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2399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它包括转向节,其特征是,转向节内部加工有静止气道,转向节上装配有密封套、输入接头、转向节上臂;转向节轴头上装配有轮毂,轮毂内部加工有旋转气道,轮毂内腔装配有油气封、限位挡圈、轮毂外轴承;油气封依靠轮毂台肩和限位挡圈限制其轴向窜动;限位挡圈依靠轮毂外轴承限制其轴向窜动;轮毂外侧装配有输出接头,输出接头紧固于轮毂上;特点是转向节和轮毂气道结构简单,利于快速加工和批量生产,通过限位挡圈、轮毂外轴承和锁紧螺母的依次限位,确保了油气封的横向窜动,提高整个系统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A bridge carrying a central charging and releas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equipped with central ai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steering knuck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steering knuckle internal processing static airway, steering knuckle assembly and a sealing sleeve, the input connector, the steering knuckle arm; steering shaft head assembly has a hub, hub with a rotating hub cavity airway. Equipped with oil and gas sealing, limiting ring, hub bearing; oil and gas seal on hub shoulder and limiting retainer ring to limit the axial movement; limit ring hub bearings rely on limit the axial movement; the external side of the hub assembly output connector output connector is fastened on the hub;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eering knuckle the hub airwa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ducive to the rapid processing and batch production, through the limiting ring, hub bearing and a locking nut in order to limit, to ensure that the lateral movement of oil and gas sealing, improve the sealing of the whol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轮胎充放气
,具体地讲是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
技术介绍
:中央充放气系统广泛应用于越野汽车领域,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越野汽车可以根据路况条件,自动调节轮胎气压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通过性。充放气系统中的密封气体要从车桥固定的转向节连接到旋转的轮毂中,为了保证密封性,对转向节和轮毂的气路通道有着严格的加工精度要求,同时对连接过渡部分的油气封也有很严格的要求。现有的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产品生产成本高昂,由于油气封的横向窜动,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严重限制了中央充放气系统的普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主要解决现有的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产品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它包括转向节,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转向节上平面装配有密封套和转向节上臂,所述的密封套与转向节、密封套与转向节上臂之间均装配有第一O型圈,转向节上臂上装配有输入接头;所述的转向节轴头处装配有油封座圈和轮毂;所述的轮毂内腔依次装配有轮毂油封、轮毂内轴承、油气封、限位挡圈、轮毂外轴承、锁紧螺母,轮毂外侧装配有输出接头,输出接头与轮毂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输出接头固定在轮毂上,轮毂侧面装配有轮毂端盖;所述转向节上加工有第一静止气道、第二静止气道、第三静止气道,第一静止气道与第二静止气道相通,第二静止气道与第三静止气道相通;第一静止气道外端口装配密封套,第二静止气道外端口密封,第三静止气道外端口与油气封内腔连通;所述轮毂上加工有第一旋转气道、第二旋转气道、第三旋转气道,第一旋转气道与第二旋转气道相通,第二旋转气道与第三旋转气道相通;第一旋转气道外端口装配有输出接头,第二旋转气道和第三旋转气道外端口均装配有锥形螺塞,第三旋转气道内端口与油气封内腔连通;所述油气封通过轮毂的台肩及限位挡圈进行限位,限位挡圈通过轮毂外轴承进行限位,轮毂外轴承通过锁紧螺母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1、中央充放气静止气道、旋转气道均采用分段方式进行加工,气道外露端口采用焊接或拧入锥形螺塞方式进行密封,加工成本低;2、转向节与转向节上臂之间装配有密封套,密封套与转向节、转向节上臂之间均装配有O型圈,输出接头与轮毂之间装配有O型圈,输入接头通过螺纹紧固于转向节上臂,提升密封可靠性;3、油气封通过限位挡圈及轮毂上加工的限位台肩T进行限位,限位挡圈通过轮毂外轴承外圈进行限位,提升油气封限位可靠性,同时降低轮毂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部分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Ⅱ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气道及油气封限位示意图。图中,1转向节,2密封套,3转向节上臂,4第一O型圈,5输入接头,,6油封座圈,7轮毂,8轮毂油封,9轮毂内轴承,10油气封,11限位挡圈,12轮毂外轴承,13锁紧螺母,14输出接头,15螺栓,16轮毂端盖,17锥形螺塞,18第二O型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图4,根据设计需要选择转向节1和轮毂7;在转向节1上平面装配密封套2和转向节上臂3,在密封套2与转向节1、密封套2与转向节上臂3之间均装配有第一O型圈4,在转向节上臂3上装配有输入接头5,输入接头5压紧密封套2,防止密封套2轴向窜动;在转向节1轴头处装配有油封座圈6和轮毂7,轮毂7的内腔依次装配有轮毂油封8、轮毂内轴承9、油气封10、限位挡圈11、轮毂外轴承12、锁紧螺母13,在轮毂7外侧装配输出接头14,输出接头14与轮毂7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18,将输出接头14通过螺栓15固定在轮毂7上,防止输出接头12轴向窜动,在轮毂7侧面装配轮毂端盖16;转向节1为静止部件,转向节1上加工有第一静止气道A、第二静止气道B、第三静止气道C,第一静止气道A与第二静止气道B相通,第二静止气道B与第三静止气道C相通;第一静止气道A外端口装配密封套,第二静止气道B外端口密封,第三静止气道C外端口与油气封内腔K连通;轮毂7为旋转部件,轮毂7上加工有第一旋转气道D、第二旋转气道E、第三旋转气道F,第一旋转气道D与第二旋转气道E相通,第二旋转气道E与第三旋转气道F相通;第一旋转气道D外端口装配有输出接头14,第二旋转气道E和第三旋转气道F外端口均装配有锥形螺塞17,第三旋转气道F内端口与油气封内腔K连通;油气封10通过轮毂7的台肩T及限位挡圈11进行限位,限位挡圈11通过轮毂外轴承12进行限位,轮毂外轴承12通过锁紧螺母13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工作时,高压气体通过输入接头5进入转向节1上加工的第一静止气道A,然后由第三静止气道C外端口传入油气封内腔K;油气封内腔K将高压气体传入轮毂7上加工的第三旋转气道F内端口,再由第一旋转气道D外端口传入输出接头14,从而实现高压气体由静止部件转向节1向旋转部件轮毂7的传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它包括转向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1)上平面装配有密封套(2)和转向节上臂(3),所述的密封套(2)与转向节(1)、密封套(2)与转向节上臂(3)之间均装配有第一O型圈(4),转向节上臂(3)上装配有输入接头(5);所述的转向节(1)轴头处装配有油封座圈(6)和轮毂(7);所述的轮毂(7)内腔依次装配有轮毂油封(8)、轮毂内轴承(9)、油气封(10)、限位挡圈(11)、轮毂外轴承(12)、锁紧螺母(13),轮毂(7)外侧装配有输出接头(14),输出接头(14)与轮毂(7)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18),输出接头(14)固定在轮毂(7)上,轮毂(7)侧面装配有轮毂端盖(16);所述转向节(1)上加工有第一静止气道(A)、第二静止气道(B)、第三静止气道(C),第一静止气道(A)与第二静止气道(B)相通,第二静止气道(B)与第三静止气道(C)相通;第一静止气道(A)外端口装配密封套,第二静止气道(B)外端口密封,第三静止气道(C)外端口与油气封内腔(K)连通;所述轮毂(7)上加工有第一旋转气道(D)、第二旋转气道(E)、第三旋转气道(F),第一旋转气道(D)与第二旋转气道(E)相通,第二旋转气道(E)与第三旋转气道(F)相通;第一旋转气道(D)外端口装配有输出接头(14),第二旋转气道(E)和第三旋转气道(F)外端口均装配有锥形螺塞(17),第三旋转气道(F)内端口与油气封内腔(K)连通;所述油气封(10)通过轮毂(7)的台肩(T)及限位挡圈(11)进行限位,限位挡圈(11)通过轮毂外轴承(12)进行限位,轮毂外轴承(12)通过锁紧螺母(13)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搭载中央充放气系统的车桥,它包括转向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1)上平面装配有密封套(2)和转向节上臂(3),所述的密封套(2)与转向节(1)、密封套(2)与转向节上臂(3)之间均装配有第一O型圈(4),转向节上臂(3)上装配有输入接头(5);所述的转向节(1)轴头处装配有油封座圈(6)和轮毂(7);所述的轮毂(7)内腔依次装配有轮毂油封(8)、轮毂内轴承(9)、油气封(10)、限位挡圈(11)、轮毂外轴承(12)、锁紧螺母(13),轮毂(7)外侧装配有输出接头(14),输出接头(14)与轮毂(7)之间装配有第二O型圈(18),输出接头(14)固定在轮毂(7)上,轮毂(7)侧面装配有轮毂端盖(16);所述转向节(1)上加工有第一静止气道(A)、第二静止气道(B)、第三静止气道(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元周刘均伟赵婧宋建平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