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002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内的固定环,以及夹持在固定环侧部上的固定管;固定环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内的插接部及挂持部,挂持部内壁面与外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固定管形成对向错位布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收容部收容,以限制固定管纵向及横向位移。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吸氧管插接在固定管上,实现了将吸氧管与气管插管导管形成可靠固定,避免了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提高了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输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危重病人,尤其是内脏功能衰竭的病人无法完成自主呼吸。因此为保持危重病人的气道通畅,保证充足的供氧,气管插管技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被广泛使用,而对气管插管内的吸氧管进行固定是供氧的基本保障。临床医学上,执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在病情好转时经常面临拔除气管插管并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情况。在撤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之前,临床上需要执行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BreathingTrial,SBT)来判断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其中,直接断开呼吸机,并通过T管吸氧(即吸氧管)是SBT实验的一项重要方法。因此需要对吸氧管进行固定。目前临床中通常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若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则在更换后容易有残留胶,不易清洁。当吸氧管贴在气管插管接口处时,残胶很容易导致气管插管与呼吸皮囊或呼吸机端连接不紧密,严重影响病人的抢救。医用胶布常因吸痰等需要反复粘贴或痰液、湿化液的污染而粘性缺失,导致吸氧导管滑脱。而且在固定的过程中导管插入过浅则容易弹出,过深则易折管,给用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用以实现将吸氧管与气管插管导管形成可靠固定,避免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提高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输氧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内的固定环,以及夹持在固定环侧部上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环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内的插接部及挂持部,所述挂持部内壁面与外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所述固定管形成对向错位布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收容部收容,以限制固定管纵向及横向位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部被配置为矩形的凹陷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形成导引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引面与挂持部之间形成20~45度的夹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部被配置为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梯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固定管包括:连续布置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第三管段、第四管段及自由管段;所述自由管段延伸入插接部;所述定位部分别形成于第一管段及第三管段的对向内侧,并通过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及第三管段共同夹持挂持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挂持部内壁面与外壁面上分别开设有四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管的横截面呈偏圆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吸氧管插接在固定管上,实现了将吸氧管与气管插管导管形成可靠固定,避免了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提高了气管插管对患者的输氧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的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的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请参图1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具体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1内的固定环2,以及夹持在固定环2侧部上的固定管3。固定管3包括:连续布置的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第三管段33、第四管段36及自由管段37。自由管段37延伸入插接部21,并向该气管插管导管1的中空腔体11内输入氧气。同时,气管插管导管1插入喉管被切开的患者体内,吸氧管与固定管3的自由端30连接,氧气通过内部中空的固定管3向气管插管导管1中输送氧气,从而实现了向患者的气管内在呼吸机的配合下输送氧气。固定环2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1内的插接部21及挂持部22。气管插管导管1内部形成中空腔体11。挂持部22的内壁面38与外壁面39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固定管3形成对向错位布置的定位部。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固定管3的横截面呈偏圆状,从而使得固定管3更好的挂持在固定环2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方式中,第一管段31的内侧形成定位部34,第三管段33的内侧形成定位部35,且定位部34与定位部35在垂直方向上沿纵向呈错位布置。定位部分别形成于第一管段31及第三管段33的对向内侧,并通过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及第三管段33共同夹持挂持部22。挂持部22的内壁面38上开设有四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302,挂持部22的外壁面39上开设有四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301。收容部301位于收容部302的上方。当固定管3卡持在挂持部22上时,定位部34被收容部301收容,定位部35被收容部302收容,从而通过第一管段31、第二管段32及第三管段33将整个固定管3与固定环2实现可靠装配,以限制固定管3纵向及横向位移。所述收容部301及收容部302被配置为矩形的凹陷部。具体的,该凹陷部形成导引面311。所述导引面311与挂持部22之间形成20~45度的夹角,并优选为30度。定位部34及定位部35侧向突出的形状与收容部301及收容部302的空间形状相同。定位部34及定位部35可通过该导引面311更加平顺地滑入收容部301及收容部302中。实施例二:请参图2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收容部被配置为平行设置的凹槽303及凹槽304。凹槽303及凹槽304的横截面均为梯形。凹槽303凹设于挂持部22的内壁面38上,凹槽304凹设于挂持部22的外壁面39上。从而通过定位部34与凹槽304卡持,以及定位部35与凹槽303卡持,从而将固定管3可靠的挂持在固定环2上。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参实施例一所述,在此不再赘述。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1)内的固定环(2),以及夹持在固定环侧部上的固定管(3);所述固定环(2)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1)内的插接部(21)及挂持部(22),所述挂持部(22)内壁面与外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所述固定管(3)形成对向错位布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收容部收容,以限制固定管(3)纵向及横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1)内的固定环(2),以及夹持在固定环侧部上的固定管(3);所述固定环(2)包括插接在气管插管导管(1)内的插接部(21)及挂持部(22),所述挂持部(22)内壁面与外壁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组沿纵向呈错位布置的收容部,所述固定管(3)形成对向错位布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收容部收容,以限制固定管(3)纵向及横向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被配置为矩形的凹陷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形成导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面与挂持部(22)之间形成20~45度的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的吸氧管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梦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