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
技术介绍
人类对新能源的广泛运用,导致了二次电池市场的急速扩大。当前新能源体系中对二次电池的要求无处不在。无论是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并网还是电网调峰,都急需一种廉价,可靠,安全和寿命长的二次电池。目前所发展的二次电池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高温钠硫电池,钠镍氯电池和钒液流电池。这些电池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比如锂离子电池和高温钠硫电池寿命长以及能量密度高,钒液流电池更是理论上具备无限的寿命等。但无论哪种电池,都无法同时满足廉价,可靠,安全和寿命长的要求。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过于昂贵,且有安全隐患;高温钠硫电池制造技术门槛高,售价昂贵;钒液流电池多项技术瓶颈目前都未能获得突破等。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通常安装在底盘车架内,由于空间限制,一个电池包的能量(200度电)只能运行100公里左右,车辆续航里程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解决自放电问题,操作安全、循环性能优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包括壳体、均压腔和电池主体,壳体 ...
【技术保护点】
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壳体(1)上设有氢气入口和空气入口,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均位于壳体(1)内部,电池主体包括阳极(11)、阴极(13)、质子交换膜(12)、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反应层(8),均压腔(3)的进气口与壳体(1)上的氢气入口相连,均压腔(3)的出气口通过供氢通道(4)与阴极(13)相连,阴极(13)、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质子交换膜(12)、反应层(8)、阳极(11)顺次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壳体(1)上设有氢气入口和空气入口,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均位于壳体(1)内部,电池主体包括阳极(11)、阴极(13)、质子交换膜(12)、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反应层(8),均压腔(3)的进气口与壳体(1)上的氢气入口相连,均压腔(3)的出气口通过供氢通道(4)与阴极(13)相连,阴极(13)、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质子交换膜(12)、反应层(8)、阳极(11)顺次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11)通过供氧通道(10)与壳体(1)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琴,刘光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因纳维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