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8940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组件、呼吸过滤器、L形接头、Y形接头和麻醉机连接管,气管导管组件包括导管、患者插入端、设置在患者插入端上的气囊、充气管和充气阀,气管导管组件依次连通L形接头、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的一段管体截面形状为圆形,导管靠近导管接头的一段管体截面为扁圆形,导管和L形接头内至少设有两个腔,Y形接头为其内至少设有两个腔的可拆卸式结构。优点是:可消除机械无效腔,有效缓解麻醉药物造成的呼吸抑制,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纠正患者机体酸碱失衡,进而可大幅度改善生命体征状况。尤其是在婴幼儿、危重患者或长时间手术时消除机械无效腔,以及ICU管理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Tracheal tube respiratory system with zero death cavit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zero dead cavity tracheal catheter respiratory system comprises tracheal catheter assembly, respiratory filter, L joint, Y joint and anesthesia machine connecting pipe, the tracheal catheter assembly includes a catheter inserted into the patient, end, set in the end of the balloon inserted into the patient, inflatable tubes and valves, tracheal catheter the component of L joint, connected with Y joint, connecting the anesthesia machine connecting tube, catheter insertion end close to the patients a section of the pipe shape is round, close to a pipe joint pipe section of the pipe is oblate, with at least two cavity catheter and L joint, detachable structure Y the joint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cavity. The advantages are: elimination of mechanical ineffective cavity, relief of respiratory depression caused by anesthetic drugs, improvement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correction of acid-base imbalance and improvement of vital signs. Especially in infants, critical patients or long time operations to eliminate mechanical invalid cavity,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of ICU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临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死腔又称呼吸无效腔,指在呼吸过程中不参加气体交换的空间,包括生理无效腔和机械无效腔。生理无效腔包括支气管,气管,口腔,鼻腔;机械无效腔包括气囊充气管,气管导管,呼吸呼吸过滤器,呼吸回路Y型接头。在每次呼吸过程中,呼气过程排出的废气部分停留在无效腔,吸气过程会重新吸入人体,得不到气体交换。临床上,呼吸无效腔问题无法避免,生理无效腔已被患者适应,对麻醉没有影响;如何消除机械无效腔或减少机械无效腔带来的不良影响已成为临床麻醉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的呼吸方式分为自主呼吸与机械控制呼吸两种方式。自主呼吸指患者靠自身力量进行呼吸,由于麻醉药的呼吸抑制作用和机械无效腔的存在,会使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加快;机械控制呼吸指患者自主呼吸暂停,靠呼吸机来辅助呼吸,由于机械无效腔的存在,呼吸机需提供更大的通气量与气道压力,或更快的呼吸频率来维持有效呼吸,有造成呼吸道和肺损伤的风险。机械无效腔的容量从几十毫升到上百毫升不等。婴幼儿麻醉中每次呼吸往往只有几十毫升气体,由于机械无效腔的存在,使每次吸入气体中有接近一半是自己排出但未经吸收过滤的废气;虽然不会缺氧,但会使血中的二氧化碳升高而带来不良反应。消除机械无效腔,在保留自主呼吸的全身麻醉中可以缓解麻醉药物造成的呼吸抑制,改善呼吸功能,纠正机体酸碱失衡,进而改善生命体征状况;在控制呼吸的全身麻醉中可以减少通气量,降低呼吸道内压力,减慢呼吸频率,减少呼吸系统损伤。患者年龄体重越小,身体状况越差,手术时间越长,消除机械无效腔的临床意义越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消除机械无效腔、缓解麻醉药物造成的呼吸抑制、改善呼吸功能、纠正患者机体酸碱失衡,进而改善生命体征状况的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组件、L形接头、Y形接头和麻醉机连接管,所述气管导管组件包括导管、患者插入端、设置在患者插入端上的气囊、与气囊连通的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组件通过导管接头连通L形接头,所述L形接头连接Y形接头,所述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的一段管体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导管靠近导管接头的一段管体截面为扁圆形,所述导管内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L形接头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Y形接头为其内至少设有两个腔的可拆卸式结构。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一段管体截面为圆形,在圆形管体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通气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一端与气囊相通,另一端与充气管连接,所述导管靠近导管接头一段的管体为扁圆形管体,在扁圆形管体内设有三个腔,分别为呼气腔、吸气腔和气体采样腔,所述气体采样腔的一端与导管圆形管体和扁圆形管体相连接部位连通,所述扁圆形管体内的呼气腔和吸气腔与圆形管体内的通气腔连通,所述L形接头和Y形接头均设有与导管的呼气腔、吸气腔和气体采样腔对应的三个腔,所述气体采样腔的另一端与三腔Y形接头的第二气体采样腔连通,所述导管通过导管接头连接三腔L形接头,所述三腔L形接头连接三腔Y形接头,所述三腔Y形接头的一侧上设有与气体采样腔连接的第二气体采样接头,所述三腔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L形接头的一端为与Y形接头连接的接口端,另一端为患者端,L形接头内设有与喉罩通气管各腔对应的三腔结构,分别为呼气腔、吸气腔和气体采样腔。所述三腔Y形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在第二壳体上设有患者接口端、麻醉机输出端和麻醉机输入端,所述第二壳体装有第二滤芯,在Y形接头的一侧上固接有与气体采样腔连通的气体采样接头,在气体采样腔内装有第三滤芯。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一段管体截面为圆形,在圆形管体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通气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一端与气囊相通,另一端与充气管连接,在导管圆形管体和扁圆形管体相连接部位设有气体采样腔出口和气体采样腔,所述气体采样腔的一端通过气体采样腔出口与导管相通,气体采样腔的另一端连接有外置气体采样管,所述外置气体采样管通过接头连接外置气体采样接头;所述导管靠近L形接头的一段管体截面为扁圆形,在扁圆形管体内设有双腔,分别为呼气腔和吸气腔,所述扁圆形管体内的呼气腔和吸气腔与圆形管体内的通气腔连通;所述导管通过导管接头连接双腔L形接头,所述双腔L形接头连接双腔Y形接头,所述双腔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L形接头的一端为与Y形接头连接的接口端,另一端为患者端,L形接头内设有与喉罩通气管各腔对应的双腔结构,分别为呼气腔和吸气腔。所述外置气体采样接头包括第三壳体、输入端接头、输出端接头和第四滤芯,在第三壳体内装有第四滤芯,所述第三壳体一端固接有输入端接头,所述第三壳体另一端固接有输出端接头。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组件、呼吸过滤器、L形接头、Y形接头和麻醉机连接管,气管导管组件包括导管、患者插入端、设置在患者插入端上的气囊、与气囊连通的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组件通过导管接头连通呼吸过滤器,所述呼吸过滤器连通L形接头,所述L形接头连接Y形接头,所述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的一段管体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导管靠近导管接头的一段管体截面为扁圆形,所述导管的圆形管体内设有两个腔,所述导管的扁圆形管体内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呼吸过滤器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L形接头和Y形接头为双腔结构。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的圆形段管体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通气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一端连通充气囊,另一端连接气囊充气管;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导管扁圆形段管体内设有三个腔,分别为呼气腔、吸气腔和气体采样腔,所述扁圆形管体内的呼气腔和吸气腔与圆形管体内的通气腔连通,所述气体采样腔的一端与设置在导管圆形管体和扁圆形管体相连接部位的气体采样腔出口连通,所述呼吸过滤器内设有与扁圆形导管对应的三个腔,所述L形接头和Y形接头为双腔结构,在呼吸过滤器上设有与气体采样腔连通的第一气体采样接头;所述导管通过导管接头连接呼吸过滤器,所述呼吸过滤器连通双腔L形接头,所述双腔L形接头连接双腔Y形接头,所述双腔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呼吸过滤器包括第一壳体,在第一壳体一端设有机器端,第一壳体另一端设有患者端,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间部位大于机器端和患者端,在第一壳体中间部位设有吸入气体过滤腔、呼出气体过滤腔和气体采样腔,所述吸入气体过滤腔、呼出气体过滤腔和气体采样腔内均设有第一滤芯2-8,所述第一壳体上部外侧固接气体采样接头,所述气体采样接头与气体采样腔连通。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的圆形段管体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通气腔和充气腔,在导管圆形管体和扁圆形管体相连接部位设有气体采样腔出口,所述气体采样腔的一端通过气体采样腔出口与导管相通,所述气体采样腔的另一端连接有外置气体采样管,所述外置气体采样管通过接头连接外置气体采样接头,所述充气腔一端连通充气囊,另一端连接气囊充气管;所述扁圆形导管的管体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呼气腔和吸气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组件、L形接头、Y形接头和麻醉机连接管,所述气管导管组件包括导管、患者插入端、设置在患者插入端上的气囊、与气囊连通的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组件通过导管接头连通L形接头,所述L形接头连接Y形接头,所述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的一段管体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导管靠近导管接头的一段管体截面为扁圆形,所述导管内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L形接头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Y形接头为其内至少设有两个腔的可拆卸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组件、L形接头、Y形接头和麻醉机连接管,所述气管导管组件包括导管、患者插入端、设置在患者插入端上的气囊、与气囊连通的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组件通过导管接头连通L形接头,所述L形接头连接Y形接头,所述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的一段管体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导管靠近导管接头的一段管体截面为扁圆形,所述导管内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L形接头至少设有两个腔,所述Y形接头为其内至少设有两个腔的可拆卸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一段管体截面为圆形,在圆形管体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通气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一端与气囊相通,另一端与充气管连接,所述导管靠近导管接头一段的管体为扁圆形管体,在扁圆形管体内设有三个腔,分别为呼气腔、吸气腔和气体采样腔,所述气体采样腔的一端与导管圆形管体和扁圆形管体相连接部位连通,所述扁圆形管体内的呼气腔和吸气腔与圆形管体内的通气腔连通,所述L形接头和Y形接头均设有与导管的呼气腔、吸气腔和气体采样腔对应的三个腔,所述气体采样腔的另一端与三腔Y形接头的第二气体采样腔连通,所述导管通过导管接头连接三腔L形接头,所述三腔L形接头连接三腔Y形接头,所述三腔Y形接头的一侧上设有与气体采样腔连接的第二气体采样接头,所述三腔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L形接头的一端为与Y形接头连接的接口端,另一端为患者端,L形接头内设有与喉罩通气管各腔对应的三腔结构,分别为呼气腔、吸气腔和气体采样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腔Y形接头包括第二壳体,在第二壳体上设有患者接口端、麻醉机输出端和麻醉机输入端,所述第二壳体装有第二滤芯,在Y形接头的一侧上固接有与气体采样腔连通的气体采样接头,在气体采样腔内装有第三滤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组件的导管靠近患者插入端一段管体截面为圆形,在圆形管体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通气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一端与气囊相通,另一端与充气管连接,在导管圆形管体和扁圆形管体相连接部位设有气体采样腔出口和气体采样腔,所述气体采样腔的一端通过气体采样腔出口与导管相通,气体采样腔的另一端连接有外置气体采样管,所述外置气体采样管通过接头连接外置气体采样接头;所述导管靠近L形接头的一段管体截面为扁圆形,在扁圆形管体内设有双腔,分别为呼气腔和吸气腔,所述扁圆形管体内的呼气腔和吸气腔与圆形管体内的通气腔连通;所述导管通过导管接头连接双腔L形接头,所述双腔L形接头连接双腔Y形接头,所述双腔Y形接头连接麻醉机连接管;所述L形接头的一端为与Y形接头连接的接口端,另一端为患者端,L形接头内设有与喉罩通气管各腔对应的双腔结构,分别为呼气腔和吸气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零死腔气管导管呼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气体采样接头包括第三壳体、输入端接头、输出端接头和第四滤芯,在第三壳体内装有第四滤芯,所述第三壳体一端固接有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曹常在王铭张媛媛张东惠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杨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