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碳素材料结合增碳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500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水增碳剂,由含碳量小于8%金属粉和碳素材料组成,上述各组成材料粘结挤压成块构成颗粒状,其含碳量大于8%,堆比重大于0.7克/立方厘米,粒度为20-100毫米。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钢水增碳效率稳定,又可节省炼钢所用的合金消耗,降低炼钢成本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炼钢过程使用的添加剂,特别是增碳剂。目前,各炼钢厂利用增碳剂来进行钢水增碳,以调整钢中碳含量,达到钢种规格要求。现使用的增碳剂一般为沥青焦,其理化指标为C≥98%,粒度为5~15mm,堆比重0.6g/cm3,其加入方法为在钢水出钢时随钢水一起加入钢水罐内,依靠钢水的高温溶解并融化沥青焦,实现钢水增碳。这种增碳剂存在如下缺点1.比重小,堆比重约0.6g/cm3,由于钢水比重大,约7.8g/cm3,因此,当增碳剂加入钢水后很快上浮到钢液表面,进入渣中而烧损。2.出钢时,氧化性炉渣浮在钢水表面,很容易与增碳剂中的碳反应,使增碳剂烧损。渣量多,烧损多;渣量少,烧损少。因此,造成现有增碳剂增碳效率忽高忽低(50~85%),使炼钢厂常常发生钢中碳含量低于钢种下限或高出钢种上限的情况,造成改变计划钢种,降低生产效率,有时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比重、增碳效果稳定、并且可节省合金的增碳剂。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钢水增碳剂,由含碳量小于8%金属粉和碳素材料组成,上述各组成材料粘结挤压成块构成颗粒状,其含碳量大于8%,堆比重大于0.7克/立方厘米。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为含碳量小于8%金属粉包括铝粉或硅铁粉,由于铝粉、硅铁粉等在钢中迅速进行脱氧反应,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增碳剂增碳效率的稳定。本专利技术具有钢水增碳效率稳定,又可节省炼钢所用的合金消耗,降低炼钢成本的优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增碳剂主要由碳素材料和金属组成。金属可以是合金、铁、钢或其它有色和黑色金属材料。碳素材料可以是焦炭、沥青焦、石油焦、碳粉、煤粉、石墨、碳化硅或其它含碳材料。将碳素材料与金属粉粒混匀后粘结挤压成块状,增大增碳剂的比重。从而克服了现有增碳剂增碳效率不稳定的缺点,实现了稳定增碳。本专利技术的增碳剂粘结挤压成蛋球状、球状、块状,其粒度为20~100mm。实施例采取将碳含量小于8%的合金粉粒,如,高碳锰铁粉粒、高碳铬铁粉粒等及其它合金粉粒,如硅铁、铝等,同焦炭、沥青焦、石油焦、煤粉、碳粉、石墨、碳化硅或其它含碳材料混匀后粘结挤压成球,增大增碳剂的比重,增碳剂的比重可达到大于0.7g/cm3。金属增碳剂配比示例实例一高碳锰铁65%,沥青焦20%,碳化硅15%。粒度20~40mm。该实例的效果为产品的比重为3.5~5.0g/cm3,吨钢消耗为5kg/吨,增碳效率提高并稳定在80-85%,实现了稳定增碳。实例二高碳锰铁60%,石墨40%。粒度30~60mm。该实例的效果为稳定增碳增锰。实例三高碳铬铁50%,石墨35%,碳粉15%。粒度60~100mm。该实例的效果为不仅稳定增碳,还可满足特殊钢增铬的需要。实例四高碳锰铁65%,石油焦20%,铝5%,硅铁10%。粒度50~80mm。实例五钼铁40%,焦炭45%,碳化硅15%。粒度20~50mm。该实例的效果为不仅稳定增碳,还可满足特殊钢增钼的需要。实例六铁粉60%,煤粉35%,铝5%。粒度20~50mm。实例一至六的共同特性为,产品的比重为3.5~5.0g/cm3,吨钢消耗为5kg/吨,增碳效率提高并稳定在80~85%。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增碳剂,由含碳量小于8%的金属粉和碳素材料组成,上述各组成材料粘结挤压成块状,其含碳量大于8%,堆比重大于0.7克/立方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说含碳量小于8%的金属粉为合金、铁、钢及有色金属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说合金粉为高碳锰铁粉、高碳铬铁粉或硅铁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说有色金属为铝、铌、钼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碳素材料从焦炭、沥青焦、石油焦、碳粉、煤粉、石墨和碳化硅中选取。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说增碳剂各组成部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所说含碳量小于8%的金属粉为40—80%;所说碳素材料为20—6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说增碳剂的粒度为20—100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碳剂,其特征在于,所说增碳剂的粒度为20—100毫米。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的钢水增碳剂,由含碳量小于8%金属粉和碳素材料组成,上述各组成材料粘结挤压成块构成颗粒状,其含碳量大于8%,堆比重大于0.7克/立方厘米,粒度为20-100毫米。专利技术具有钢水增碳效率稳定,又可节省炼钢所用的合金消耗,降低炼钢成本的优点。文档编号C21C7/00GK1329173SQ0111345公开日2002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欣隆, 孙树森, 李峰, 张妙法 申请人:上海盛宝钢铁冶金炉料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增碳剂,由含碳量小于8%的金属粉和碳素材料组成,上述各组成材料粘结挤压成块状,其含碳量大于8%,堆比重大于0.7克/立方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隆孙树森李峰张妙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盛宝钢铁冶金炉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