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708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由上模和下模形成的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下模上设置有转动模以及用于成型第一凸块的第一型腔,转动模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第二凸块的第二型腔,转动模与下模转动连接,上模与转动模抵触,下模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转动模转动且让第二型腔在第二凸块成型时脱离第二凸块的推动机构。上模与下模合模,其让上模将转动模进行压住,并与下模、上模形成模腔,并且通过下模上设置第一型腔形成第一凸块,在转动模上设置的第二模腔形成第二凸块,在脱模时,上模与下模分开,转动块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让第二凸块脱离第二模腔,进而再将整个产品从模腔内脱出,不会对第一凸块造成影响,进而方便脱模。

Injection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ld, which includes an upper die, a lower die, a mold cavity formed by a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A rotating di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die and a first cavity for forming a first convex block. A second cavity for forming a second convex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die, and the rotating di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is in touch with the rotating die, and the low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rotating die to rotate and allowing the second cavity to break out of the second convex block when the second convex block is formed.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will let rotation die down, and the formation of cavity die, the upper die and lower die set by the first cavity forming a first convex block, the rotating die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mock exam form second bump, stripping, separate mold with the lower die, a rotating block in pushing mechanism under the action of rotation So, let the second bump from the cavity and then the second mock exam, the entire product removed from the mold cavity, will not affect the first convex block, and convenient demou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生产带有如图1所示的结构的产品时,其具有若干凸块,如图中的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且分别置于相交的两个面上,此时,在脱模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的存在,模具容易对第一凸块01或者第二凸块02磕碰,让第一凸块01或第二凸块02受到损伤,进而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通过转动模的设置,让其中一个凸块先脱模,然后再将整个产品取出,从而在脱模的过程中不会损坏产品,更加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由上模和下模形成的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所述下模上设置有转动模以及用于成型第一凸块的第一型腔,所述转动模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第二凸块的第二型腔,所述转动模与下模转动连接,所述上模与转动模抵触,且下模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转动模转动且让第二型腔在第二凸块成型时脱离第二凸块的推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与下模合模,其让上模将转动模进行压住,从而让其分别与下模、上模形成模腔,并且通过下模上设置第一型腔形成第一凸块,在转动模上设置的第二模腔形成第二凸块,在脱模时,上模与下模分开,转动块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从而让第二凸块脱离第二模腔,进而再将整个产品从模腔内脱出,不会对第一凸块造成影响,进而方便脱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固定腔以及转动腔,所述固定腔内安装有固定块,所述转动模安装在固定块上,且转动模通过固定块固定在转动腔内,所述推动机构安装在固定块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能够对转动模安装位置进行限制,将推动机构安装在固定块上让其对转动模进行推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安装在固定腔与转动腔连通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的设置能够让转动模绕其转动,并且将转动轴安装在固定腔以及转动腔连接的位置,可以让转动轴通过固定块进行抵触进行固定,进而在转动块与转动轴安装时比较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与下模密封形成模腔,所述下模设置有与转动模配合的顶面H,所述转动模的顶部与模腔接触的位置P绕转动轴转动的路径S与顶面H相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路径与顶面进行相切,从而在转动模绕转动轴进行转动时不会与顶面形成卡死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上设置有若干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为转动模的转动提供转动空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模上设置若干有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的圆心位置设置有转动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面的设置让转动模在转动时不会受到抵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滑动槽内的弹簧以及推动件,所述弹簧挤压推动件对转动模进行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槽的设置能够让推动件以及弹簧安装,并且通过弹簧能够让推动件在滑动槽内进行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槽以及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推动件滑动位置的台阶,且第二槽与转动腔连通,所述推动件包括推动头以及置于第二槽内且用于推动转动模的推动杆,所述推动头以及弹簧均置于第一槽内且弹簧推动推动头朝台阶位置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推动件设置成推动头以及推动杆,让其形成与台阶搭接的结构,从而在弹簧抵触的过程中,让其不会脱出滑动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杆端部设置成球头,所述球头与转动模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推动杆为竖直滑动,而转动模为转动,因此在推动杆推动转动模时,转动模与推动杆的接触位置会发生变换,为了让其接触比较平缓,将推动杆设置成球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弹簧张紧程度的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块以及调节槽,所述调节块与弹簧抵触且调节块与调节槽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槽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让调节块能够在调节槽内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达到对弹簧抵触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能够调节弹簧压缩程度;另一方面,在推动件安装时比较方便,让推动杆先进入到滑动槽,而后让推动头与台阶抵触,从而完成推动件的安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转动模的设置,让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分别在不同的零部件上进行成型,从而在成型后脱模时,可以依次进行脱模,解决了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在脱模时容易损伤的问题;2、转动轴位置的设置让转动模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卡死;3、调节槽的设置能够方便推动件以及弹簧的安装,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槽内的调节块对弹簧的压缩成对进行调节,进而达到调节弹簧的推力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注塑产品结构;图2是实施例1的整体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为示出转动轴安装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下模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2的下模的剖视图。图中:01、第一凸块;02、第二凸块;1、上模;2、下模;21、固定腔;22、转动腔;23、第一型腔;24、第一凹口;3、模腔;4、转动模;41、第二型腔;42、斜面;43、圆弧面;44、平面;5、转动轴;6、固定块;61、第二凹口;62、滑动槽;621、第一槽;622、第二槽;623、台阶;63、调节槽;64、调节块;7、推动机构;71、弹簧;72、推动件;721、推动杆;722、推动头;723、球头;P、顶部;H、顶面;S、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注塑模具,主要用于具有如图1所示的产品结构的加工,如图2所示,其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由上模1和下模2形成的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3,将料注入到模腔3内,让产品冷却成型,在将上模1与下模2脱开,将产品取出完成产品的加工。由于产品存在如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脱模比较困难。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让其脱模时比较方便,在下模2上开设第一型腔23用于成型第一凸块01,在下模2上安装转动模4,并且在转动模4上开设第二型腔41用于成型第二凸块02。在转动模4上设置有转动轴5,让转动模4绕转动轴5转动。进而在脱模的过程中,让转动模4转动,让第二型腔41先脱离第二凸块02,再将整个产品取出,进而不会损坏到第一凸块01和第二凸块02。在下模2上设置转动腔22,用于安装转动模4,同时,为了方便让转动模4固定,在下模2上还设置有固定腔21,将固定腔21与转动腔22连通,并且在固定腔21内设置固定块6,将转动模4安装在固定块6上,对转动模4进行固定。如图4所示,转动轴5安装在固定腔21与转动腔22连通位置,并且,可以让转动腔22与固定腔21连接的位置设置第一凹口24用于安放转动轴5,同时在固定块6上设置第二凹口61,让第一凹口24和第二凹口61进行配合,将转动轴5进行固定,这种设置让转动轴5以及转动模4的安装和更换比较简单方便。另外,如图5所示,为了让转动模4在转动的过程中,为了不让其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注塑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由上模(1)和下模(2)形成的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3),其特征是: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转动模(4)以及用于成型第一凸块(01)的第一型腔(23),所述转动模(4)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第二凸块(02)的第二型腔(41),所述转动模(4)与下模(2)转动连接,所述上模(1)与转动模(4)抵触,且下模(2)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转动模(4)转动且让第二型腔(41)在第二凸块(02)成型时脱离第二凸块(02)的推动机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以及由上模(1)和下模(2)形成的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3),其特征是: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转动模(4)以及用于成型第一凸块(01)的第一型腔(23),所述转动模(4)上设置有用于成型第二凸块(02)的第二型腔(41),所述转动模(4)与下模(2)转动连接,所述上模(1)与转动模(4)抵触,且下模(2)上设置有用于推动转动模(4)转动且让第二型腔(41)在第二凸块(02)成型时脱离第二凸块(02)的推动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固定腔(21)以及转动腔(22),所述固定腔(21)内安装有固定块(6),所述转动模(4)安装在固定块(6)上,且转动模(4)通过固定块(6)固定在转动腔(22)内,所述推动机构(7)安装在固定块(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模(4)上设置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安装在固定腔(21)与转动腔(22)连通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模(4)与下模(2)密封形成模腔(3),所述下模(2)设置有与转动模(4)配合的顶面H,所述转动模(4)的顶部与模腔(3)接触的位置P绕转动轴(5)转动的路径S与顶面H相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模(4)上设置有若干斜面(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旭光姜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奔旭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