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938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空心楼板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本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包括顶部钢筋、方体形内模、底部钢筋和底模,相邻四块内模靠近角形成固定角,钢筋笼下侧与底部钢筋固定,上侧与顶部钢筋固定,内模顶面与顶部钢筋下侧间隔,固定角上设有支架,支架包括四根金属管和加固杆,加固杆压在钢筋笼和底部钢筋间,金属管包括两根侧管和两端与侧管顶端连接的顶管,顶管贴合在内模顶面上,侧管贴合在内模侧面上,加固杆两端与内模上的侧管靠近底端外壁连接,侧管底端抵在底模顶面,底模上设有轧丝孔,金属管内穿设有铁丝,铁丝从轧丝孔穿出并固定。本空心楼板强度高且不会影响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涉及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楼板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大跨度板,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填充式空心楼板结构设计。空心楼板在施工中由于楼板厚度较薄、混凝土振捣不易、内模容易上浮等工艺难题,容易造成浇筑成型后的楼板形成孔洞、裂缝和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不但没有起到降低楼板自重的作用,反而造成了质量隐患,同时在使用现浇空心楼盖技术过程中,特别是在内模抗浮过程中采用铁丝穿过底模加以紧固。这个抗浮方法在浇筑完成时,并将模板拆除后,将有大量的铁丝、螺丝裸露在水泥板底外面,即使剪掉表面铁丝,其端部依然存在,无法根除,铁丝长期依附在水泥板边缘容易爆锈,存在永久性后患以及影响建筑质量、外观等。综上所述,其问题有:1、在拆模板后有大量铁丝、螺丝外露在水泥底板外面,即使剪掉外露的铁丝,然而其端部依然存在,更是长期依附在水泥底板边缘,容易爆锈;2、无法稳定固定内模,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降低了楼房的使用寿命以及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并能固定内模,避免内模上浮,同时避免铁丝外露,且施工方便,以形成稳定楼板的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部钢筋、内模、底部钢筋和底模,其特征在于:内模呈方体形块状结构,若干内模呈矩形阵列状间隔分布在底部钢筋上方,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之间分别通过横纵交错设置的钢筋笼隔开,且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相互靠近的一角共同形成一个固定角,所述的钢筋笼下侧与底部钢筋通过铁丝绑扎固定,上侧与顶部钢筋绑扎固定,内模顶面与顶部钢筋下侧间隔设置,所述的每个固定角上设有一个支架,支架包括四根空心管状金属管和四根加固杆,四根加固杆分别横向或纵向设置,并通过铁丝绑扎并压在钢筋笼和底部钢筋之间,金属管包括两根侧管和两端分别与两根侧管顶端连接的顶管,顶管贴合在内模顶面上,两根侧管分别贴合在内模靠近固定角的两个侧面上,横向的加固杆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块内模上的相邻的侧管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纵向的加固杆两端分别与前后相邻的两块内模上的相邻的侧管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且四根金属管通过四根加固杆连接形成闭环框架结构,所述的侧管底端抵在底模顶面上,并使底模与底部钢筋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底模上设有轧丝孔,所述的金属管内穿设有铁丝,且所述的铁丝两端分别从轧丝孔穿出,并绑扎固定。本楼板利用支架的四根顶管将形成固定角的四块内模稳定固定在底部钢筋上方,且金属管内穿出的铁丝穿入轧丝孔并绑扎固定,能使内模与底模稳定固定,且钢筋笼下压加固杆,能利用钢筋笼进一步对支架进行加固,以提高内模在顶部钢筋和底部钢筋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内模上浮,且浇筑混凝土砂浆,能提高支架与内模连接稳定性,且利用支架还能准确定位内模位置,形成等距间隔分布的内模,因此整体稳定性更高,浇筑完毕后,剪断一根穿出轧丝孔的铁丝,在底模脱落时,利用底模把铁丝从金属管中带出,从而使楼板下方不留铁丝头,从而避免影响建筑质量和外观,同时也不会影响楼板结构。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中,所述的顶管中部弯折形成倒V形支撑座,且支撑座顶端弯折处与顶部钢筋绑扎铁丝固定。利用支撑座能使支架稳定支撑顶部钢筋,同时也能利用顶部钢筋进一步压紧支架,使顶管稳定压紧在内模顶面上。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中,还包括圆台形块状支撑块,支撑块底面抵在底模顶面上,支撑块顶面支撑在底部钢筋下侧,且支撑块中部设有支撑孔,所述的侧管底端穿入支撑孔,并抵在底模顶面上。利用支撑块能使底部钢筋稳定间隔设置在底模上方。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中,所述的底模顶面固定有空心定位管,轧丝孔顶端与定位管底端连通,所述的支撑孔底端孔壁加深设有定位槽,且定位管穿入定位槽,且定位管内径与侧管外径相同。利用定位管使底模上的轧丝孔与支撑块稳定定位。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中,所述的顶部钢筋和底部钢筋均包括若干横纵交错设置的钢筋,且支撑座顶端弯折处与顶部钢筋交错处绑扎铁丝固定,加固杆两端分别与底部钢筋交错处绑扎铁丝固定。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中,所述的金属管为不锈钢管一体弯折形成,所述的加固杆为钢筋,且加固杆缠绕并焊接在侧管靠近底端的外壁上。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强度。在上述的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中,所述的内模为轻质泡沫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楼板利用支架的四根顶管将形成固定角的四块内模稳定固定在底部钢筋上方,且金属管内穿出的铁丝穿入轧丝孔并绑扎固定,能使内模与底模稳定固定,且钢筋笼下压加固杆,能利用钢筋笼进一步对支架进行加固,以提高内模在顶部钢筋和底部钢筋之间的稳定性,避免内模上浮,且浇筑混凝土砂浆,能提高支架与内模连接稳定性,且利用支架还能准确定位内模位置,形成等距间隔分布的内模,因此整体稳定性更高,浇筑完毕后,剪断一根穿出轧丝孔的铁丝,在底模脱落时,利用底模把铁丝从金属管中带出,从而使楼板下方不留铁丝头,从而避免影响建筑质量和外观,同时也不会影响楼板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楼板局部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楼板局部分解视图。图3是内模和支架配合俯视图。图中,1、顶部钢筋;2、内模;3、底部钢筋;4、底模;41、轧丝孔;42、支撑块;43、定位管;5、钢筋笼;6、支架;61、金属管;62、顶管;63、支撑座;64、侧管;65、铁丝;66、加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部钢筋1、内模2、底部钢筋3和底模4,内模2呈方体形块状结构,若干内模2呈矩形阵列状间隔分布在底部钢筋3上方,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2之间分别通过横纵交错设置的钢筋笼5隔开,且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2相互靠近的一角共同形成一个固定角,钢筋笼5下侧与底部钢筋3通过铁丝65绑扎固定,上侧与顶部钢筋1绑扎固定,内模2顶面与顶部钢筋1下侧间隔设置,每个固定角上设有一个支架6,支架6包括四根空心管状金属管61和四根加固杆66,四根加固杆66分别横向或纵向设置,并通过铁丝65绑扎并压在钢筋笼5和底部钢筋3之间,金属管61包括两根侧管64和两端分别与两根侧管64顶端连接的顶管62,顶管62贴合在内模2顶面上,两根侧管64分别贴合在内模2靠近固定角的两个侧面上,横向的加固杆66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块内模2上的相邻的侧管64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纵向的加固杆66两端分别与前后相邻的两块内模2上的相邻的侧管64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且四根金属管61通过四根加固杆66连接形成闭环框架结构,侧管64底端抵在底模4顶面上,并使底模4与底部钢筋3平行间隔设置,底模4上设有轧丝孔41,金属管61内穿设有铁丝65,且铁丝65两端分别从轧丝孔41穿出,并绑扎固定。进一步的,顶管62中部弯折形成倒V形支撑座63,且支撑座63顶端弯折处与顶部钢筋1绑扎铁丝65固定。还包括圆台形块状支撑块42,支撑块42底面抵在底模4顶面上,支撑块42顶面支撑在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部钢筋(1)、内模(2)、底部钢筋(3)和底模(4),其特征在于:内模(2)呈方体形块状结构,若干内模(2)呈矩形阵列状间隔分布在底部钢筋(3)上方,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2)之间分别通过横纵交错设置的钢筋笼(5)隔开,且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2)相互靠近的一角共同形成一个固定角,所述的钢筋笼(5)下侧与底部钢筋(3)通过铁丝(65)绑扎固定,上侧与顶部钢筋(1)绑扎固定,内模(2)顶面与顶部钢筋(1)下侧间隔设置,所述的每个固定角上设有一个支架(6),支架(6)包括四根空心管状金属管(61)和四根加固杆(66),四根加固杆(66)分别横向或纵向设置,并通过铁丝(65)绑扎并压在钢筋笼(5)和底部钢筋(3)之间,金属管(61)包括两根侧管(64)和两端分别与两根侧管(64)顶端连接的顶管(62),顶管(62)贴合在内模(2)顶面上,两根侧管(64)分别贴合在内模(2)靠近固定角的两个侧面上,横向的加固杆(66)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块内模(2)上的相邻的侧管(64)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纵向的加固杆(66)两端分别与前后相邻的两块内模(2)上的相邻的侧管(64)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且四根金属管(61)通过四根加固杆(66)连接形成闭环框架结构,所述的侧管(64)底端抵在底模(4)顶面上,并使底模(4)与底部钢筋(3)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底模(4)上设有轧丝孔(41),所述的金属管(61)内穿设有铁丝(65),且所述的铁丝(65)两端分别从轧丝孔(41)穿出,并绑扎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现浇空心楼板,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顶部钢筋(1)、内模(2)、底部钢筋(3)和底模(4),其特征在于:内模(2)呈方体形块状结构,若干内模(2)呈矩形阵列状间隔分布在底部钢筋(3)上方,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2)之间分别通过横纵交错设置的钢筋笼(5)隔开,且上下左右相邻的四块内模(2)相互靠近的一角共同形成一个固定角,所述的钢筋笼(5)下侧与底部钢筋(3)通过铁丝(65)绑扎固定,上侧与顶部钢筋(1)绑扎固定,内模(2)顶面与顶部钢筋(1)下侧间隔设置,所述的每个固定角上设有一个支架(6),支架(6)包括四根空心管状金属管(61)和四根加固杆(66),四根加固杆(66)分别横向或纵向设置,并通过铁丝(65)绑扎并压在钢筋笼(5)和底部钢筋(3)之间,金属管(61)包括两根侧管(64)和两端分别与两根侧管(64)顶端连接的顶管(62),顶管(62)贴合在内模(2)顶面上,两根侧管(64)分别贴合在内模(2)靠近固定角的两个侧面上,横向的加固杆(66)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块内模(2)上的相邻的侧管(64)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纵向的加固杆(66)两端分别与前后相邻的两块内模(2)上的相邻的侧管(64)靠近底端的外壁连接,且四根金属管(61)通过四根加固杆(66)连接形成闭环框架结构,所述的侧管(64)底端抵在底模(4)顶面上,并使底模(4)与底部钢筋(3)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的底模(4)上设有轧丝孔(41),所述的金属管(61)内穿设有铁丝(65),且所述的铁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远银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远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