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韩荣机械专利>正文

将圆棒成形为各种形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407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包括:主体,具有在中央形成有板孔的圆形的板部,并具有在板部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板突起及在板部的外周面形成的转动齿轮结合部;圆棒成形部,结合于上述多个板突起之间,包括滑动模具和成形辊,滑动模具放置于板部,成形辊与滑动模具相结合而旋转;以及圆环形状的转动齿轮,结合于滑动模具和转动齿轮结合部之间,在内周面具有离中心的直径不相同的圆弧形状的转动齿轮突出部,在圆棒成形部形成高度差,具有高度差的圆棒成形部和不具有高度差的圆棒成形部交替配置,形成有高度差的一侧的滑动模具与板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未形成有高度差的一侧的滑动模具与板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Circular rod can be turned into a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od into the rod shaped device, can be turned into a shaped device includes a main body of the circular plate with plate hole formed in the center, and has in the board with 6 projection plate radial protrusion and in the peripheral portion of the plate formed by rotating gear combination; the rod forming part, which comprises 6 sliding mold and forming roller, the sliding mold is combined with the plate between the protrusions arranged in part forming roller respectively and the sliding mold combination of rotation; rotation gear ring shape,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sliding mold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gear with the Department,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with 2 A main gear, gear protruding part of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with 6 different diameter from the center of the arc shape; the main body cover, which is formed with 2 gear reducer motor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epartment of the front, with the front face and body; and the speed reducer The combination of motor, reducer and motor with the Department, with a small rotation gear meshed with the main gear in the drive shaft, forming in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the rod case, can effectively adjust the hole forming roll between the different diameter rods when forming, no need to adjust the through hole the interval separating the mold frame and forming roller and combined or replacement conforms to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frame, the through hole again after adjusting the through hole so that the time and cost for processing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 prevent the damage that occurs when the replacement of parts, so a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圆棒可变成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棒可变成形装置,更详细地,所涉及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将向具有移送机的一侧框架投入的软质材料的不锈钢圆棒由形成于基本框架并与可对实现圆棒的成形的成形部的间隔进行调节的滑动支架相结合的成形辊来成形成四角或六角棒,并利用形成于另一侧框架的夹具拉而成形圆棒。
技术介绍
通常,在将软质材料的不锈钢圆棒(roundbar)拉拔而成形的装置中,随着向执行成形的成形辊施加很大的力,为了防止成形辊的移动而需要加以固定。此外,为了将直径比较大的圆棒成形为直径小的四角棒或六角棒,为了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边缘上毛刺(burr)引起的成形不良的最小化,串联配置多个成形辊而逐渐减少直径来进行拉拔。此时,若要成形直径不同的圆棒,则需要对成形圆棒的成形辊之间的通孔进行变更。为此,每当成形直径不同的圆棒时,为了调节通孔的间隔而分离模具框架和成形辊,调节通孔之后再次进行结合,或者交替为具有符合规格的通孔的模具框架。因此,为了成形规格不同的圆棒,圆棒成形装置的设置需要很长时间,还会发生用于结合模具框架和成形辊的螺栓的破损,为了防止这种问题,需要具有供多个成形辊结合的模具框架。此外,在成形剖面为多角形的圆棒的情况下,成形辊与相邻成形辊之间产生高度差,从而导致在多角形边缘发生未成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254919号中公开了如下圆棒成形装置,即,在包括隔开的支架(spacedbracket)和成形辊的圆棒成形装置的情况下,上述圆棒成形装置在一侧框架具有移送机,在另一侧框架具有夹具(clamp),在上述另一侧框架末端部分具有成形装置,上述圆棒成形装置包括:4个成形辊,其包括内轮、外轮、电动体和电动体盖,上述外轮直接与圆棒摩擦而对圆棒进行加工,上述电动体为了外轮的旋转而形成于内轮和外轮之间,上述电动体盖固定上述电动体;第一支架,2个上述成形辊结合于上述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与上述第一支架隔开,2个上述成形辊结合于上述第二支架,从而可防止在圆棒的边缘产生的未成形。但是,上述圆棒成形装置中,圆棒在成形辊第一次成形、在隔开规定距离的成形辊第二次成形的情况下,因第二次成形时发生的力而第一次成形的面的尺寸缩小,从而存在尺寸准确度显著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将向具有移送机的一侧框架投入的软质材料的不锈钢圆棒用形成于另一侧框架的夹具拉的同时由形成于基本框架的成形辊进行成形的圆棒成形装置中,成形规格不同的圆棒的情况下,可有效调节成形辊之间的通孔,交替配置高度不同地隔开的成形辊和与板孔中心之间的直径不同的成形辊来可成形尺寸精密度高的多角圆棒,交替配置高度不同地隔开的成形辊和与板孔中心之间的直径不同的成形辊来可成形尺寸精密度高的多角圆棒。(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结构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为通孔A的直径可变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其具有在中央形成有板孔11的圆形的板部12,并具有在上述板部12以放射状突出的6个板突起13及在上述板部12的外周面形成的转动齿轮结合部14;圆棒成形部20,其结合于上述板突起(13)之间,包括6个滑动模具21和成形辊22,上述滑动模具21放置于上述板部12,上述成形辊22分别与上述滑动模具21结合而旋转;圆环形状的转动齿轮30,其结合于上述滑动模具21和转动齿轮结合部14之间,在外周面与2个主齿轮31结合,在内周面具有6个距中心的直径不同的圆弧形状的转动齿轮突出部32;主体盖40,其在前部面形成有2个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与上述主体10的前部面相结合;以及减速器马达50,与上述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相结合,在驱动轴具有与上述主齿轮31啮合而旋转的小齿轮5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6个主体孔15形成在上述主体10的外周面,用于拉上述滑动模具21的6个滑动模具弹簧60结合于上述主体孔15,在上述滑动模具21中,在与转动齿轮30相接触的面形成半圆柱形状的滑动模具突起21a。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在上述圆棒成形部20形成高度差16,具有高度差16的圆棒成形部20和不具有高度差16的圆棒成形部20交替配置,此外,形成有高度差16的一侧的转动齿轮突出部32与板孔11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未形成有高度差16的一侧的转动齿轮突出部32与板孔11中心之间的距离。此外,形成有高度差16的一侧的滑动模具21与板孔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未形成有高度差16的一侧的滑动模具21与板孔11中心之间的距离。(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将向形成有移送机的一侧框架投入的软质材料的不锈钢圆棒用形成于另一侧框架的夹具拉的同时由形成于基本框架的成形辊进行成形的圆棒成形装置中,在成形规格不同的圆棒的情况下,可有效调节成形辊之间的通孔,因此,没有必要每当成形直径不同的圆棒时,为了调节通孔的间隔而将模具框架和成形辊分离并在调节通孔之后再次结合,或者更换为具有符合规格的通孔的框架。因此,用于加工的时间和成本显著降低,防止更换时所发生的部件的破损,而显著确保可靠性及耐久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通过高度差或高度不同的滑动模具,可防止在圆棒边缘发生的未成形,高度不同地隔开的成形辊和与板孔中心之间的直径不同的成形辊交替地配置而显著提高加工完成的圆棒的尺寸精密度。附图说明图1为包括隔开的支架和成形辊的现有技术中圆棒成形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主体的立体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a-a’剖视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b-b’剖视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转动齿轮主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a-a’剖视图。图9的a、b分别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滑动模具主视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第三实施例转动齿轮主视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至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为通孔A的直径可变的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其具有在中央形成有板孔11的圆形的板部12,并具有在上述板部12以放射状突出的6个板突起13及在上述板部12的外周面形成的转动齿轮结合部14;圆棒成形部20,其包括6个滑动模具(slidemolds)21和成形辊(formingrolls)22,上述滑动模具21结合于上述板突起13之间而放置于上述板部12,上述成形辊22分别与上述滑动模具21相结合而旋转;圆环形状(donutshape)的转动齿轮(turngear)30,其结合于上述滑动模具21和转动齿轮结合部14之间,在外周面与2个主齿轮31相结合,在内周面具有6个离中心的直径不相同的圆弧形状的转动齿轮突出部32;主体盖40,其在前部面形成有2个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与上述主体10的前部面相结合;以及减速器马达50,与上述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相结合,在驱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3/201680047354.html" title="将圆棒成形为各种形状的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将圆棒成形为各种形状的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其通孔(A)的直径可变,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其具有在中央形成有板孔(11)的圆形的板部(12),并具有在上述板部(12)以放射状突出的6个板突起(13)及在上述板部(12)的外周面形成的转动齿轮结合部(14);圆棒成形部(20),其结合于上述板突起(13)之间,包括6个滑动模具(21)和成形辊(22),上述滑动模具(21)放置于上述板部(12),上述成形辊(22)分别与上述滑动模具(21)结合而旋转;圆环形状的转动齿轮(30),其结合于上述滑动模具(21)和转动齿轮结合部(14)之间,在外周面与2个主齿轮(31)结合,在内周面具有6个离中心的直径不同的圆弧形状的转动齿轮突出部(32);主体盖(40),其在前部面形成有2个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与上述主体(10)的前部面相结合;以及减速器马达(50),与上述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相结合,在驱动轴具有与上述主齿轮(31)啮合而旋转的小齿轮(5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13 KR 10-2015-0114689;2015.09.30 KR 10-2011.一种圆棒可变成形装置,其通孔(A)的直径可变,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其具有在中央形成有板孔(11)的圆形的板部(12),并具有在上述板部(12)以放射状突出的6个板突起(13)及在上述板部(12)的外周面形成的转动齿轮结合部(14);圆棒成形部(20),其结合于上述板突起(13)之间,包括6个滑动模具(21)和成形辊(22),上述滑动模具(21)放置于上述板部(12),上述成形辊(22)分别与上述滑动模具(21)结合而旋转;圆环形状的转动齿轮(30),其结合于上述滑动模具(21)和转动齿轮结合部(14)之间,在外周面与2个主齿轮(31)结合,在内周面具有6个离中心的直径不同的圆弧形状的转动齿轮突出部(32);主体盖(40),其在前部面形成有2个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与上述主体(10)的前部面相结合;以及减速器马达(50),与上述减速器马达结合部(41)相结合,在驱动轴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植
申请(专利权)人:株韩荣机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