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580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包括壳体(1)、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均位于壳体(1)内部,电池主体包括阳极(11)、阴极(13)、质子交换膜(12)、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反应层(8),均压腔(3)的进气口与氢气入口相连,均压腔(3)的出气口通过供氢通道(4)与阴极(13)相连,阴极(13)、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质子交换膜(12)、反应层(8)、阳极(11)顺次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运用于新能源车辆,其原材料丰富,产物环保,且大幅度提高了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和功率,与锂离子电池联合工作,能减少备用锂电池成本。

Single structure of hydrogen fuel c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ydrogen fuel cell monomer structure, including a shell (1), a pressure mean chamber (3) and a battery body. The pressure mean chamber (3) and the battery body are both in the shell (1). The battery body consists of an anode (11), a cathode (13),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12), a hydrogen catalytic layer (5), a hydrogen ion diffusion layer. (6), reaction layer (8), the air inlet of the pressure mean chamber (3)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of hydrogen, and the outlet of the pressure mean chamber (3) is connected by the hydrogen supply channel (4) to the cathode (13), the cathode (13), the hydrogen catalytic layer (5), the hydrogen ion diffusion layer (6), th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12), the reaction layer (8), and the anode (11). Together. The utility model is mainly used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with rich raw material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 and greatly increasing the maximum discharge current and power of the battery, and working together with lithium ion batteries to reduce the cost of the spare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
技术介绍
人类对新能源的广泛运用,导致了二次电池市场的急速扩大。当前新能源体系中对二次电池的要求无处不在。无论是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并网还是电网调峰,都急需一种廉价,可靠,安全和寿命长的二次电池。目前所发展的二次电池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高温钠硫电池,钠镍氯电池和钒液流电池。这些电池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比如锂离子电池和高温钠硫电池寿命长以及能量密度高,钒液流电池更是理论上具备无限的寿命等。但无论哪种电池,都无法同时满足廉价,可靠,安全和寿命长的要求。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过于昂贵,且有安全隐患;高温钠硫电池制造技术门槛高,售价昂贵;钒液流电池多项技术瓶颈目前都未能获得突破等。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通常安装在底盘车架内,由于空间限制,一个电池包的能量(200度电)只能运行100公里左右,车辆续航里程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解决自放电问题,操作安全、循环性能优良。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包括壳体、均压腔和电池主体,壳体上设有氢气入口和空气入口,均压腔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壳体(1)上设有氢气入口和空气入口,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均位于壳体(1)内部,电池主体包括阳极(11)、阴极(13)、质子交换膜(12)、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反应层(8),均压腔(3)的进气口与壳体(1)上的氢气入口相连,均压腔(3)的出气口通过供氢通道(4)与阴极(13)相连,阴极(13)、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质子交换膜(12)、反应层(8)、阳极(11)顺次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壳体(1)上设有氢气入口和空气入口,均压腔(3)和电池主体均位于壳体(1)内部,电池主体包括阳极(11)、阴极(13)、质子交换膜(12)、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反应层(8),均压腔(3)的进气口与壳体(1)上的氢气入口相连,均压腔(3)的出气口通过供氢通道(4)与阴极(13)相连,阴极(13)、氢气催化层(5)、氢离子扩散层(6)、质子交换膜(12)、反应层(8)、阳极(11)顺次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单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11)通过供氧通道(10)与壳体(1)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琴刘光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因纳维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