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源湘专利>正文

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2 阅读:35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包括底盘、动力、变速箱,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动力安装在底盘的一端,变速箱安装在动力前方,所述动力的输出轴经传动皮带同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该变速箱的一侧或两侧有输出半轴且该输出半轴上安装有随轴转动的驱动轮;所述底盘前端安装有对应于该输出半轴的张紧轴且其上相应安装有张紧轮,所述驱动轮与张紧轮之间的底盘中部安装有承重行走轴且其上安装有行走轮,所述驱动轮、行走轮、张紧轮依次排列组成的轮组外周绕装有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接地面积大,不陷泥,性能稳定,可靠性强,爬坡性能强,移田方便,完全适应丘陵山区、小块田、深脚深田。(*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进一步是指一种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
技术介绍
现在各地使用的稻麦联合收割机,无论大、中、小型,不外乎轮式行走或履带式行走,由于自身质量较重,移田困难,易于陷泥,均不适宜山区、丘陵地区、稀泥田、狭小梯田中作业。新近出现的微型收割机,行走机构采用单个大滚轮及链条链轮传动,作业时卡泥缠草,也不适宜在稀泥及半湿泥水田中作业;所述大滚轮的转向动作靠人力实施,操作难度大,消耗体力大,不适宜小块田中作业。多年来,不少人试图研制出适于山区、丘陵地区水田作业的联合收割机,但至今仍未见到切实可行的产品出现,其主要障碍是行走轮(机构)的适应性未有突破性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轮式和履带式行走机构存在的缺陷,研制一种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它兼有轮式和履带式行走机构的优点,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不陷泥,性能稳定,可靠性强,行走阻力小,爬坡性能强,移田方便。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包括底盘、动力、变速箱,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动力安装在底盘的一端,变速箱安装在动力前方,所述动力的输出轴经传动皮带同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该变速箱的一侧有输出半轴且该输出半轴上安装有随轴转动的驱动轮;所述底盘前端安装有对应于该输出半轴的张紧轴且其上相应安装有张紧轮,所述驱动轮与张紧轮之间的底盘中部安装有承重行走轴且其上安装有行走轮,所述驱动轮、行走轮、张紧轮依次排列组成的轮组外周绕装有一条履带。以下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6,本技术包括底盘23、动力11、变速箱12,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动力11安装在底盘23的一端,变速箱12安装在动力11前方,所述动力11的输出轴经传动皮带同变速箱12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该变速箱12的一侧有输出半轴14且该输出半轴14上安装有随轴转动的驱动轮13;所述底盘23前端安装有对应于该输出半轴14的张紧轴18且其上相应安装有张紧轮17,所述驱动轮13与张紧轮17之间的底盘23中部安装有承重行走轴16且其上安装有行走轮15,所述驱动轮13、行走轮15、张紧轮17依次排列组成的轮组外周绕装有一条履带27。参见图5,在上述变速箱12的一侧设有输出半轴14,而由该输出半轴14上的驱动轮13及行走轮15、张紧轮17依次排列组成轮组并在其外周绕装履带27构成一组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变速箱12对应于输出半轴14的另一侧也设有另一输出半轴140且该输出半轴140上安装有随轴转动的驱动轮130;所述底盘23前端安装有对应于该输出半轴140的张紧轴1 80且其上相应安装有张紧轮170,所述驱动轮130与张紧轮170之间的底盘23中部安装有承重行走轴160且其上安装有行走轮150,所述驱动轮130、行走轮150、张紧轮170依次排列组成的轮组外周绕装有一条履带270。所述装在张紧轴18上两张紧轮17、170、装在承重行走轴16的两行走轮15、150的二组轮子中,可将其中一组或两组轮子做成整体,即将一组的两个-->个轮子做成一个(整体)轮子;如将两个张紧轮17、170做成整体,或将两行走轮15、150做成整体。本技术中,所述驱动轮(13、130)、行走轮(15、150)和张紧轮(17、170)为圆筒体结构,其外周均可设置同履带(27、270)的齿孔31啮合的轮齿290、291、29。所述履带(27、270)最好为平板履带。如图1至3所示,最好将行走轮(15、150)的直径设计为大于所述驱动轮(13、130)和张紧轮(17、170)的直径,而所述驱动轮(13、130)和张紧轮(17、170)的直径可以相同,由于所述轮子的轴均安装在底盘23上而处于同一高度(或平面内),因此由所述驱动轮、行走轮、张紧轮依次排列组成的轮组及其外周绕装有所述履带所组成的轮履复合行走机构为两头小(在水平地面上离地较高)而中部大(与地面接触)的结构,极有利于在干、湿不同的地面行走时发挥其相应的功能,即在较硬的地面行走时,以所述行走轮和其底部的履带部分接触地面,阻力小、功耗低、可行走较快;当行走在泥水田或较深泥地中时,所述驱动轮、行走轮和张紧轮及其下部的履带均会接触泥地而减小整机对地面的压强,使行走能力得到保障;这种结构设计还非常有利于收割机越过沟、坎等障碍地形。参见图1、图7,本技术的稻麦联合收割机上,脱粒机7横向布局在上机架5后端,它的前端安装有传送滚51,传送滚51与收割台2的送穗口相接,脱粒机7仓内横向安装有脱粒滚筒6,脱粒机7的一端上部设置有出渣口8,它的下部横向安装有谷粒搅龙34;所述收割台2内安装有谷穗搅龙4,它的两侧前端安装有分禾器1、101,收割台2前沿装有镰刀28;所述耙禾器3安装在整机前面,耙禾器皮带轮38与谷穗搅龙4轴上的皮带轮41通过三角皮带相连接。-->参见图2、图8,本技术的稻麦联合收割机上,脱粒机7纵向布局在上机架5后端,它的前端横向安装有收割台2,它的前端入穗口与收割台2的送穗口相接,脱粒机7仓内纵向安装有脱粒滚筒6,脱粒机7的后端上部设置有出渣口8,它的下部纵向安装有谷粒搅龙34,所述收割台2内安装有谷穗搅龙4,它的两侧前端安装有分禾器1、101,收割台2前沿装有镰刀28;耙禾器3安装在整机前面,耙禾器皮带轮38与谷穗搅龙4轴上的皮带轮41通过三角皮带相连接。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是(参见图6),所述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中,承重行走轴16、160上的行走轮15、150是轮式行走机构,它安装在履带27、270的中部,张紧轮17、170分别对履带27、270起张紧作用;由驱动轮13、130驱动履带27、270运行,履带27、270通过走轮15、150中部的轮齿29带动走轮15、150运转;行走轮15、150依托履带27、270行走,增大了对地的接触面积;该结构还简化了传统的笨重履带悬架与履带驱动轮、张紧轮、支重轮、托链轮,即改变了传统的复杂的履带结构,也降低了对履带质量的要求,节约了履带的制作成本,轮履复合式行走机构是稻麦联合收割机行走机构的一场革命。综上所述,本技术为一种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它对作业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兼有轮式和履带式行走机构的优点,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接地面积大,接地压力小,单位接地压力为0.6×104Pa,是标准收割机单位接地压力的三分之一,且不陷泥,性能稳定,可靠性强,行走阻力小,爬坡性能强,移田方便,解决了长期以来稻麦联合收割机不能在恶劣的水田环境下收割作业的难题,全方位的大幅度地降低了收割机的成本,为收割机的普及和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机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整机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一种实施例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装有一种实施例行走机构的收割机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装有另一种实施例行走机构的收割机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所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包括底盘(23)、动力(11)、变速箱(12),其特征是,所述动力(11)安装在底盘(23)的一端,变速箱(12)安装在动力(11)前方,所述动力(11)的输出轴经传动皮带同变速箱(12)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该变速箱(12)的一侧有输出半轴(14)且该输出半轴(14)上安装有随轴转动的驱动轮(13);所述底盘(23)前端安装有对应于该输出半轴(14)的张紧轴(18)且其上相应安装有张紧轮(17),所述驱动轮(13)与张紧轮(17)之间的底盘(23)中部安装有承重行走轴(16)且其上安装有行走轮(15),所述驱动轮(13)、行走轮(15)、张紧轮(17)依次排列组成的轮组外周绕装有一条履带(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包括底盘(23)、动力(11)、变速箱(12),其特征是,所述动力(11)安装在底盘(23)的一端,变速箱(12)安装在动力(11)前方,所述动力(11)的输出轴经传动皮带同变速箱(12)的动力输入轴连接,该变速箱(12)的一侧有输出半轴(14)且该输出半轴(14)上安装有随轴转动的驱动轮(13);所述底盘(23)前端安装有对应于该输出半轴(14)的张紧轴(18)且其上相应安装有张紧轮(17),所述驱动轮(13)与张紧轮(17)之间的底盘(23)中部安装有承重行走轴(16)且其上安装有行走轮(15),所述驱动轮(13)、行走轮(15)、张紧轮(17)依次排列组成的轮组外周绕装有一条履带(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轮履复合行走机构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变速箱(12)对应于输出半轴(14)的另一侧也设有另一输出半轴(140)且该输出半轴(140)上安装有随轴转动的驱动轮(130);所述底盘(23)前端安装有对应于该输出半轴(140)的张紧轴(180)且其上相应安装有张紧轮(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源湘
申请(专利权)人:李源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8月18日 20:12
    我希望购买这个专利产品,我的电话是:13219507668肖先生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