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9877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柱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可预制或现浇;梁采用带有键槽的预制梁,且梁上部留有一定厚度的叠合层。梁底受力筋采用PC钢棒并且在梁端部伸出一定长度,预制梁为部分预应力结构。预制梁键槽及节点区采用高强度、高韧性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进行浇筑,梁上部叠合层采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浇筑。待节点后浇区全部浇筑完毕后,在梁底部梁柱结合处设置一摩擦型阻尼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点充分利用RPC、PC钢棒等高强材料,能够减少预制装配构件截面尺寸,减小预制构件自重,同时又结合耗能减震技术,充分就解决高强筋耗能不足的问题。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有规模化推广应用前景。

An assembly type RPC/ 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energy dissipation n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属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积极倡导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则为其中重要的结构形式。既有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一般都是采用普通混凝土、普通钢筋,普遍存在节点钢筋拥挤、安装施工困难、节点质量不易得到保证等关键技术难题,且普通混凝土抗拉能力比较弱,节点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破坏。以上种种问题限制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及发展。本专利技术节点的预制梁底部受力筋采用柔韧性良好的PC钢棒,并对预制梁施加预应力,增加其适用的范围;节点区及键槽内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RPC进行浇筑,提高节点区的抗震性能;柱仍然采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控制了其造价;梁底部梁柱结合面处设置一摩擦型阻尼器,从而有效解决了配置高强筋混凝土构件耗能差的特性,拓展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装配式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其特征是:包括钢筋混凝土柱(5)、2根预应力混凝土梁(6),2根预应力混凝土梁(6)对称搁置于钢筋混凝土柱(5)的混凝土保护层上,钢筋混凝土柱(5)与2根预应力混凝土梁(6)之间形成节点区;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梁(6)的梁端设有键槽,预应力混凝土梁(6)的梁底设有PC钢棒(7),PC钢棒(7)的一端伸出预应力混凝土梁(6)端部的键槽并伸入节点区内,PC钢棒(7)可在键槽范围内左右上下摆动,PC钢棒(7)伸入节点区的部分向上弯折并与钢筋混凝土柱(5)充分锚固;所述节点区的上部、下部均设有墩头钢筋(1);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梁(6)上部设有叠合层(2),2根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RPC/混凝土组合框架耗能减震节点,其特征是:包括钢筋混凝土柱(5)、2根预应力混凝土梁(6),2根预应力混凝土梁(6)对称搁置于钢筋混凝土柱(5)的混凝土保护层上,钢筋混凝土柱(5)与2根预应力混凝土梁(6)之间形成节点区;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梁(6)的梁端设有键槽,预应力混凝土梁(6)的梁底设有PC钢棒(7),PC钢棒(7)的一端伸出预应力混凝土梁(6)端部的键槽并伸入节点区内,PC钢棒(7)可在键槽范围内左右上下摆动,PC钢棒(7)伸入节点区的部分向上弯折并与钢筋混凝土柱(5)充分锚固;所述节点区的上部、下部均设有墩头钢筋(1);所述预应力混凝土梁(6)上部设有叠合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兵周莉萍郭悬马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