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光学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33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层,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防反射涂层;所述基层设置于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所述第一膜层设于防反射涂层和基层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备。兼具低吸湿性、高透明度和良好柔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光学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元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复合光学薄膜。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进步,复合光学薄膜作为应用于主流移动电子设备上的光学元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多样化。光学薄膜作为关键的上游原材料,具备高表面光洁度、高透光率、低雾度及厚度公差小等特性,能完全满足市场对光学薄膜大尺寸化、薄型化、轻量化、高精度、一致性、可靠性和适应组装等多方面需求,而得以在众多领域广泛使用,如:平板显示器、触控面板、视窗、反光标牌、家用电器、电脑及电话外壳、汽车零部件、键盘、化妆瓶等。但是,现有市场上的复合光学薄膜往往难以兼顾吸湿性、透明度和柔韧性这三项效果。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学薄膜,使其同时兼具低吸湿性、高透明度,较好的柔韧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低吸湿性、高透明度和良好柔韧性的复合光学薄膜。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层,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防反射涂层;所述基层设置于第一膜层与第二膜层之间;所述第一膜层设于防反射涂层和基层之间。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置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增强了复合光学薄膜整体的柔韧性和强度,使复合光学薄膜的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防止划伤或损坏;通过设置防反射涂层,保证了复合光学薄膜能够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优选的是,上述复合光学薄膜中:还包括防眩光涂层;所述防反射涂层设于第一膜层和防眩光涂层之间。另一种优选方案是,上述复合光学薄膜中:还包括防眩光涂层;所述第二膜层设于基层和防眩光涂层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添加防眩光层,进一步提升了复合光学薄膜的能见度。更优选的是,上述复合光学薄膜中:所述基层由丙烯酸树脂、聚醚-酮醚类树脂与纤维素酯以9:4:3-4:5:7的质量比共混而成。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丙烯酸树脂自身的特性保证基层具有较低的吸湿性。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复合光学薄膜中:所述第一膜层由聚碳酸酯、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共混制成。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添加抗氧剂增强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提高了复合光学薄膜的使用寿命;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防止复合光学薄膜在紫外线辐射下开裂、起泡、脱落和变色;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复合光学薄膜的防火性能。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复合光学薄膜中:所述第二膜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抗氧化剂、抗静电剂、导电剂、着色剂共混而成。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添加抗静电剂将复合光学薄膜的表面电阻降至10的9次方至10的13次方欧姆量级;通过添加导电剂将复合光学薄膜的表面电阻进一步降至10的3次方至10的8次方欧姆量级;通过添加着色剂满足用户对复合光学薄膜的着色需求。再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复合光学薄膜中:所述基层的厚度为5~150㎛。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的理由在于:当基层的厚度小于5㎛时,基层的机械强度会下降,而当基层的厚度超过200㎛时,基层的韧性会下降。再进一步优选的是,上述复合光学薄膜中:所述防反射涂层厚度为138-15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备。兼具低吸湿性、高透明度和良好柔韧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时例3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1、基层;2、第一膜层;3、第二膜层;4、防反射涂层;5、防眩光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包括:基层1,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和防反射涂层4。其中,所述基层1设置于第一膜层2与第二膜层3之间。所述防反射涂层4设于所述第一膜层2远离基层1的一面上。所述基层1由丙烯酸树脂、聚醚-酮醚类树脂与纤维素酯以9:4:3的质量比共混而成。所述第一膜层2由聚碳酸酯、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共混而成。所述第二膜层3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抗静电剂、导电剂、着色剂共混而成。所述基层1的厚度为5㎛。所述防反射涂层4厚度为138nm。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还包括防眩光涂层5;所述防反射涂层4设于第一膜层2和防眩光涂层5之间。且所述基层1由丙烯酸树脂、聚醚-酮醚类树脂与纤维素酯以4:5:7的质量比共混而成。所述基层1的厚度为150㎛。所述防反射涂层4厚度为150nm。如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还包括防眩光涂层5;所述第二膜层3设于基层1和防眩光涂层5之间。且所述基层1由丙烯酸树脂、聚醚-酮醚类树脂与纤维素酯以1:1:1的质量比共混而成。所述基层1的厚度为80㎛。所述防反射涂层4厚度为145nm。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光学薄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和防反射涂层(4);所述基层(1)设置于第一膜层(2)与第二膜层(3)之间;所述第一膜层(2)设于防反射涂层(4)和基层(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第一膜层(2),第二膜层(3)和防反射涂层(4);所述基层(1)设置于第一膜层(2)与第二膜层(3)之间;所述第一膜层(2)设于防反射涂层(4)和基层(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眩光涂层(5);所述防反射涂层(4)设于第一膜层(2)和防眩光涂层(5)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眩光涂层(5);所述第二膜层(3)设于基层(1)和防眩光涂层(5)之间。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复合光学薄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一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