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933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若干耗能模块,其中,各耗能模块位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各耗能模块均包括第一H型钢、第二H型钢及U型钢板,其中,第一H型钢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相连接,第一H型钢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的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的上翼缘与U型钢板的另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相连接,且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螺纹孔,该阻尼器制作成本及更换成本低,并且安装及拆卸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减震隔震
,涉及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
技术介绍
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在工程结构上的减震隔震耗能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程,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通过增强结构自身的刚度和强度以抵抗地震作用,而这种抗震方式局限于自身的性能,而且在地震发生受损后修复困难,结构难以恢复原本的抗震性能。减震隔震耗能技术的提出解决了结构震后受损的可恢复性的难题,其原理是设定特定的耗能元件,在地震发生后将地震能量引到耗能元件,以耗能元件的损坏来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金属阻尼器尤其是软钢阻尼器是一种良好的减震隔震构件,此类型阻尼器进入塑性阶段后有稳定的滞回性能,良好的低周疲劳特性,结构形式多样,可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然而现有的软钢阻尼器安装及拆卸较为繁琐,制作成本及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该阻尼器制作成本及更换成本低,并且安装及拆卸较为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若干耗能模块,其中,各耗能模块位于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各耗能模块均包括第一H型钢、第二H型钢及U型钢板,其中,第一H型钢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相连接,第一H型钢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的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的上翼缘与U型钢板的另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相连接,且上连接板及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螺纹孔。第一H型钢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之间、第一H型钢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之间、第二H型钢的上翼缘与U型钢板之间、以及第二H型钢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相连接。耗能模块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耗能模块沿周向等间距分布。上连接板1上螺纹孔的数目为四个,第一H型钢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相连接的位置与上连接板上螺纹孔的位置沿周向交错分布。下连接板上螺纹孔的数目为四个,第二H型钢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相连接的位置与下连接板上螺纹孔的位置沿周向交错分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在具体操作时,U型钢板通过第一H型钢与上连接板相连接,U型钢板通过第二H型钢与下连接板相连接,相对于传统的软钢阻尼器,本技术的初始刚度较大,易于加工,并且在输入地震能量时,通过U型钢板的变形耗能实现减震,阻尼器的滞回耗能性能及低周疲劳特性较好,并且能够满足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另外,本技术通过上连接板上的螺纹孔及下连接板上的螺纹孔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便于拆卸及安装。进一步,U型钢板与第一H型钢及第二H型钢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相连接,当U型钢板被破坏后,则可通过拆除高强螺栓实现U型钢板的更换,不需要对整个阻尼器进行更换,经济效益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为上连接板、2为第一H型钢、3为U型钢板、4为第二H型钢、5为下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本技术所述的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5及若干耗能模块,其中,各耗能模块位于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5之间,各耗能模块均包括第一H型钢2、第二H型钢4及U型钢板3,其中,第一H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相连接,第一H型钢2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3的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4的上翼缘与U型钢板3的另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4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5相连接,且上连接板1及下连接板5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螺纹孔。第一H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之间、第一H型钢2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3之间、第二H型钢4的上翼缘与U型钢板3之间、以及第二H型钢4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5之间均通过高强螺栓相连接。耗能模块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耗能模块沿周向等间距分布;上连接板1上螺纹孔的数目为四个,第一H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相连接的位置与上连接板1上螺纹孔的位置沿周向交错分布;下连接板5上螺纹孔的数目为四个,第二H型钢4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5相连接的位置与下连接板5上螺纹孔的位置沿周向交错分布。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地震作用下剪力墙墙趾以及柱脚易发生破坏的位置确定预留空间以及阻尼器的尺寸,再在墙趾及柱脚的上端及下端分别焊上部连接钢板及下部连接钢板,再将上连接板1与上部连接钢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将下连接板5与下部连接钢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即可实现本技术的安装。在耗能减震过程中,通过压缩U型钢板3实现耗能,当U型钢板3发生塑性变形后,可以将其拆除,安装新的U型钢板3,即可方便、快捷、高效的恢复结构的抗震功能。本技术适用于多高层建筑以及钢结构中,可以解决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墙趾以及型钢混凝土柱脚位置的典型破坏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5)及若干耗能模块,其中,各耗能模块位于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5)之间,各耗能模块均包括第一H型钢(2)、第二H型钢(4)及U型钢板(3),其中,第一H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相连接,第一H型钢(2)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3)的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4)的上翼缘与U型钢板(3)的另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4)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5)相连接,且上连接板(1)及下连接板(5)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螺纹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5)及若干耗能模块,其中,各耗能模块位于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5)之间,各耗能模块均包括第一H型钢(2)、第二H型钢(4)及U型钢板(3),其中,第一H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相连接,第一H型钢(2)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3)的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4)的上翼缘与U型钢板(3)的另一侧相连接,第二H型钢(4)的下翼缘与下连接板(5)相连接,且上连接板(1)及下连接板(5)上均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螺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的H、U型软钢组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第一H型钢(2)的上翼缘与上连接板(1)之间、第一H型钢(2)的下翼缘与U型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张恒任英子王俊王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