,顶针A和顶针B竖直地设置在内底座的内部,顶针A和顶针B的端部设置在型腔上;所述构形装置A和构形装置B包括上滑块、下滑块和推块,上滑块活动连接下滑块并可从下滑块滑离,推块的尾部嵌入在下滑块右侧的凹槽上;上滑块的四个角落设置有四个与外部部件连接的螺栓,中部设置有斜导孔,斜导孔内设置有斜导柱,斜导柱从上滑块的斜导孔斜向穿入后从下滑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超张军辉程铭李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龙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