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岳农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3266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3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注药管道,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套囊组件和下套囊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与传统注药气管导管相比,该注药气管导管首先采用双通道给药途径,能达到气囊上、下呼吸道分开给药,亦能同时给药的目的;其次出药口采用囊壁多点微孔出药,能达到雾化药物的作用,能使药物充分均匀分布呼吸道,发挥药物的最大效果;最后采用电子控制给药系统,能精确的调节各种注药的速度,达到按需给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注药气管导管存在现状:1)传统的气管导管无独立给药通道,需要断开呼吸机临时加药,且加药随意性大,药物易粘附于气管导管管壁,达不到给药的效果;药物分布不均匀,药效稳定性差,操作不当患者易出现呛咳。2)目前的注药气管导管,仅有一个通道注药,出药口单一固定,出药口以上的呼吸道无法接触药物,无法达到整个呼吸道给药的目的,无法使药物均匀的分布整个呼吸道,无法达到气囊上呼吸道与气囊下呼吸道分开给药的目的。3)目前的注药气管导管注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人工采用注射器通过注药口加药,随意性大,存在注药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另一种是通过注满药物的球囊连接注药口恒速泵入药物,存在泵注药物速度单一、不可控的缺点,无法达到精确、按需给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双通道给药途径,出药口采用囊壁多点微孔出药;电子控制给药系统的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注药管道,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套囊组件和下套囊组件;所述上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上外囊和上内套囊,所述上外囊与上内套囊之间存在上缓冲空间;所述下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下外囊和下内套囊,所述下外囊与下内套囊之间存在下缓冲空间;所述上内套囊和下内套囊均为充气套囊,所述上内套囊和下内套囊均通过指示球囊充气;所述注药管道由气管导管本体壁共同构成通道,并延伸至所述上外囊与上内套囊、以及下外囊与下内套囊之间,其一个开口位于上内套囊的远端、气管导管本体的上方,其另一个开口位于下内套囊的近端、气管导管本体的下方;所述注药管道远离开口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注药口和第二注药口。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注药口和第二注药口通过三通阀与一电子控制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三通阀与电子控制泵之间设有加药口。作为优选,所述上外囊和下外囊的远端、近端均设有多点微孔出药口。作为优选,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注药管道,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套囊组件和下套囊组件组件;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与传统注药气管导管相比,该注药气管导管首先采用双通道给药途径,能达到气囊上、下呼吸道分开给药,亦能同时给药的目的;其次出药口采用囊壁多点微孔出药,能达到雾化药物的作用,能使药物充分均匀分布呼吸道,发挥药物的最大效果;最后采用电子控制给药系统,能精确的调节各种注药的速度,达到按需给药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注药管道2,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套囊组件和下套囊组件;所述上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上外囊3和上内套囊4,所述上外囊3与上内套囊4之间存在一定的上缓冲空间;所述下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下外囊5和下内套囊6,所述下外囊5与下内套囊6之间存在一定的下缓冲空间;所述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均为充气套囊,所述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均通过指示球囊7充气;在本实施例中,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均通过指示球囊7充入一定量的气体,起到阻断呼吸道的作用,便于机械通气等治疗;上述的上外囊3和下外囊5则分别依靠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充气膨胀后支撑起来,由内套囊与外囊之间存在一定的缓冲空间,便于药物的贮存与释放;其中,所述上外囊3和下外囊5的远端、近端均设有多点微孔出药口13,这样起到雾化药物的作用,使药物充分均匀分布呼吸道;所述注药管道2由气管导管本体1壁共同构成通道,并延伸至所述上外囊3与上内套囊4、以及下外囊5与下内套囊6之间,其一个开口位于上内套囊4的远端、气管导管本体1的上方,其另一个开口位于下内套囊6的近端、气管导管本体1的下方;所述注药管道2远离开口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注药口8和第二注药口9,这样实行了双通道给药,更灵活、准确,能主动调节药物的作用范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接头14,这样便于气管导管本体1的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注药口8和第二注药口9通过三通阀10与一电子控制泵11连接,可选择性的调节双通道注药或者单通道注药,双通道注药将使药物充分作用整个呼吸道,单通道给药能使要药物仅作用于内套囊上的呼吸道或者内套囊下的呼吸道。具体的,所述三通阀10与电子控制泵11之间设有加药口12,电子控制泵内装有药物囊,通过加药口向药物囊内加所需药物,再通过电子泵调节药物的输注速度,达到精确、按需用药的目的。综上所述,该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通过注药通道给药,效果更加可靠,采用双通道给药,更灵活、准确,能主动调节药物的作用范围,多点微孔出药口,能雾化药物,使药物均匀分布,增加药物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电子控制给药,能精确药物的给药速度,随时调节给药的速度;不会出现遗忘给药,能稳定药物的药效。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注药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套囊组件和下套囊组件;所述上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上外囊(3)和上内套囊(4),所述上外囊(3)与上内套囊(4)之间存在上缓冲空间;所述下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下外囊(5)和下内套囊(6),所述下外囊(5)与下内套囊(6)之间存在下缓冲空间;所述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均为充气套囊,所述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均通过指示球囊(7)充气;所述注药管道(2)由气管导管本体(1)壁共同构成通道,并延伸至所述上外囊(3)与上内套囊(4)、以及下外囊(5)与下内套囊(6)之间,其一个开口位于上内套囊(4)的远端、气管导管本体(1)的上方,其另一个开口位于下内套囊(6)的近端、气管导管本体(1)的下方;所述注药管道(2)远离开口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注药口(8)和第二注药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控制双通道注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注药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一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套囊组件和下套囊组件;所述上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上外囊(3)和上内套囊(4),所述上外囊(3)与上内套囊(4)之间存在上缓冲空间;所述下套囊组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下外囊(5)和下内套囊(6),所述下外囊(5)与下内套囊(6)之间存在下缓冲空间;所述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均为充气套囊,所述上内套囊(4)和下内套囊(6)均通过指示球囊(7)充气;所述注药管道(2)由气管导管本体(1)壁共同构成通道,并延伸至所述上外囊(3)与上内套囊(4)、以及下外囊(5)与下内套囊(6)之间,其一个开口位于上内套囊(4)的远端、气管导管本体(1)的上方,其另一个开口位于下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岳农张彩玲曾志文陈伟元林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岳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