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绕线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绕线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技术介绍
无刷电机绕组通常采用分数槽集中式绕组,由于其结构的优势,能够采用自动化绕线设备进行绕线。通常电机绕组与铁芯间会增加绝缘材料,无刷直流电机为了匹配设备绕线、走线,会采用与定子铁芯槽型匹配的绝缘骨架,电机骨架为了匹配铁芯槽,骨架槽底通常为弧状、极靴处为斜肩结构,导致绕线、排线较差,槽面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同时,传统电机由于槽口限制,无法同时兼容多种线型进行绕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绕线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绕线骨架的绕线槽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绕线骨架,包括:骨架本体;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骨架本体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骨架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绕线区域,第一限位部的位于绕线区域内的表面与第二限位部的位于绕线区域内的表面相互平行。进一步地,第二限位部沿骨架本体的周向凸出地设置以形成板状结构,其中,部分的第二限位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本体(10);第一限位部(20),所述第一限位部(20)与所述骨架本体(10)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限位部(30),所述第二限位部(30)与所述骨架本体(10)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2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0)之间形成绕线区域,所述第一限位部(20)的位于所述绕线区域内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0)的位于所述绕线区域内的表面相互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本体(10);第一限位部(20),所述第一限位部(20)与所述骨架本体(10)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限位部(30),所述第二限位部(30)与所述骨架本体(10)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2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30)之间形成绕线区域,所述第一限位部(20)的位于所述绕线区域内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0)的位于所述绕线区域内的表面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30)沿所述骨架本体(10)的周向凸出地设置以形成板状结构,其中,部分的所述第二限位部(30)上开设有走线槽(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31)为多个,所述第二限位部(30)包括:第一板段(32),多个所述走线槽(31)开设于所述第一板段(3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走线槽(31)包括第一走线槽(311)和第二走线槽(312),所述第一板段(32)上还开设有走线缺口(321),所述走线缺口(321)位于所述第一走线槽(311)和所述第二走线槽(312)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绕线骨架还包括:引线凸块(40),所述引线凸块(40)与所述第一板段(32)的位于所述绕线区域外侧的表面相连接,部分的所述引线凸块(40)凸出地位于所述走线缺口(321)处,以使所述引线凸块(40)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走线缺口(321)的部分边缘之间形成第三走线槽(313),所述引线凸块(40)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与所述走线缺口(321)的另一边缘之间形成第四走线槽(314)。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凸块(40)上设置有引线孔(4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绕线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绕线骨架还包括铁芯连接组件(50),所述铁芯连接组件(50)包括:第一连接件(51),所述第一连接件(51)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0)相连接,部分的所述引线凸块(40)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1)相连接;第二连接件(52),所述第二连接件(5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30)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1)相对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峰,李庆,陈东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