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189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两个车架半壳(1、1’)的两轮车架,所述两个车架半壳在形成至少一个内部空腔(2)的情况下接合成支承架(3),其中,支承架(3)具有至少一个内分离面(4),两个车架半壳(1、1’)在内分离面上彼此贴靠,其中,支承架(3)优选具有用于转向叉管和/或底部支架和/或驾驶员座管的容纳部(5、6、7),其中,支承架(3)在其沿着行驶方向(z)看后端部上形成用于安装后车轮(9)的后部结构(8),以及其中,为了形成后部结构(8),设置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左支柱(10)以及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右支柱(11),使得后车轮(8)可安装在两个支柱(10、11)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两个车架半壳(1、1’)之间的分离面(4)延伸通过左支柱(10)且通过右支柱(11)。

A two wheeled frame, especially for an auxiliary bicycle

\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5177\u6709\u4e24\u4e2a\u8f66\u67b6\u534a\u58f3(1\u30011\u2019)\u7684\u4e24\u8f6e\u8f66\u67b6\uff0c\u6240\u8ff0\u4e24\u4e2a\u8f66\u67b6\u534a\u58f3\u5728\u5f62\u6210\u81f3\u5c11\u4e00\u4e2a\u5185\u90e8\u7a7a\u8154(2)\u7684\u60c5\u51b5\u4e0b\u63a5\u5408\u6210\u652f\u627f\u67b6(3)\uff0c\u5176\u4e2d\uff0c\u652f\u627f\u67b6(3)\u5177\u6709\u81f3\u5c11\u4e00\u4e2a\u5185\u5206\u79bb\u9762(4)\uff0c\u4e24\u4e2a\u8f66\u67b6\u534a\u58f3(1\u30011\u2019)\u5728\u5185\u5206\u79bb\u9762\u4e0a\u5f7c\u6b64\u8d34\u9760\uff0c\u5176\u4e2d\uff0c\u652f\u627f\u67b6(3)\u4f18\u9009\u5177\u6709\u7528\u4e8e\u8f6c\u5411\u53c9\u7ba1\u548c/\u6216\u5e95\u90e8\u652f\u67b6\u548c/\u6216\u9a7e\u9a76\u5458\u5ea7\u7ba1\u7684\u5bb9\u7eb3\u90e8(5\u30016\u30017)\uff0c\u5176\u4e2d\uff0c\u652f\u627f\u67b6(3)\u5728\u5176\u6cbf\u7740\u884c\u9a76\u65b9\u5411(z)\u770b\u540e\u7aef\u90e8\u4e0a\u5f62\u6210\u7528\u4e8e\u5b89\u88c5\u540e\u8f66\u8f6e(9)\u7684\u540e\u90e8\u7ed3\u6784(8)\uff0c\u4ee5\u53ca\u5176\u4e2d\uff0c\u4e3a\u4e86\u5f62\u6210\u540e\u90e8\u7ed3\u6784(8)\uff0c\u8bbe\u7f6e\u6cbf\u7740\u884c\u9a76\u65b9\u5411(z)\u770b\u7684\u5de6\u652f\u67f1(10)\u4ee5\u53ca\u6cbf\u7740\u884c\u9a76\u65b9\u5411(z)\u770b\u7684\u53f3\u652f\u67f1(11)\uff0c\u4f7f\u5f97\u540e\u8f66\u8f6e(8)\u53ef\u5b89\u88c5\u5728\u4e24\u4e2a\u652f\u67f1(10\u300111)\u4e4b\u95f4\u3002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separation surface (4) between the two frame half shells (1, 1 \) extends through the left prop (10) and passes through the right support (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两轮车架(Zweiradrahmen),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Pedelec),-具有两个车架半壳,所述两个车架半壳在形成至少一个内部空腔的情况下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支承架,–其中,支承架具有至少一个内分离面,两个车架半壳在内分离面上彼此贴靠,–其中,支承架优选具有用于车把管和/或底部支架和/或驾驶员座管的容纳部,–其中,支承架在其沿着行驶方向看后端部上形成用于安装后车轮的后部结构,以及–其中,为了形成后部结构,设置沿着行驶方向看的左支柱以及沿着行驶方向看的右支柱,使得后车轮可安装在两个支柱之间。
技术介绍
助力自行车与普通的自行车(Fahrrad)的区别是额外的零件。是电动马达、用于驱动马达的至少一个电池元件以及通常用于马达的电子控制设备。优选驾驶人员能够接通用于辅助脚踏板驱动的电动马达。电子控制设备测量消耗的力或速度且在达到确定值时操作或切断马达。实际上助力自行车车架通常由铝制成。车架管必须制成具有相对大的直径,以便能够承受其中的所谓的附加元件。部分地,附加元件也固定在车架外部上,但是这不是非常美观。此外,助力自行车车架由于附加元件而比普通的自行车车架明显更重。有一些方法,由两个半壳制成助力自行车车架,在其中装入供给元件。这尤其在文献DE102011053100A1和DE202013002987U1中公开。由上述文献可知助力自行车车架由两个半壳制成。在制造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的两轮车架时,两轮车架具有由塑料制成的两个车架半壳,在用于容纳后车轮的后部结构区域中有以下基本问题,即,不能简单实现闭合的构型结构。两个半壳通常以注塑工艺制造,使得在其可脱模性方面有边界条件。这在实际中导致,由半壳形成的用于形成后部结构的支柱分别具有开放的、例如C形的构型,其具有明显降低的强度值。为了对付该问题,可使用额外的半壳元件,通过其封闭后部结构支柱的区域中的开放构型。但是这导致制造费用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两轮车架在后部结构的区域中具有高度机械负荷能力,且同时能够成本有利地制造。基于具有开头所述特征的两轮车架,该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两个车架半壳之间的分离面延伸通过左支柱以及通过右支柱。因此,本专利技术与传统原理不同,传统原理使用单个半壳以便完全地形成支柱或在支柱的区域中通过额外的单独的覆盖元件封闭相应的结构。与此不同,在结构上构造两轮车架,使得两个半壳设计也在两个支柱中实现;即,支柱集成到两个半壳设计中。根据本专利技术,这实现了在支柱区域中的封闭的空心轮廓的结构,即通过使空心轮廓在此也类似于车架其余部分那样通过两个车架半壳形成。为了能够在结构上实现,已经证实有利的是,在从上方看的俯视图中,两个车架半壳叉形地分支以形成后部结构。适宜地,在此用于驾驶员车座管的容纳部形成分支区域。优选地在两个车架半壳之间的分离面也延伸通过用于驾驶员座管的容纳部,由此在用于制造两个车架半壳的注塑工艺中获得了制造技术方面的优点。这适宜地也相应适用于在支承架的前部区域中的车把容纳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尤其适宜的是,后部结构构造成非对称的。这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支承架平面中看左支柱和右支柱相对彼此错开角度α。通过该设计能够从支承架的前部区域开始使两个车架半壳的用于形成支柱的区段能够延伸经过彼此且尤其在从上方看的俯视图中在接合成支承架的状态下相交,使得相应地沿着行驶方向看左车架半壳也用于构造右支柱,反之亦然。适宜地,错位角α至少为5°、优选至少10°。另一方面适宜的是,错位角α最大70°、优选最大60°。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支柱、优选右支柱从后车轴开始斜向上延伸,而另一支柱至少基本水平地取向。由此能够使得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教导的上述不对称性美观优雅地应用。此外还有机械优势。优选地,在另一支柱的前端部上衔接向上弯折(abknickender)的中间区段。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底部支架的容纳部布置在中间区段和另一支柱的连接区域中。适宜地,此时中间区段和所述一个支柱的延续区段在支承架的前部区域中汇合。适宜地,左支柱和右支柱分别构造成由两个车架半壳形成的闭合空心轮廓。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此尤其空心轮廓的高度相应至少是宽度的两倍、例如至少三倍。优选地,两个车架半壳由塑料制成。但是原则上也可使用其他材料,例如铝。总地,借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教导实现了,在用于容纳后车轮的后部结构中也能够实现受保护的两个半壳设计,对此在支柱的区域中除了两个车架半壳以外无需额外的覆盖元件等。附图说明下面根据示出仅一个实施例的附图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其中示意性地示出: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两个半壳的用于助力自行车的两轮车架的侧视图;图1a、1b示出了图1中的剖面A-A或B-B;图2示出了图1中的视图X;图3示出了图1中的俯视图Y;图4示出了在图1中所示的两轮车架的三维示意图;图5示出了在组装两个半壳之前相应于图4的示意图;图6a至6c示出了在俯视图Y中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半壳结构原理的明显简化的示意图,其可在根据图1至5的实施例中实现。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用于助力自行车的两轮车架。两轮车架具有两个由塑料制成的车架半壳1、1’(尤其参见图2至图5),它们借助注塑工艺制成。车架半壳1、1’在形成多个内部空腔2(示例性地参见图1a、1b)的情况下组成支承架3。支承架3因此具有内分离面4(尤其参见图2、3),两个车架半壳1、1’在内分离面上彼此贴靠。如从图1至5的比较中可看出,支承架3具有车把管容纳部5、底部支架容纳部6和驾驶员车座管容纳部7。支承架3在其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后端部上具有用于安装(在图3和6c中明确示出的)后轮9的后部结构8。为了形成后部结构8设有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左支柱10以及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右支柱11,从而能够将后轮9安装在这两个支柱10、11之间。该情况可尤其从图3中获知。为了安装后轮9的车轴9’,两个支柱10、11在其后端部上分别具有容纳开口30。根据本专利技术,分离面4在这两个车架半壳1、1’之间延伸通过左支柱10且通过右支柱(尤其参见图3和图4)。这在结构方面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在从上方看的俯视图Y中两个车架半壳1、1’叉形地分支以形成后部结构8。在此用于(未示出的)驾驶员车座管的容纳部7形成分支区域50。这在组装成支承架3的状态下使得在从上方看的俯视图Y中两个车架半壳1、1’交叉。由此实现了,沿着行驶方向z看左车架半壳1也形成用于形成沿着行驶方向z看右支柱11的半壳且相应地,右车架半壳1’也形成用于形成沿着行驶方向z看左支柱10的半壳(参见图1a、1b)。如尤其结合看图1、2、4和5可看出,后部结构8构造成非对称的,这通过使在支承架平面中看左支柱10和右支柱11彼此以角度α错开来取向而实现。在该实施例中,错位角α约为30°(参见图1)。可看出,沿着行驶方向z看右支柱11从其开口30,即后车轴9’开始向上倾斜延伸,而左支柱10基本水平取向。在左支柱10的前端部上连接向上弯折的中间区段12。在左支柱10和中间区段12的连接区域中布置用于(未示出的)底部支架的容纳部6。右支柱11的中间区段12和延续区段13在支承架3的前部区域中交汇。左支柱10和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具有两个车架半壳(1、1’),所述两个车架半壳在形成至少一个内部空腔(2)的情况下接合以形成支承架(3),‑其中,所述支承架(3)具有至少一个内分离面(4),所述两个车架半壳(1、1’)在所述内分离面上彼此贴靠,‑其中,所述支承架(3)优选具有用于车把管和/或底部支架和/或驾驶员车座管的容纳部(5、6、7),‑其中,所述支承架(3)在其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后端部上形成用于安装后车轮(9)的后部结构(8),以及‑其中,为了形成所述后部结构(8),设置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左支柱(10)以及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右支柱(11),使得所述后车轮(8)能安装在这两个支柱(10、11)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车架半壳(1、1’)之间的分离面(4)不仅延伸通过所述左支柱(10)而且延伸通过所述右支柱(1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4 DE 202015103688.41.一种两轮车架,尤其用于助力自行车,-具有两个车架半壳(1、1’),所述两个车架半壳在形成至少一个内部空腔(2)的情况下接合以形成支承架(3),-其中,所述支承架(3)具有至少一个内分离面(4),所述两个车架半壳(1、1’)在所述内分离面上彼此贴靠,-其中,所述支承架(3)优选具有用于车把管和/或底部支架和/或驾驶员车座管的容纳部(5、6、7),-其中,所述支承架(3)在其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后端部上形成用于安装后车轮(9)的后部结构(8),以及-其中,为了形成所述后部结构(8),设置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左支柱(10)以及沿着行驶方向(z)看的右支柱(11),使得所述后车轮(8)能安装在这两个支柱(10、11)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车架半壳(1、1’)之间的分离面(4)不仅延伸通过所述左支柱(10)而且延伸通过所述右支柱(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架,其特征在于,在从上方看的俯视图(Y)中,所述两个车架半壳(1、1’)叉形地分支以形成所述后部结构(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车架,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驾驶员车座管的容纳部(7)形成分支区域(5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结构(8)构造成非对称的,其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耶泽约斯克C·格特奥斯M·保乐M·思泰格曼M·科拉尔W·胡芬巴赫G·鲁特曼J·布德
申请(专利权)人:瑞好股份公司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斯托克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