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713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包括机架、送棉风机、进棉道、回风道、配棉道、若干棉箱、若干光电装置、给棉罗拉电机、若干对给棉罗拉、打手电机、若干开棉打手、混棉道、堵棉传感器、除尘导向管、吸棉风机、出棉管、气电控制器和转速监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较现有的多仓混合机,可充分提高运行自动化程度、混棉效率和质量,使原料棉堆的开松均匀程度和混棉机的除杂效果提高。

A new type of multi storehouse mix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extile machinery, and discloses a novel multi bin mixe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cotton conveying fan, cotton road, air return way, cotton road, some cotton box, some photoelectric device, feed roller motor, a plurality of feed roller, a motor, a number of open thugs cotton, cotton blending, blocking beater cotton guide tube, sensor, dust suction fan, cotton tube, gas electric controller and the speed moni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ulti bin mixer, a multi bin mixer existing, can fully improve the automation level, mix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the raw cotton, opening degree and uniform mixer improve the impurity remov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具体是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
技术介绍
多仓混合机主要用于清梳联流程“抓、开、混、清”工序中的混棉工序,其作用是将原料进行均匀混合,使单位重量的原料所含有的不同成分组分相等,消除因原料混合不均匀引起后工序的纱线色差和强度不匀,主要适用于65mm以下的化纤及纯棉,同时该机又是系统流程中的储棉设备,较大的储棉量有利于后续设备连续稳定地供棉。多仓混棉机的工作原理:原料由前工序设备经送棉风机和管道喂入本机,在输送气流的作用下,原料被均匀地吹入各个棉仓,形成初步混合;各仓纤维层经90°转弯输送,利用其路程差获得并合混和;过量纤维经均棉罗拉剥离被抛入混棉室,达到细致混棉的目的。目前,广泛应用的多仓混棉机结构上普遍存在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即使用过程中,储棉仓经常会出现空仓现象,较易造成供应不连续的现象,使棉卷不匀,最终影响成纱质量,因此,在织纱工艺的初步工序开清棉阶段应该充分提高多仓混棉机的自动化程度、混棉效率和质量,使原料棉堆的开松均匀程度和混棉机的除杂效果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所述混棉机包括机架、送棉风机、进棉道、回风道、配棉道、若干棉箱、若干光电装置、给棉罗拉电机、若干对给棉罗拉、打手电机、若干开棉打手、混棉道、传感器、除尘导向管、吸棉风机、出棉管、气电控制器和转速监测器;所述机架由前机架、中机架和后机架组成,采用钢板焊接;所述送棉风机位于所述机架后上部,所述送棉风机叶轮为六翼径向直叶铸铝结构;所述进棉道呈矩形三通,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侧端,中间设有气缸连接活门和微压差开关;所述回风道位于所述混棉机后方,连接于所述混棉机前方凝棉器;所述进棉道与所述回风道通过支管连接;所述配棉道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所述配棉道底部设有对应所述棉箱的由气缸拉杆推动的活门,所述活门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棉箱为长方体状,分为两节,上节为网眼钢板,下节为实面钢板,所述棉箱均设有对应的观察处,所述观察处均设有光电装置;所述棉箱各箱体上部开口分别与所述配棉道连通;所述棉箱和所述混棉机箱体间形成夹层区域,所述夹层区域内设有若干除尘风扇,与所述棉箱形成夹层区域的所述混棉机箱的侧壁上开有若干除尘风口;所述给棉罗拉电机包括两组,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前左侧,另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后右侧,每组分别由减速电动机通过双排滚子链传动;所述给棉罗拉成对地设置于所述棉箱下部;所述打手电机包括两组,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前右侧,另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后左侧,每组分别由电动机通过带传动;所述开棉打手设置于成对的所述给棉罗拉下部中央位置;所述混棉道为直形通道,位于所述混棉机底部;所述混棉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棉箱设有若干堵棉传感器和若干搅花孔。所述除尘导向管设置于所述混棉道与所述出棉管之间,所述除尘导向管内壁上均匀地布置有磁体,所述磁体为TF27型桥式磁铁;所述吸棉风机位于所述混棉机后方,连接于所述出棉管;所述出棉管位于所述混棉机底部侧端;所述气电控制器位于所述送棉风机下方,所述气电控制器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转速监测器设于所述开棉打手轴头处。优选地,所述光电装置包括光电感应器和光电开关,所述光电感应器安装于所述棉箱对应的观察处,所述光电感应器包括壳体和光电探头,所述光电探头与所述光电开关通过数控程序连接。优选地,所述除尘导向管下方设有对称的两只气锤,一只所述气锤位于所述机箱前部,另一只所述气锤位于机箱后部,所述气锤与所述气电控制器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和产生积极效果是:①混棉道侧壁上对应棉箱设有若干堵棉传感器和若干搅花孔,能够防止和解决混棉道堵塞和搅花的问题,提高混棉机的自动化程度、混棉效率和质量,使原料棉堆的开松均匀程度;②棉箱和混棉机箱体间形成夹层区域,夹层区域内设有若干除尘风扇,与棉箱形成夹层区域的混棉机箱的侧壁上开有若干除尘风口,可去除初棉中的杂质和尘粒;混棉道与出棉管之间设置除尘导向管,除尘导向管内壁上均匀地布置有磁体,有助于去除原料中较大的杂质;除尘导向管下方设有对称的两只气锤,通过振动作用高效去除原料中尘粒;③不同于传统混棉机上打手电机与给棉罗拉电动机的连体配置,将两者分开设置,可保证混棉机运行时的充分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1中标记含义如下:1-机架,2-送棉风机,3-进棉道,4-回风道,5-配棉道,6-棉箱,7-给棉罗拉电机,8-给棉罗拉,9-打手电机,10-开棉打手,11-混棉道,12-堵棉传感器,13-除尘导向管,14-出棉管,15-吸棉风机,16-气电控制器,17-转速监测器,18-活门,19-观察处,20-光电感应器,21-夹层区域,22-除尘风扇,23-除尘风口,24-搅花孔,25-气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送棉风机2、进棉道3、回风道4、配棉道5、若干棉箱6、若干光电装置、给棉罗拉电机7、若干对给棉罗拉8、打手电机9、若干开棉打手10、混棉道11、堵棉传感器12、除尘导向管13、出棉管14、吸棉风机15、气电控制器16和转速监测器17;所述机架1由前机架、中机架和后机架组成,采用钢板焊接;所述送棉风机2位于所述机架1后上部,所述送棉风机2叶轮为六翼径向直叶铸铝结构,将原料抽吸至所述混棉机再逐步送入各所述棉箱6内;所述进棉道3呈矩形三通,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侧端,中间设有气缸连接活门18和微压差开关;所述回风道4位于所述混棉机后方,连接于所述混棉机前方凝棉器;所述进棉道3与所述回风道4通过支管连接;所述配棉道5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所述配棉道5用于输送原料至各所述棉箱6内,所述配棉道5底部(第一棉箱无气缸活门)自第二棉箱开始向后各箱上均安装有由气缸拉杆推动的所述活门18,所述活门18的启闭依据所述棉箱6的压力变化,所述活门18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棉箱6为长方体状,分为两节,上节为网眼钢板,可增加所述棉箱6的内部透气性,并改善填箱时因气流排除不畅造成的填箱不实或空箱情况,下节为实面钢板,所述棉箱6均设有对应的观察处19,所述观察处19均设有光电装置,用于监测和控制所述棉箱6内的储棉量,所述光电装置包括光电感应器20和光电开关,所述光电感应器20安装于所述棉箱6对应的所述观察处19,所述光电感应器20包括壳体和光电探头,所述光电探头与所述光电开关通过数控程序连接,所述光电探头可检测所述棉箱6内的棉花高度;当所述棉箱6内棉量超过设计容量时,棉花将堵塞所述棉箱6上节网眼钢板,使所述棉箱6内气压增大至设定值,所述活门18翻转,实现换箱;当所述棉箱内气压因棉量下降而逐渐降低至光电感应器20以下时,所述微压差开关将所述活门18封闭,气流经所述进棉道3与所述回风道4间的支管吹入所述回风道4、所述混棉道11以及所述出棉管14到所述混棉机前方凝棉器;所述棉箱6各箱体上部开口分别与所述配棉道5连通;所述棉箱6和所述混棉机箱体间形成夹层区域21,所述夹层区域21内设有若干除尘风扇22,与所述棉箱6形成所述夹层区域21的所述混棉机箱的侧壁上开有若干除尘风口23;所述给棉罗拉电机7包括两组,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前左侧,另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后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送棉风机、进棉道、回风道、配棉道、若干棉箱、若干光电装置、给棉罗拉电机、若干对给棉罗拉、打手电机、若干开棉打手、混棉道、堵棉传感器、除尘导向管、吸棉风机、出棉管、气电控制器和转速监测器;所述机架由前机架、中机架和后机架组成,采用钢板焊接;所述送棉风机位于所述机架后上部,所述送棉风机叶轮为六翼径向直叶铸铝结构;所述进棉道呈矩形三通,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侧端,中间设有气缸连接活门和微压差开关;所述回风道位于所述混棉机后方,连接于所述混棉机前方凝棉器;所述进棉道与所述回风道通过支管连接;所述配棉道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所述配棉道底部设有对应所述棉箱的由气缸拉杆推动的活门,所述活门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棉箱为长方体状,分为两节,上节为网眼钢板,下节为实面钢板,所述棉箱均设有对应的观察处,所述观察处均设有光电装置;所述棉箱各箱体上部开口分别与所述配棉道连通;所述棉箱和所述混棉机箱体间形成夹层区域,所述夹层区域内设有若干除尘风扇,与所述棉箱形成夹层区域的所述混棉机箱的侧壁上开有若干除尘风口;所述给棉罗拉电机包括两组,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前左侧,另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后右侧,每组分别由减速电动机通过双排滚子链传动;所述给棉罗拉成对地设置于所述棉箱下部;所述打手电机包括两组,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前右侧,另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后左侧,每组分别由电动机通过带传动;所述开棉打手设置于成对的所述给棉罗拉下部中央位置;所述混棉道为直形通道,位于所述混棉机底部;所述混棉道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棉箱设有若干堵棉传感器和若干搅花孔,所述除尘导向管设置于所述混棉道与所述出棉管之间,所述除尘导向管内壁上均匀地布置有磁体,所述磁体为TF27型桥式磁铁;所述吸棉风机位于所述混棉机后方,连接于所述出棉管;所述出棉管位于所述混棉机底部侧端;所述气电控制器位于所述送棉风机下方,所述气电控制器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转速监测器设于所述开棉打手轴头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送棉风机、进棉道、回风道、配棉道、若干棉箱、若干光电装置、给棉罗拉电机、若干对给棉罗拉、打手电机、若干开棉打手、混棉道、堵棉传感器、除尘导向管、吸棉风机、出棉管、气电控制器和转速监测器;所述机架由前机架、中机架和后机架组成,采用钢板焊接;所述送棉风机位于所述机架后上部,所述送棉风机叶轮为六翼径向直叶铸铝结构;所述进棉道呈矩形三通,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侧端,中间设有气缸连接活门和微压差开关;所述回风道位于所述混棉机后方,连接于所述混棉机前方凝棉器;所述进棉道与所述回风道通过支管连接;所述配棉道位于所述混棉机顶部,所述配棉道底部设有对应所述棉箱的由气缸拉杆推动的活门,所述活门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棉箱为长方体状,分为两节,上节为网眼钢板,下节为实面钢板,所述棉箱均设有对应的观察处,所述观察处均设有光电装置;所述棉箱各箱体上部开口分别与所述配棉道连通;所述棉箱和所述混棉机箱体间形成夹层区域,所述夹层区域内设有若干除尘风扇,与所述棉箱形成夹层区域的所述混棉机箱的侧壁上开有若干除尘风口;所述给棉罗拉电机包括两组,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前左侧,另一组位于所述混棉机后右侧,每组分别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鸿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凤洋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