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47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8:21
本申请公开一种空气压缩装置,该空气压缩装置具备:压缩机,其对空气进行压缩而生成压缩空气;和冷却器,其对供压缩空气流入的内部空间进行限定。冷却器包括设置有第1散热片的第1空洞形成面。压缩机包括设置有第2散热片的第2空洞形成面。第1空洞形成面和第2空洞形成面形成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容许从压缩机和冷却器夺走热的冷却空气的流动。第1散热片和第2散热片向冷却管道内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压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成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生成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装置被利用于各种用途。由搭载到车辆(例如铁道车辆)的空气压缩装置生成的压缩空气也有时向使制动力作用于车辆的制动装置、对车辆的门进行开闭驱动的空压设备供给。关于空气压缩装置的设计,专利文献1和2提出在生成压缩空气的压缩机的旁边配置冷却器的设计。压缩空气从压缩机向冷却器供给。冷却器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空气。冷却器的温度由于在冷却器的内部流动的压缩空气而变高。专利文献1和2提出为了促进来自冷却器的散热而在冷却器设置有散热片的方案。专利文献1和2的散热片向与压缩机相反的方向突出。将从空气压缩装置的外部引进来的外部空气向冷却器的散热片的周围引导,为了产生来自冷却器的散热片的强制性的散热,需要外部空气的流动路径与用于冷却压缩机的冷却空气的流动路径独立地设置。在该情况下,空气压缩装置在构造方面复杂化。设计者也能够使来自冷却器的散热依赖于来自冷却器的散热片的自然散热。在该情况下,无需冷却器的散热片用的独立的流动路径,而来自冷却器的散热效率变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6118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902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无需冷却空气的复杂的流动路径、就能够使冷却器和压缩机都有效地冷却的冷却构造的空气压缩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空气压缩装置具备:压缩机,其生成压缩空气;和冷却器,其形成供所述压缩空气流入的内部空间。所述冷却器包括设置有第1散热片的第1空洞形成面。所述压缩机包括设置有第2散热片的第2空洞形成面。所述第1空洞形成面和所述第2空洞形成面形成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容许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器夺走热的冷却空气的流动。所述第1散热片和所述第2散热片向所述冷却管道内突出。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念图。图2A是能够利用于图1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散热片的概略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图2B是能够利用于图1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散热片的概略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图3是第3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念图。图4是第4实施方式的冷却器的概略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冷却器的概略的剖视图。图6是第5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概略的展开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涡旋压缩机的盖体的概略的立体图。图8是第6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展开立体图。图9是第7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0A是图9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引导框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引导框的概略的后视图。图11是第8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2A是第9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又一概略的立体图。图13是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气构造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4是具有图13所示的排气构造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空气压缩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第11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下,供压缩空气流动的冷却器的主体部位于冷却器的散热片与压缩机的散热片之间。因而,经由通用的流动路径供给来的冷却空气只要对冷却器的散热片和压缩机的散热片进行冷却,冷却器的主体部就与冷却空气的流动碰撞,引起例如紊流。这使冷却效率降低。此外,冷却器的散热片与压缩机的散热片分开,因此,为了使这些散热片充分地冷却,需要具有较大的送风能力的送风装置。本专利技术人等开发了一种即使使用小型的送风装置、也不仅用于使压缩机、还用于使压缩空气高效地冷却的冷却技术。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所例示的冷却技术。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空气压缩装置100的概念图。参照图1对空气压缩装置100进行说明。空气压缩装置100具备压缩机200和冷却器300。冷却器300配置于压缩机200的旁边。并且,冷却器300安装于压缩机200。压缩机200包括位于与冷却器300相对的部位的第2空洞形成面210。冷却器300包括位于与压缩机200的第2空洞形成面210相对的部位的第1空洞形成面310。在第2空洞形成面210的上侧形成有上连接面224,在下侧形成有下连接面225。在第1空洞形成面310的上侧形成有上连接面334,在下侧形成有下连接面335。并且,压缩机200的上连接面224与冷却器300的上连接面334相互结合。另外,压缩机200的下连接面225与冷却器300的下连接面335相互结合。第2空洞形成面210和第1空洞形成面310协作,对具有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空间的冷却管道400进行限定。即、第2空洞形成面210和第1空洞形成面310均是呈使管道对半分开而成的形状。冷却管道400内的空间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形状,在第1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形状。因此,第1空洞形成面310具有:朝下的第1上表面310a;第1侧面310b,其从第1上表面310a的内端部向下方延伸;以及朝上的第1下表面310c,其与第1侧面310b的下端相连。第1侧面310b的长度分别比第1上表面310a和第1下表面310c的长度长。但是,第1侧面310b的长度也可以比第1上表面310a和第1下表面310c的长度短。在该情况下,散热片从第1侧面310b突出,但散热片也可以从第1上表面310a和第1下表面310c中的一者突出。另外,第2空洞形成面210具有:朝下的第2上表面210a;第2侧面210b,其从第2上表面210a的内端部向下方延伸;以及朝上的第2下表面210c,其与第2侧面210b的下端相连。第2侧面210b的长度分别比第2上表面210a和第1下表面210c的长度长。然而,第1侧面310b也可以长度分别比第1上表面310a和第1下表面310c的长度短。在该情况下,散热片从第2侧面210b突出,但散热片也可以从第1上表面310a和第1下表面310c中的一者突出。在该情况下,也包括在第1空洞形成面310中散热片设置于第1侧面310b、在第2空洞形成面210中散热片设置于第2上表面210a的情况等。此外,若冷却管道400内的空间形成为例如截面呈圆形状,那么第1空洞形成面310和第2空洞形成面210就形成为弯曲状。在该情况下,散热片也可以朝向冷却管道400内的空间的截面内的中心突出。或者、若冷却管道400内的空间形成为例如截面三角形状,那么第1空洞形成面310和第2空洞形成面210就倾斜地形成。在该情况下,第1空洞形成面310和第2空洞形成面210的各自的倾斜面彼此相对。另外,在该情况下,散热片也可以朝向冷却管道400的中心突出。而且,第1空洞形成面310和第2空洞形成面210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正对,但即使不正对,一个~多个面(包括平面、倾斜面、弯曲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相对即可,其他构件也可以介于各空洞形成面210、310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管道400由第1空洞形成面310和第2空洞形成面210构成,但也可以包括其他构件。另外,第1空洞形成面310和第2空洞形成面210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配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但第1空洞形成面310和第2空洞形成面210也可以接近配置于同一平面乃至大致同一平面上。例如若冷却管道400内的空间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形状,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压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其具备:压缩机,其生成压缩空气;和冷却器,其形成供所述压缩空气流入的内部空间,所述冷却器包括设置有第1散热片的第1空洞形成面,所述压缩机包括设置有第2散热片的第2空洞形成面,所述第1空洞形成面和所述第2空洞形成面形成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容许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器夺走热的冷却空气的流动,所述第1散热片和所述第2散热片向所述冷却管道内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28 JP 2015-1697581.一种空气压缩装置,其具备:压缩机,其生成压缩空气;和冷却器,其形成供所述压缩空气流入的内部空间,所述冷却器包括设置有第1散热片的第1空洞形成面,所述压缩机包括设置有第2散热片的第2空洞形成面,所述第1空洞形成面和所述第2空洞形成面形成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容许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却器夺走热的冷却空气的流动,所述第1散热片和所述第2散热片向所述冷却管道内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空洞形成面和第2空洞形成面配置于彼此相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该空气压缩装置还具备配置于所述第1散热片与所述第2散热片之间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冷却管道内的所述冷却空气的流动空间划分成供所述第1散热片突出的第1流动空间以及供所述第2散热片突出的第2流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所述分隔壁具有比所述第1散热片的导热系数和所述第2散热片的导热系数低的导热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压缩装置,其中,该空气压缩装置还具备:鼓风机,其生成所述冷却空气;和上游引导部,其将所述冷却空气向所述冷却管道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光将高嶋洋司高桥亮田中源平水船徹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